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详细的中外广告史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广告媒介

1、经济广告的出现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2、文字出现前几种主要的广告形式:实物广告、标记广告、叫卖广告、音响广告。。[识记]

3、广告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传播手段)的发展的关系。[理解]

4、广告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经济广告所占的比重由小变大,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不断增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经济广告的发展程度与市场范围密切相关;(3)广告传播手段的进步,不断促进广告的发展;(4)广告运作随着经济和传播手段的发展不断进步。

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

1、早期社会广告:夏禹铸九鼎以示天下。

2、口头广告:口头广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之一,是适应那时物物交换的需要而出现的。相传夏朝时王亥能造牛车,他驾着牛车,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进行交易,就要进行口头叫卖。

3、悬帜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的《外储说右上》的一段记载。4、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印刷广告铜版。

5、早期的社会广告传递了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而经济广告则传递了商品信息,并出现了以叫卖广告、实物陈列广告为主的人类原始广告形式。

6、唐代基本保留了秦汉以来的坊市商业制度,坚持坊(居住区)市(商业区)分离,都市的贸易时间有着严格的管制,官府对市肆的干涉也比较多。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极为显著,表现在:首先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更发达了,经济作物和以它为原料的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次是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南北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城市这种经济中心的发展,近代型的商业城市开始出现;再次是商业组织和经营技术也有显著的变化,包括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商品运输和储存手段的相应发展等。

7、两宋时期打破了坊市的束缚,不但住宅和商业区的围墙被废除,而且可以在大街小巷等处临街开设店铺,形成了居民住宅与商业店铺混杂交错的局面,使各行业自由买卖,自由竟争,商业有了更广泛的活动余地。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经济再度回升,茶坊、酒楼、饭馆、客店等服务性行业应运而生。除了原有的幌子、酒旗、灯笼广告各显其能之外,各类招牌广告、音响广告、印刷广告得到了新的发展。

8、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商业经济继续发展。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开始涉足广告领域,以自己的文字专长直接为商业广告服务,使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并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商业广告这一特质的是文字广告中的招牌广告和商业对联广告。

9、广告的起源: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剩余产品的出现,使私有和交换成为可能。社会分工导致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在社会上就自然形成了许多城市,成为交易的中心。为了尽快完成交易,广告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古代商品交换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

10、明清招牌广告的特征:注重以儒家的“以义取利”的思想为主导,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讲究商业道德和商店信誉。首先,此时的招牌不再是以单调的姓氏或街坊的名字作为内容,而是赋予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其次,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再次,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第二章 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

1、我国最早的报纸是唐代的《邸报》;近代以后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2、近代广告发展的最显著标志是报刊广告的出现。鸦片战争之后,1853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创办的《遐迩贯珍》中文杂志,首开中文刊物登广告之先河。

3、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华北创刊。

4、广告管理指的是对广告活动和广告业的计划、协调、控制、监督,它包括广告行政和法制管理、广告行业自律、广告经营者经营管理与社会监督等。

5、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事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在于媒介的多样化和广告公司的兴起,以及广告的研究和教学开始引起重视。

(1) 报刊广告持续发展。

(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1918年李大钊、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

(3)广告媒介多样化。除了报纸广告外,其他几种近现代影响较大的广告形式也陆续诞生:A、广播广告。1922年底,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在上海由美商设立。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第一家电台是由新新公司创办的,于1927年3月18日正式播音。上海第一家官办电台是上海市政府主办的上海广播电台,1935年3月9日正式播音。B、路牌广告。C、橱窗广告。D、霓虹灯广告。上海于1926年在南京东路伊文思图书公司的橱窗内首次出现霓虹灯,这是宣传“皇家牌”打字机的英文广告吊灯。

(4)广告代理业出现。

许多有实力的中外企业为了加强竞争首先自办广告部。没有条件设立广告部的企业只好依靠广告代理商设计和制作广告,促使了早期广告社和广告公司的产生。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的产生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是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

6、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从30年代初到抗战前期,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广告媒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书籍广告兴盛,广告艺术水平提高,广告公司的运作趋于专业化。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大陆广告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我国广告工作的发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颁布新的广告管理法规;(2)加强对广告行业的领导,政府对私营广告业、广告媒介进行了初步整顿,并利用广告同业公会加强了行业管理;(3)重视发挥广播广告的作用;(4)发展实用性的广告传播形式。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广告(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广告事业又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组建国营广告公司;(2)进一步加强对广告的管理;(3)中央领导关心广告工作。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广告(1957-1965):这时期广告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为对外经济交往服务;(2)为方便人民生活服务;(3)为国家政治任务服务;(4)橱窗广告大放异彩。

