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带万字的的成语有哪些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成语四字

万紫千红、千变万化、千秋万代、千家万户、万众一心

一、万紫千红

白话释义: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二、千变万化

白话释义:形容变化极多。

朝代:春秋

作者:庄周

出处:《庄子·田子方》:“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翻译:召见他来询问国家的大事,变化极多

三、千秋万代

白话释义: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朝代:春秋

作者:韩非

出处:《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

翻译:现在的巫祝祝福人说:‘要使一千年,一万代,时间久长。

四、千家万户

白话释义:指众多人家。

朝代:近代

作者:孙犁

引证:《画的梦》:“千家万户的年画,给了我很多知识。”

五、万众一心

白话释义: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翻译:一万人一天心,其势力都不可抵挡,更何况是十万人

1. 什么中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这样的太多了,

仅仅四个字的成语就有:

人中龙虎、水中著盐、命中注定、禁中颇牧、回日中则昃、

女中尧舜、答臼中无釜、胸中无数、管中窥天、庸中佼佼、

深中笃行、胸中磊块、深中肯綮、空中楼阁、日中必移、

牖中窥日、无中生有、桑中之喜、黄中内润、正中下怀、

带万字的的成语有哪些

枕中鸿寳、釜中游鱼、云中仙鹤、粗中有细、同中之异、

日中必昃、月中聚雪、节中长节、百中百发、火中取栗、

胸中垒块、风中秉烛、口中蚤虱、胸中甲兵、隙中观斗、

胸中之颖、从中斡旋、闳中肆外、切中时弊、杯中之物、

女中豪杰、海中捞月、手中败将、腹中兵甲、尊中酒不空、

管中窥豹、杯中蛇影、大中至正、梦中说梦、囊中取物、

画中有诗、井中求火、水中着盐、人中骐骥、正中己怀、

洞中肯綮、池中之物、釜中生尘、马中关五、釜中之鱼、

雪中鸿爪、月中折桂、苦中作乐、井中视星、短中取长、

日中为市、忙中有失、眼中有铁、水中捞月、此中三昧、

心中没底、暗中摸索、舟中敌国、个中滋味、女中丈夫、

言中事隐、日中将昃、城中桃李

不限字数的成语还有: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舟中之指可掬、胸中有丘壑、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尊中酒不空、胸中正,眸子瞭、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2. 什么字什么什么的成语有哪些词语有哪些

无师自通

释义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3.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什么不同

什么什么不同 :

与众不同、

截然不同、

迥乎不同、

高低不同、

好恶不同、

人大不同、

花样不同、

和而不同、

人心不同、

好尚不同

4. 请问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在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表达意义的整体性等方面不同。

1、概念意义不同:

四字成语是成语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七字的成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中的定性的一种有特殊特色的词。

四字词语是词语中词组的一种,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2、结构形式不同:

四字成语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一般成语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结构说法,不能随意更改。

四字词语是由语素组成的词,其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其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更改,

3、表达意义的整体性不同

四字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成分构成进行叠加,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出特殊的意义。

四字词语往往只是字面意思,可以拆开使用,整体放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没有更深一步概括。

5. 什么什么什么书四字成语,什么什么什么与四字成语

映月读书、磬竹难书、左图右书、黄耳传书、伴食中书、博览群书

休戚与共是一个汉语专成语,拼音是xiū qī yǔ属 gòng。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出自《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

‘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区别:

1、成语结构固定

成语都有它自身的固定结构,这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不能将成语中的字词随便颠倒和增删。成语是语言里作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出现的,不能把成语中的字、词拆开以后去理解成语的意思。

2、成语有特定的典故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6)字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成语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功能的多样性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4、风格具有典雅型

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7. 一什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一败如水: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一败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板一眼: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一本万利: 本钱小,利润大。

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一笔不苟: 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一笔勾销: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一笔抹煞: 抹煞:勾销。画一笔,全部抹掉。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一臂之力: 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一表人才: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登天: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一唱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唱一和: 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一尘不染: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一成不变: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贞的心。一片赤诚的心。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代风流: 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一筹莫展: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触即发: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一触即溃: 指军队士气涣散,跟敌人一接触就崩溃。

一刀两断: 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一得之功: 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

一得之见: 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一发千钧: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一帆风顺: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一如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已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一扫而空: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一石二鸟: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一视同仁: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一事无成: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一手包办: 一手:指一个人;包办:总揽一切,独自办理。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一手遮天: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 :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后指人裸体。

一丝不苟: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一丝一毫: 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一潭死水: 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一团和气: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一团漆黑: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一通百通: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一统天下: 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一网打尽: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一往情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一往无前: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一望无际: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一文不名: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一问三不知: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一无可取: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一无是处: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8. 什么如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福如东海、泪如泉涌、浩如烟海、突如其来、声如洪钟

一、福如东海

白话释义:祝愿一个人的福气像东海那样广大无边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糊涂世界》卷六:又剪老太太的寿衣,一面嘴里还说了许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

二、泪如泉涌

白话释义: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

翻译:我十分可怜如今天下的平民百姓,说完眼泪像泉水一样直往外涌

三、浩如烟海

白话释义: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朝代:清

作者:周永年

出处:《儒藏记》古今载籍,浩如烟海。

翻译:从古到今的文献、资料是何等丰富

四、突如其来

白话释义: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

翻译:来的太突然了,这也难怪我会有得罪之处。

五、声如洪钟

白话释义: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翻译:回忆胥子的目光快如闪电,说话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

9. “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是什么

成语都是词语,但是词语不一定是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像:五彩缤纷 这种四字词语只是一般的形容词。

58 评论 分享 举报

其他类似问题

2019-07-06请问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11

2012-04-14请问"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18

2012-01-24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区别?107

2018-01-06成语和四个字的词语有什么区别3

2017-04-05‘四字成语’和‘四字词语’有什么区别176

2014-08-28成语和四字词语的区别是?3

2012-04-14请问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22

2016-12-12四字词语与成语的区别是什么14

更多相关四字词语是不是成语的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10. "可什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可什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有:可见一斑、可乘之机、可想而知、可有可无、可歌可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