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社会跟"小康”社会有何区别?
一、受益群体不同
1、“大同”社会:是全民无一例外的一种受益状态。
2、“小康”社会:是社会中最低等级水平的一种评测,也就是社会底层受益的状态。
二、社会结构不同
1、“大同”社会:讲究的是全民共有,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
2、“小康”社会:讲究的是消除穷困,也就是让社会上没有穷苦的人了。
三、出处不同
1、“大同”社会:大同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是谓大同。 ”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小康”社会:“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
基本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两者之间有3点不同,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一、两者的范围不同:
1、小康水平的范围: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
2、小康社会的范围: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二、两者的标准不一样:
1、小康水平的标准: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在数量上已经得到满足,生活比较舒适和安逸;消费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善,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消费形式多样,消费质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2、小康社会的标准:全面小康是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小康。调控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扩展资料:
小康社会的其他介绍:
1、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百度百科-小康社会(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百度百科-小康水平
基本小康和全面小康都是中国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涵不同:基本小康是指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基本的温饱水平,即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而全面小康则是在基本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目标不同:基本小康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全面小康的目标则是在基本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等方面的目标。
3.标准不同:基本小康的标准主要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而全面小康的标准则更加全面,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4.时间不同:基本小康的目标是在20世纪末实现,而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实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