4、“文化大革命”中的广告(1966-1976):这期间的广告事业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1)所有的商品广告基本停顿;(2)户外广告备受摧残;(3)许多传统的老字号、牌匾被当作“封、资、修的黑货”砸烂。

第四章 新时期的我国大陆广告(1976年以后)

1、1979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恢复了广告业务: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商业广告;1月23日,《文汇报》刊登第一条外商广告;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大陆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杞补酒。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提出可以开展外商广告业务。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我国广告事业大发展的年代。1983年12月,中国广告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是全国性的广告行业组织。

3、广告媒介是指在广告主与广告目标对象之间起媒介和载体作用的物质。从广告投资效果来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被誉为四大最佳媒介。从这四大媒介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广告媒介发展的水平:(1)报纸媒介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长安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用纸张印刷的报纸----《开元杂报》。我国近代最早的日报是1860年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2)杂志媒介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杂志是德国《观察周报》,创刊于1590年。1731年,伦敦出版了,《绅士杂志》之后,“杂志”这个词就被人们作为刊物的代名词。(3)广播媒介的多变。(4)电视媒介的发展。1958年5月1日,我国宣布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实验播出黑白电视新闻。(5)广告媒介发展的新时代。

4、世界上第一家专业广告公司是美国帕尔默于1841年在费城开办的专门代理报纸广告的公司。

5、广告代理制的定义:是指把现行的由媒介直接承揽发布广告的经营体制,改为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业务的经营体制。即广告客户通过广告公司的代理来实施广告宣传计划,不再直接通过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布广告。

6、198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广告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广告管理法规,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广告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广告管理条例》于1987年10月26日的颁布,并从12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广告管理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广告市场在法制化轨道上更进了一步,标志着我国广告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广告行业自律。

7、新时期广告教育的兴起,1983年6月我国第一个广告学专业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创办,1984年9月招收首批本科生。

第五章 台湾地区广告简史

1、台湾地区广告演变史:

(1)20世纪60年代为萌芽期。1959年底,第一家具有现代雏形的广告公司正式成立。6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的广告公司规模都很小。电视广告新媒介的出现,推进了广告业发展的进程。

(2)20世纪70年代为成长期。这是台湾经济大步起飞的时期。广告市场的繁荣,广告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特点:广告公司成长壮大,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广告公司服务功能扩大。

(3)20世纪80年代为融合期。台湾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广告市场也成为国际广告公司猎取的对象,形成了这个阶段有名的”洋土”纷争和融合期。国际性广告公司主要以合资、独资、技术合作三种方式进入台湾地区。

国际化冲击所带来的正面影响:重视人才人培养、广告新观念的导入、广告表现形态多样化、电脑科技的采用、严谨的成本观念和计费标准。

负面影响有: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人员跳槽现象严重。

(4)20世纪90年代为成熟期。这时期台湾地区经济遭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广告市场成长开始迟缓, 广告公司从盲目崇洋中重新自我思考、自我定位。90年代的广告经营形态呈现出以下特点:整合传播观念的兴起、以广告集团性的力量争取客户、海峡两岸广告界相互交流升温。

2、台湾地区广告媒介和各类广告概况

(1)电视媒介和电视广告:

A、台湾三家电视台简介及其节目概况;

B、广播电视法规;

C、电视广告表现特色: 投入巨额经费精心制作、使用电脑绘图技术、使用动画手法、使用所谓“意识形态”手法、使用所谓“心理认同”手法、部分广告使用发言表现、部分广告为“全球性或地区性品牌广告的本土化”而制作。

(2)户外广告:户外广告的机会、限制和发展。

(3)传真广告:

5、台湾地区广告管理法规:现行的主要广告管理法规有:《广播电视法》、《广播电视节目供应事业管理规则》、《电视广告制作规范》、《广告物管理办法》、《食物卫生管理法》等。

第六章 香港地区的广告

1、香港地区广告发展概述:香港经济发达,广告业繁荣,但是广告风格过多受西方广告的影响。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香港地区广告媒介:香港当局对广告的干预,主要通过媒介实现,特别对电视广告管理最为严格。在香港可以说广告代理服务于广告主,而媒介服务于广告代理。

(1)电视媒介:对香港地区电视广告收视情况进行分析,具有如下特点:在电视上作广告的一般都是生活资料消费品;每个广告播出时间一般在10秒至30秒左右,但复播期很长;广告针对性强,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适时地加以播放;电视广告制作生动、新颖,充分发挥电视广告形象化的特点;一种商品往往备有三四种不同创意的广告片,轮流播出;充分利用各界名人进行广告宣传;经常利用动画片来作广告,加强了趣味性。

