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什么意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为人类的本性无善无恶,但在行动中会出现善恶之分。
出处
这句话出自明代儒学家王阳明的著作《传习录》。
原文节选
“心之体无善无恶,有善有恶,善恶由心生。知善知恶,即是良知。为善去恶,即是格物。”
译文
人的内心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但是人的行为会有善恶之分,因为人的善恶是由内心产生的。知道善恶,就是良知。去做善事,不做恶事,就是格物。
赏析
这句话主要想告诉我们,人类的本性并没有善恶之分,而是在行动中才会出现。人应该认识到什么是善恶,然后去做善事,避免做恶事。
创作背景
王阳明生活在明代末年,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是为了寻求人类内心的真正本质,帮助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注释
良知是指人类本性的道德标准。
格物是指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去除人的私心和物欲。
生活启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清净的,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当我们意识到世界上存在着善恶之分时,我们就会产生善恶的动作和行为。这也说明了人的良知能够区分善恶,进而选择去做好事,去远离邪恶。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看起来很冷漠,似乎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在真正发生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为别人做出善举。这些人的行为就像是阳明心学所说的,他们虽然有善有恶的意念,但是他们的本性是清净无为的。
此外,当我们在社会中遇到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内心的善恶之分。我们要善待别人,帮助他们去远离邪恶,走向善良和正义。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自己的善恶之分,时刻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良心和良知。
总之,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善恶之分,警醒自己,选择去做好事,抵制邪恶,走向更加纯净和美好的人生。
1、求知——自强不息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经历的那段贫穷的岁月,成为了日后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太差,父母无法给他买好看的衣服,舒适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褴褛,拖着一双与他的脚很不相称的破旧皮鞋。但年幼的
布拉格从不曾因为贫穷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没有埋怨过家里人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那一双过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脚上看起来十分可笑,但他却并不因此自卑。相反,他无比珍视这双鞋,因为它可以带给他无限的动力。
原来这双鞋是他父亲寄给他的。家里穷,不能给他添置一双舒服、结实的鞋子,即便这一双旧皮鞋,还是父亲的。尽管父亲对此也充满愧疚之情,但他仍给儿子以殷切的希望、无与伦比的鼓励和强大的情感支持。
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儿呀,真抱歉,但愿再过一二年,我的那双皮鞋,你穿在脚上不再大……我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皮鞋努力奋斗成功的……”
这封寓意深刻、充满期望的信,一直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布拉格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踏着荆棘前进。
2、机智的幽默
着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北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场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
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走上讲台,挂着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3、做好了,就是机会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时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
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这样一则人生信条:手头的工作无论多么低贱,只要做好了,就是机会。
长大后,他从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做起。这份工作虽然低微且工作条件恶劣,但他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好了,就是机会。
后来,他成为每星期可得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再后来,他又成为年薪150多万美的首度执行官。
4、必须成为总统
法国总统萨科齐, 1955年1月28日 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
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
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
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5、球王乔丹
篮球上帝乔丹在一次中国之行中,拒绝乘坐主办方为他提供的奔驰、宝马,而是点名要了美国的道奇山羊。原来乔丹有一条重要的商业原则,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因为,座驾事件与“尊严”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球场外的乔丹给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们上了堂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才是一个“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
相反,我们的各种“星”们,同样作为青少年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么样,却热衷于把奇形怪态遁入极端;有些影星不在表演上下功夫,却老是以绯闻来炒作自己。
还有那些所谓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极烂,可酗酒、打架等丑闻不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的“星”们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人家乔丹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