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古代青铜兵器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兵器青铜

古代青铜兵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最先进的技术最先用于制作兵器,青铜铸造技术也不例外。青铜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汉代的典籍中有所谓“五兵”,指的是矛、弩、剑、戈、锻(见郑玄注《周礼》)。但《吕览》中说五兵是指矛、戟、钺、楯、矤。说法不一。现存的青铜兵器大体有戈、戟、矛、戍、剑、刀、镞、弩机等八类。

最常见的青铜兵器是钺。它是用于斩杀的刑具,因而又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古代王者出师,手中常持钺。

其次是青铜驽与青铜剑。秦陵弩俑坑中的弩弓盛于麻布制成的韬内,弓干和弩臂均为木质,弩臂长约70公分,弓长133至144公分,弓干上原缠有革条,表面髹漆。木、革、漆均已腐朽,唯有青铜制作的弩机构件和箭镞仍完好保存。弩机的形制,由勾弦的[牙]、瞄准的[望山]和作为扳机的[悬刀]几部分用枢钉连接,秦俑坑弩机的悬刀呈长方形,望山加大加高,有利于增强机件的灵活性和瞄准的准确度。青铜剑是短兵的代表,自春秋直到秦、汉,均用之以装备部队。秦俑坑出土的剑,长约90公分,并有剑首、剑格、铜 、铜彘等附件。刃锋利,寒光熠熠,是极为锋利的兵器。

中国青铜剑制作,其时代可上溯到商。古代贵族和战士常常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西周早期出现柳叶形的剑。东周时期,战争频繁,剑得到充分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稀世珍宝,许多名剑和制剑大师的名字也从此流传百世。

装有长柄的砍斫武器刀,在商代就出现了,尤其在西北地区比较流行。戈是从收割作物用的刀发展而来的,其使用方法与刀相仿。它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最具特色。

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把矛装在戈柲的上端既可刺又可勾杀的双重性能兵器称之为戟,西周时代出现了矛戈混铸成一体的十字形戟,战国流行卜字形戟;到了秦汉,戟变成了“片”字型,如三国时吕布“辕门射戟”的戟,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武器。

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三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改成铁铤。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铜矛、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巅峰。众所周知,高锡青铜兵刃虽坚硬,但劈砍易折断,秦国的兵器工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金属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铜兵的柔韧性。

因此,强大的秦军就是凭借这些青铜铸就的金戈铜剑、强弩利矛,灭六国、统一华夏,创造了青铜古兵器最后的强音。陕西西安临潼秦兵马俑1、2、3号坑内,出土青铜兵器达4万余件。兵器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从中所反映的秦军武器配备、兵器类别、制造工艺、管理制度等等,是古代兵器史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

这批数量庞大的、秦统一中国时代的青铜兵器,堪称我国先秦时代主流冷兵器的缩影与精华。通过对这批兵器的研究与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商周时代青铜兵器的全貌。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缩影,它带领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去感知我们祖先那曾经的过去、那深沉的呼吸和强烈的脉搏……

青铜古兵器则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是近现代历史和考古学者与青铜器鉴藏家都十分重视的课题之一,三代青铜兵器数量很多,是我国兵器史研究的实物资料。反映了三代时期战争频繁的情况。三代时期主要的青铜兵器种类并不多,但各类兵器的变化式样却比较繁复。首先要研究的是各种兵器的变化式样。兵器的形制随着使用经验的丰富而逐渐有所改进,因而带来兵器形状的进化。研究青铜兵器各个时期的特点,探索各种兵器变化的序列,这个序列必然反映兵器改进的过程。商周时代的兵卒、武士、武官等兵器配备不完全相同,或根本不相同,但至今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如现在还不知道西周时代将兵的师氏、虎贲和徒御等整套的兵器装备情况。这一方面固然要靠地下发掘,另一方面也要靠对现有资料作深入的整理。东周时期诸侯征战,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法的进步,要求兵器不断的改进、提高。各诸侯国的兵器,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吴越的剑、燕国的锯(有锯齿状胡的戈),流行于南方的多戈战,流行于北方的短剑等等。对于这一类资料,有的已经做了研究,有的还需作系统的整理。非华夏族边地各国的兵器,有些基本形态是仿造中原的,但又不完全照搬,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则自成系统。对边远诸民族青铜兵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从一个方面展示了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相互联系的状况,是对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补充。兵器的另一项研究工作是成分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它比之青铜礼器的研究具有特殊性。兵器是靠它的合金质地和式样完善来取胜的,尤其是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各类兵器合金成分大有改进。当时将最新的、最先进的铸造方法用于兵器的铸造,其中有的是为提高兵器物理性能的,也有的是为了起到装饰的作用。这是较大的研究工程,这里保存了许多极为宝贵的铸造学中的遗产。从以上的研究任务中,我们不难发现青铜兵器在中国青铜文化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在解放前,已经有古董商涉足三代兵器的交流了,如清末民国年间,北京着名文物鉴藏家黄浚,在北京琉璃厂开设有古玩铺,边经商,边着述,经眼过手之物极多,曾着有《尊古斋古兵精拓》一书,收录了古代青铜兵器拓片三百多幅,大部为商周之物。

古代青铜兵器

近年来我国民间热爱三代青铜器收藏的人日益增多,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收藏者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礼器上,往往忽视其他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使青铜器市场时常出现某种畸形状态,即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他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纵观青铜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有远见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转移。兵器往往被收藏界所忽视,认为玩青铜兵器不够档次,且经济价值不高。殊不知先秦时期青铜兵器和青铜礼器同样被价位重视,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即用于战争的兵器和用于祭祀的礼器,对国家同样重要,这完全是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从出土古代青铜兵器看,无论是攻击型兵器(戈、戟、矛、钺、刀、剑、匕首和弩机、矢镞等),还是防御型兵器(胄、甲等),不仅材质优、数量大,而且造型多样,装饰华美,有的还铸錾铭文,其鉴赏品味之高,收藏价值之大,足以和青铜礼器媲美。

青铜兵器,由于收藏者较少,因而价格相对不高,若干年前一把黑漆古青铜剑,才索价三两千元,一件战国戈只几百元即可买下。现在由于爱好者的增多,青铜兵器已渐成市场的热点,一把颇为普通的战国剑已经卖到了一两万了,可见其价值的涨幅,但相对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谈论青铜兵器的市场价值,并没有定论,依照收藏惯例,和青铜礼器有些相似,即同种器物,年代早的优于年代晚的,尺寸大的优于尺寸小的,有纹饰的优于没纹饰的,罕见的优于多见的,由铭文的优于无铭文的,品相好的优于品相差的等等。

1、纹饰不同

商代主要采用兽面纹,其他还有鸟纹,象纹,鱼纹等,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即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图案组织多采用单独纹样并采用对称式。

周代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连续,地纹减少或无地纹,具有质朴和韵律的美。

2、用途不同

商代多用于祭祀或酒器;而周代多用于礼器或纪念性用品,以歌颂周王美德或记对贵族赏赐,或交换,婚嫁,诉讼,以及记事祭祖一类。

扩展资料: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

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百度百科-商周青铜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