(2)报纸媒介:香港报业在广告业中占第二位。90年代中期,香港报纸数量虽增加不多,但报纸广告营业额却稳步上升。

(3)杂志媒介。

(4)广播媒介。

(5)邮寄广告。

(6)户外广告。

3、香港地区广告公司

(1)广告公司类型与服务标准:按从属关系或实力区分分为四种: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和联营公司(如奥美、李奥贝纳、幸运集团等);华资广告公司;大陆在香港地区开办的广告公司;小型的广告代理商,业务比较专一。按服务对象区分分为五种。

(2)广告公司经营方式。

(3)广告行业组织机构:主要有四个:4A广告协会,香港华资广告业商会,香港广告业联会,广告商会。

(4)广告行业人才培养。

4、香港地区广告管理

(1)广告行业组织管理:4A广告协会等四大组织机构是政府与经营单位联系的中间环节。各广告行业组织都有业务守则或自律条文,加强自身的管理。

(2)政府的广告法规管理:香港政府管理广告的部门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众多的法律法规分为一般性条例、对特定产品的条例、对特定对象的条例三种。

第七章 公益广告

1、定义:公益广告,亦即社会广告,主要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广告形式。早期的社会广告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益广告,但它已经具备了现代公益广告的大部分特征,深刻影响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详细的中外广告史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理解:

1、我国公益广告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社会政治导向向公众服务导向转变的过程。

2、改革开放后,在商业广告大规模兴起的情形下,公益广告一度被忽略。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广告作为大众媒介传播信息的手段不仅用来传播商业信息,也被用来传播社会文化与精神道德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在中国大陆的诞生当以1986年在贵阳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广告片“节约用水”为标志。广告首次采用现代传媒来宣传公益观念。

中国古代的有,商鞅立木为信,是社会广告的范例

伯乐相马是最早的名人广告

朱元璋,提倡对联广告,使文人不再低看商业广告

1918年 甘永龙编译《广告须知》是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研究专著

1919年12月出版北大徐宝璜《新闻学》

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981年《中国广告》上海创刊

1985年《国际广告》上海创刊

1987年5月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共同组成了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1商之一,他所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当代新马、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杰出的华人企业家、 教育 家和慈善家。他是世界 十大华人1商之一,曾被授予马来西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市民们倾城出动,自发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惊闻一代巨贾离世,教育界痛悼丧失了一个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华人为没有了一位领导者而落泪。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这个引起了诸多惊讶的人就是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李光前。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大王的逝世,不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大损失。

漂泊流浪的少年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梅山芙蓉乡,原名李玉昆。小时候,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手头拮据,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

1903年秋天,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亲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谋求生计。开船不久,气温剧降。当时船上多是福建人,来自穷乡僻壤,去南洋谋生。所以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哆嗦。

当时船上还有一个人,就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冻成那样,就吩咐仓库保管员:?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纷纷报名说姓陈,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不久,陈嘉庚到各船舱巡视,看到大家都领到毛毯,很放心。可是当陈嘉庚走到船舱的一个角落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那里打哆嗦,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没去领毛毯,这个小孩子说,我不姓陈,不敢冒领。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来到新加坡的李光前,开始进入当地英印学堂就读。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还坚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得到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继续在暨南学堂学习。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局的动荡打断了李光前的学业。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3年后,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以谋生计。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友人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便开始进入商界。

当时民国初立,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教科书,东南亚各地有许多华侨学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李光前目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于是与国内出版社联系,买入大批新教科书转售给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着雨,李光前下班,在街边大摊档吃饭。这时,陈嘉庚也冒着雨来买食物。当陈嘉庚买完食物包好后,雨越下越大。陈嘉庚的汽车停在附近,他没带雨具,无法去驾车,正在着急,李光前认得陈嘉庚,忙递去一把雨伞,陈嘉庚性子比较急,拿了雨伞头也不回说:?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前来陈嘉庚办公室取回雨伞。陈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谢他借伞之情。两人在办公室内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才谈起他当年由厦门来新加坡的轮船上,陈嘉庚赠毛毯帮他御寒之事,至今感激不尽。陈嘉庚这才想起来,不禁大笑。

闲谈中,陈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他开始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

