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清朝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2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大学士内阁

一、清朝官员对应现代官员:

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2、从一品: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大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3、从二品:巡抚与布政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省级干部。

4、正三品: 按察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

5、从四品:知府,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厅、正司级干部。

清朝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6、正五品:同知,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

7、正七品:知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8、正八品:县丞,大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

9、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

10、未入流:典史、盐茶大使、驿丞、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大约等同于现在连副科级单位都不是的机构设置的一些班长、组长之类的。

二、锦衣卫是古代军政收集情报的一个机构,是隶属于皇帝直接管理的部门,又称为“拱卫司”。专门帮皇帝处理一些不能公开审理案件的处理。可以逮捕任何皇亲国戚。锦衣卫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安全局。

三、御林军是保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

扩展资料:

清朝官员的俸禄表

1.清初,曾设置内三院大学士,后改为内阁大学士,品级和员额屡经变迁,雍正八年(1730)以后均为正一品,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定为“三殿三阁”。此外,还有“协办大学士”。由于军机处的设置等因素,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有所削弱。清末新政时,改设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协理大臣,大学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

2.清廷于天聪二年(1628),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天聪十年(1636),更名内三院(国史、秘书、弘文),后各置大学士一人,即内三院大学士;再后改内阁,内三院大学士亦改为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初制为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1658),满员改与汉同,均为正二品;

3.雍正八年(1730),又一并定为正一品。雍正年间,清廷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

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

4.乾隆十年(1745)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对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通常都称为“中堂”。5.阁老,指唐两省官中书舍人与门下侍中相呼。见《新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

唐朝以中书舍人年资久者为阁老,掌管中书省事务,行使宰相权力。

6.明清两朝称内阁大学士为阁老。

中文名

阁老

相关书籍

《新唐书·百官志》

拼音

gé lǎo

注音

ㄍㄜˊ ㄌㄠˇ

基本含义

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又设内阁,实际上只是供皇帝咨询、起草诏命的秘书机构,并无决策之权。后,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时年幼,于是由内阁大臣“三杨”与太皇太后,共同辅佐。此时内阁职权相应扩大。

7.明武宗死后无嗣,帝位由从弟继承(即明世宗嘉靖),遂起“大礼议”之争,此时内阁之权几与帝权相衡,而阁臣则成为有实无名的宰辅。神宗时,张居正职权之隆,为有明一代之最。

阁臣例设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辅”、“次辅”称谓之分,权力也相应不同。万历早期,张居正为首辅,权倾天下,其地位实际上已相当于唐宋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同为阁臣的其他官员,虽然也被称为阁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8.

清时,内阁制多有变化,称谓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阁实际上就是拜相。只是后期逐渐被军机处所取代,后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决策机构。

引证解释

指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敬称。

9.五代、 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 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两省(中书省、门下省)相呼为阁老,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旧唐书·杨绾传》:“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科,归阁老者五之四。”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

明 李贽《复焦弱侯书》:“ 赵文肃先生云:‘我这个嘴, 张子这个脸,也做了阁老,始信万事有前定。’”

清 赵翼《陔馀丛考·阁老》:“ 苏州有阁老坊 ,乃吴匏庵为学士时所建,则翰林之在文渊掌诰敕者,亦得称阁老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