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和湿气的区别 身体湿热重有什么好方法调理
1 湿热和湿气的区别
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因素是湿气的来源,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且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往往会夹杂其它病邪,例如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
而湿热则是湿写邪夹杂热邪,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相比于单一的湿邪来说其病情更加复杂,病势相对更严重些,二者是有一定差异的。
2 身体内湿热太重会出现哪些症状湿热的症状一般是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此外,湿热具体症状也因湿热所在部位不同而存在差异,湿热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不过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其它部位湿热如肝胆湿热表现一般是肝区胀痛,口苦纳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表现可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可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门灼热。
3 身体湿热重有什么好方法调理 饮食调理湿热中的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要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同时适当多吃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薏米等。
药物调理若是体内湿热过重的话,仅凭食物调理效果一般,建议用药治疗,不过在用药前要分清是湿重还是热重,如果是湿重,则治疗就以化湿为主,如果是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物,具体的可在医生的医嘱下正规用药用量。
4 湿热和寒湿的症状区别 湿热湿热的症状表现是口苦、口干、口黏,烦渴、渴不欲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濡数。
寒湿寒湿的症状表现是脘闷纳呆、恶心呕吐,腹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腰腹肢体冷痛、少腹凉感,疼痛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舌苔白、脉沉紧或弦紧、濡缓。
利湿在中医的角度是:清热解毒,消炎祛湿的意思。
一般如果出现尿频,尿急,腹胀,舌苔黄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的等情况之后,就需要利湿。
常见的利湿药物是夏桑菊颗粒,板蓝根颗粒,清热利湿颗粒,参苓白术丸,龙胆泻肝丸等。利湿的食物是:薏米,冬瓜,白扁豆,玉米须,山药,辣椒等。平时注意少吃油腻煎炸食物,不要酗酒,暴饮暴食,多喝温水,适当的锻炼。
清热利湿是用清热利湿药品使湿浊自小便排出来的方式,有淡渗清热利湿、温阳利湿、补阴清热利湿、清暑清热利湿、清热祛湿、温肾利湿等法,适合中下焦湿浊。
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也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
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论治后再调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