终成大器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负责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他在工作期间,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橡胶生意的知识,并打通欧美市场。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当时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芳龄17岁,看到李光前年轻有为,陈嘉庚有意把长女配给他,经人提亲后,李光前觉得陈爱礼虽是名门之后,却端庄贤惠、平和稳重,而自己已经27岁了,该是成家的时候了。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在此之后,李光前为谦益公司的事业更加尽心尽力了,陈嘉庚也尽量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他在谦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这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一切,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1927年,他准备建立自己的事业,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本,正在这时,有一个英国商人准备回国,想把麻坡的1000英亩胶园以10万元价格出售,这在当时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李光前调查之后决定购买。然而,谨慎的陈嘉庚却极力反对,因为胶园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园内经常有猛虎伤人。现在买下来,如果工人不敢去割胶,胶园再便宜,也会荒芜。但李光前却自有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报刊看到报道,政府有意在这附近开公路,发展麻坡的事业,公路一开,车来人往,老虎自然绝迹,到时胶园价格将会倍增,他坚持己 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筹钱把胶园买了下来,并取名为?芙蓉园?,以纪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

不久,李光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政府在此胶园附近修建公路,胶园价格暴涨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正是用这笔钱,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他的胆魄和眼光甚至让陈嘉庚都为之点头称赞。

公司开业的第3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生意很艰难。在资本薄弱、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李光前凭着他在谦益公司时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勉强支撑,始终没有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被挤垮。

1931年,经济危机即将过去,李光前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虽然在商业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继续进军金融业。他先是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1933年,华商银行又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以华侨银行命名。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4家华资创办的银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该银行董事会副主席,后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带入了金融界,凭着敏锐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在他的主持下,华侨银行业务得到空前的发展,先后在新加坡设立了20多家分行,东京、大阪、马来西亚、香港、上海等地也设有分行。华侨银行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成为李氏集团最重要的企业。如今,新加坡华侨银行更是国内银行业的龙头,在新加坡设有25家分行,在马来西亚设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战时,李光前已经是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

二战结束后,李光前的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日本铁蹄下的新加坡几乎是一片废墟,尤其华侨的事业更是损失严重,从美国回来的李光前看到这一切,十分痛心,立即着手进行南益橡胶企业的恢复与重建,使之适应战后市场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他也竭尽全力协助当地恢复经济,为重建战后新加坡做出了贡献。

战后的市场,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补。李光前不断地挖掘潜在的市场,兼并、创办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胶园总面积已达1.85万亩,南益橡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除橡胶企业外,他还先后经营了黄梨厂、油厂、彩色印刷厂、火具厂、木材厂、南益饼干厂、南益种植、南益联合橡胶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华侨银行与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可以说是声名遐迩的大1豪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钱财。

用心办教育

对于李光前而言,此生最大的良师益友就是陈嘉庚,在陈嘉庚先生身边工作的10年,李光前亲眼目睹、亲身感受陈先生崇高的爱国精神:不顾个人安危,为华侨抗日运动奔波劳累;关注家乡和当地文化教育状况,投资社会福利事业。

同时,李光前还想到了自己年少时之所以能够有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因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学之路走得如此艰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决心把赚来的金钱用来支持教育,兴办文化事业。

1934年,他接任别人担任南洋中学的董事长,负责学校每年的经费、建筑费等,修建校舍,新建国专图书馆。同时,他还兼任着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导侨学校、光华学校、侨南学校等9所中学和十几家会馆的董事,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名利,只要能够帮忙教育,他从来在所不辞。

抗日战争时期,李光前在故乡南安梅山创办?国专小学?。1943年,又创办?国光中学?。1952年,他为家乡捐资数百万元,用于扩建梅山学村。除了恢复他于1939年创建的国专小学外,又扩建国光幼儿园、国光中学、国专医院和国专影剧院。梅山学村由此一跃成为名闻中外的学村,拥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各种福利设施齐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国专中学和国专小学先后成为福建省重点学校,国专医院也已成为福建晋江地区著名的肿瘤医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议建立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李光前马上积极响应并给予赞助。他一再强调南洋大学办学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给马来西亚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办学过程中,困难重重,流言颇多,李光前全不理睬,继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积极捐助文教及社会公益 事业。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基金会依然遵照他?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项科技文教活动。

无论是内地还是海外,只要有关华人的事,有关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尽全力,散尽钱财。他对教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博得海内外一致高度称赞。1957年,马来西亚柔佛苏丹授予他?拿督?荣衔。次年,马来西亚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宪报》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荣誉。在就职典礼上,他说,?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会馆在南侨中学李光前纪念亭中竖起了一尊他的铜像,以纪念他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我们走进著名的?侨乡第一校福建南安国光中学,也会见到李光前先生的铜像,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 创业 精神依然还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长、发芽,并发扬光大。

成功秘诀

入行后得遇?伯乐?陈嘉庚。

赚一分便投入扩展事业一分,没有小1即安之狭念。

兴国办学,受人称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