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本的好处
好处一,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好处二,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弥补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精力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
好处三,预习能开拓思路。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去。
好处四,预习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在书上都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做笔记。
好处五,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印象,再加上课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的进一步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很容易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
好处六,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什么是预习?预习什么?
我们知道学习的一般流程是预习—上课—复习,
今天之所以会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每次即使布置了预习任务,
孩子的预习效果也比较差,所以家长就问了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预习和复习哪个更重要呢?
又或者说,不预习对上课的影响比不复习对知识的掌握哪个影响更大呢?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说一说预习和复习对不同年级的作用。
第一,对于低年级来说,做好预习更重要。
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
如果课前不预习,课中一走神,
那么一晃神的时间,
孩子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
预习语文尤为重要,
熟读课文,熟读生字词,写生字,
低年级语文预习的重点就是放在识字。
复习更加注重阶段性的复习,
每次考试前的复习是相当重要的,
复习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第二,对于高年级来说,做好复习更重要。
因为高年级的学习内容比较多,但是课本的内容过于简单,
课上需要补充笔记、练习。
做好复习就是要理清课堂所增加的知识点,
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
如果课后不复习,那么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
或者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出现缺漏错误。
也就是课堂上明明已经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错漏百出。
总而言之,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
预习方面则更多体现在超前学习上,
寒暑假期可以提前把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做一做,
古诗、古文、单词背一背。
到了高年级,光靠课本的那点内容达不到学习的要求,
需要更加注重举一反三和课外拓展。
第三,预习复习不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自己做的笔记潦草、内容不全,
于是直接购买了读书笔记、教学参考书等。
那么怎么用好这类教辅呢?
每课记漏的笔记补一补,每天早上读一读,
语文的东西,始终还是“背多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爱写错别字的孩子还是要通过写来巩固。
如果能够把更新的预习单、一课一练打印出来填一填,
不会的根据答案补充完整,同样能够起到复习和预习的作用,
并且排版还更简洁,学习起来更有条理。
预习习惯的养成要依靠家长引导、监督;
复习习惯的养成要依靠老师要求、检验;
不管有没有组织考试,一个单元学完了,
孩子最好能够做一份综合的基础训练检验一下学习的效果。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课前预习的内容:
1、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和知识框架。
2、找出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这些知识。?
3、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
4、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