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说的吃早茶是什么意思
南方吃早茶,和北方所说的吃早餐差不多。不同的是,南方吃早茶会真的喝茶,比如绿茶、铁观音、普洱呀之类的。
还会吃各种各样的点心(北方俗称小包子之类的,不过南方的是加糖的),还是一些蒸制的排骨呀,肠粉等等,另有各种粥等等。这些点心和食物分大点、中点、小点三种。吃早茶时,一家人会做在一起聊天;也可以约人谈生意等等。
扩展资料
早茶的来源: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
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相差甚远,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楼上比楼下的贵,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
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
常见的有发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广东早茶的长盛不衰,与广东自古以来贸易兴盛,经济发展迅速是分不开的。在广东,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换得浮生半日闲。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
百度百科-早茶
早茶指的是一种以茶与美食为基调的传统习俗,常见于广东、江苏等地,意思类似于吃早点,区别在吃早茶比较讲究,一般是全家人或朋友到茶楼或酒家点上茶水和茶点,边吃边聊,慢慢品尝,不过现在的吃早茶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也可能在上午进行,也可能在中午进行。
在广州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早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吃早茶既是享受美食的过程,也是当地常见的社交饮食风俗。
喝茶又称为“叹茶”,“叹”是广州俗语,表示品味、享受,一个“叹”字,凝聚了广州人对待生活的从容态度。广州人的一天,从早茶开始。
听上去以茶为主的早茶,实际是茶与点心的结合,点心才是隐藏在茶水背后的真正主角。早茶在清朝时已盛行广州,相传同治时期,国人招待洋人吃早餐时,出于礼节,不便独享菜肴,又吃不惯西式面包牛奶,便以各式点心和红茶代替。且早茶时间常横跨于早餐与午餐之间。
一盅两件——广式早茶的代名词,“一盅”指盖碗茶;“两件”则泛指点心。热气氤氲的蒸点、金黄酥脆的干点、粥粉面等主食、菜肴和甜品,一顿早茶不仅种类丰富,个中门道也并不少。
历史渊源
广东早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在清朝咸丰年间,广州、佛山等地方开始有喝茶的“二厘馆”。后来更高档的茶居诞生了,茶居已经有了两层楼的规模,可以让茶客们坐下来慢慢聊。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茶居渐渐现出繁荣之势,并逐步“发展成为茶楼饼饵业”。
“十三行”时期,商贾名流需要一处款待生意伙伴的场所,第一间现代化茶楼“三元楼”应运而生。其后,茶楼越来越多。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广州许多上档次的茶楼为了招揽食客,争相推出“星期美点”,成为当时餐饮界的潮流。
那时茶楼如同“小社会”,谈生意的、相亲的、聚会的都有,世相百态、人情世故都凝聚在“饮茶”之中。在茶楼里,大家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和家人朋友说东家长西家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拉近。在广东,“请早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
后来,广州园林式茶楼兴起,以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为代表,每一家茶楼的点心都有几十乃至上百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