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与吏有什么区别?官与吏分别是什么意思?
吏 指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
官、吏以及与此相关的役,在先秦时代尚处于混沌阶段,官吏合一,吏役合一,兵役力役又合一,因此,这时期的吏,多用广义,泛指公卿百官,其狭义尚未定型,但后世舞台上作为独立的社会与政治集团的吏,此时已呈萌芽状态,其上层被包括在官的范畴中,其下层被笼在民的阶层里,并未获得独立地位。自然,对他们的选拔,也未单独成系。
清人陈宏谋曾述及官、吏、役三者之关系曰:“有官则必有吏,有官则必有役。周官有府史胥徒之名,唐汉以后名称不一,职掌则同。盖居官责无旁贷,事有兼资,抱案牍,考章程,备缮写,官之赖于吏者不少;拘提奔走,役之效力于官者亦不少。凡上下文移,不曰该官管吏,则曰一应官吏。吏役盖未可忽也”。点明吏、役是官的派生物,以及官、吏、役三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mMFbKiMVCCKGoN27r3-Suw-vI0-wgLTfwChOoPQMr8hjB8JKC1_6UEWGfHJRStYGwiykhxy2vzCDF2JLRg0La
准确来说,民间说史与官方说史的偏差越来越大,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当代人的平均文化水平较古人为高,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古人为多,也就是说,老百姓越来越不好糊弄;第二,古代史书的主线虽然亦受意识形态的控制,但大体上来说还比较客观,另外,古代编撰史书的人都是大学问,虽然也有屈膝媚上之嫌,但总不至于堕落到现今著史之人的猪狗之相。
我们如果认真翻阅一下古代的“正史”,比如《三国志》,再对比一下民间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除了文学上所必需的夸张(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大体上的历史事件是差不多的。
现今就不同了,御用文人可以用文学笔法来书写“正史”,可以无中生有,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算了,不说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