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中调的讲解
在音乐知识中,什么是调呢?下面是我整理提供的音乐百科知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第一节 什么是调?
简单的说,“调”就是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的高度,确切一点说就是“主音”的音高位置。
我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经常会听降e小调奏鸣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个“降e小调”和“D大调”就是说,这个作品是以降e或者D做为主音的,也可以这样写。1=be 1=D
在任何一个作品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总的来说,调一共有12个,调名一共有17个,(这是由于有等音的关系,比如就音高来说,(#5=ba #c=bd)。这些调名有:C调、升C调(bd调)、D调、升D调(be调)、E调、F调,#F调(bG调)、G调、#G调(bA调)、A调、#A调(bB调)、B调。
另外“调”也包括了调式和调性,比如说,一首乐曲演奏到一段会出现“转调”的情况,这里面就可能出现二种情况,一种情况有可能是改变了调式,另一种可能是改变了音高。
注: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民间乐曲里的曲名会出现“调”。比如“紫竹调”、“长调”、“小调”、“花灯调”、“爬山调”等等。这种名字只是指曲调的意思,并不代表调性。还有歌剧中也会出现一些“咏叹调”、“宣叙调”。这大部分是指的作品的体裁或者是风格。以上这两种情况出现的“调”,与我们讲的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第二节:调的形成
首先我们先讲讲C调。
这是七个最基本的音,没有任何的变化。(就是没有任何升降音),由这七个基本音构成的调就是C调,也是基础调,其它的调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在音阶里每一个音都有一个名称叫“音级”,一般的是用罗马数字来代表各个音级,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这里面,Ⅰ级音是主音,在各个调的音阶中,其它音都要随着主音来进行变化。在一个调式里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而变化只能由音来升高或降低。)
这C调是自然音阶,是由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组成的(注:V 大二度 、∩小二度)。
do到Ruai是大二度,Ruai到mi是大二度,mi到Fa就是小二度,Fa到Sol又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La到Si也是大二度。Si到Do又是小二度,这就是C调自然音阶的音程关系。Do是C调的主音。
如果我们现在要用Ruai做主音,怎么办呢,音程关系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能把音移位,升高或者是降低。
原来的三级音E到四级音F是小二度,但是这里必须是大二度,怎么办呢,把四级音F,升高半个音就可以了,#F到G刚好是小二度。同样6级音到七级音也成了小二度。同样的把第七级音也程式高一个半音成大二度,就正好。
因此D调里存在着两个升号,所以D调的调号就出现了两个升号#F、#C,这就是为什么D调必须有两个升号的原因。
再举一个例子,F调 Fa做主音。
Fa到so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而La到Si还是大二度,但三级音到四级音应该是小二度,怎么办呢,同样的把Si降下半个音,就成为小二度,而降Si到Do正好是大二度,符合要求,其它音不动,因此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降Si,因此F调的调号上就出现了一个降Si,也就是说在F调里如果没有其它要求的话所有的Si都要降半个音,用降Si。
其它的调都是以此类推,由于主音的不同各个调的升降号也会不同的。
西方古典音乐知识大全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
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扎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
三大神剧是指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和门德尔松的《伊利亚》。
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
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钢琴协奏曲”。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
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史上的3B是指哪些人?
勃拉姆斯(Brahms Johannes)、巴赫(Bach Johann Sebastian)与贝多芬(Beethoven Ludwig van)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
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赫的《钢琴十二平均律曲集》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
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家?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主要指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即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著名作品有《蓝色多瑙河》。
十二平均律是由谁首创?
中国十二平均律是由明代朱载堉首创,西洋十二平均律是由德国巴赫首创。
交响诗是由谁首创?
交响诗是由李斯特首创,他曾受业于车尔尼。著名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世界三大芭蕾舞剧是哪些?
世界三大芭蕾舞剧为柴可夫斯基所作的《天鹅湖》、《睡美人》及《胡桃夹子》。
音乐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协奏曲是哪首?
音乐史上最早的第一部协奏曲为科赖里所做的《大协奏曲》。
古代组曲的顺序是什么?
古代组曲的顺序是阿勒曼-库朗-萨拉邦-吉格。
法国歌剧的创始人是谁?
法国歌剧的创始人是卢利。
在西洋音乐史上有哪几位作曲家是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创者?
在西洋音乐史上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开创者有德彪西、荀白克及斯特拉文斯基。
何谓俄国五人组(强力集团)?
鲍罗丁、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斯基及里姆斯基-科萨可夫被称为俄国五人组。
谁有和声学之父之称?
法国了作曲家及理论家拉莫有和声学之父之称,他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
何谓清唱剧?
清唱剧通常以故事为题材,其特点是:有角色但无布景与动作的音乐。
何谓巴黎六人团?
巴黎六人团(Les Six)指的是二十世纪前期法国的刘伟作曲家:米约、普朗克、奥里克、迪霍、塔乐费尔、奥乃格。
有哪些作曲家曾经编写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普罗科菲耶夫、柴可夫斯基、柏辽兹三人均曾编写过管弦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简谱是由谁创立的?
简谱是由法国的医生兼音乐理论家舒威以音乐教育为目的所创立,所以这种简谱又称为"舒威谱式"。以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
音乐家之王:
钢琴诗人--肖邦、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神剧之父--亨德尔、音乐之父--巴赫、音乐诗人--舒曼、清唱剧大师--亨德尔、协奏曲之父--维瓦尔第、歌剧之王--威尔第、歌曲之王--舒伯特、进行曲之王--苏沙、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钢琴之王(标题交响诗之父)--李斯特、现代管弦乐之父--柏辽兹、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音乐之父--保尔·莫里亚、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音乐绘画大师--穆索尔斯基、捷克音乐之父--德沃夏克、新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纳、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当代钢琴泰斗--鲁宾斯坦、神弓--海菲兹、交响曲之父--海顿、乐剧工匠--瓦格纳、指挥界帝王--卡拉扬、男高音歌王--卡鲁索、高音之王--帕瓦罗蒂、歌剧界女王--卡拉斯。
云南是个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所以花灯戏在少数民族区得到了特色性的发展。
蒙自为历代兵防重镇。明、清以来,屯垦戍边将士与土著民族的不断结合,使得中原文化渐开蛮荒之地。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和中央王朝权力的不断深入,蒙自社会经济从土司奴隶迅速转入封建地主制。兴盛的科举制度又造就了一批批土著民族的知识分子,由此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全面文化交流。蒙自彝族花灯就是渊源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产生的。
蒙自彝族花灯发祥于长桥海边的彝乡辛乙孔村,即今雨过铺镇永宁村。早在清同治年间,辛乙孔村就有了花灯演唱活动,并在本村秀才杨鸿仪的倡导和参与下,取当地民间素材编剧入戏,嘲讽鞭挞强权,揭示民间疾苦,传达底层贫民寒士的喜怒哀乐之情于说唱花灯歌舞之中。留下了《小鲤海》、《花鼓公》、《打渔》、《放羊》等10多个剧目及《金银点》、《猜花调》、《梳妆调》、《拜年调》等10多首曲目。
蒙自彝族花灯融歌、舞、剧于一体,行腔道白皆为汉语,生、旦、丑、末同演文戏,剧情活泼、语言诙谐、舞姿优美,乐曲欢快。器乐以琵琶、三弦、滇胡、胡琴为主,无打击乐。道具仅为巾、扇、花鞭。生、旦、丑、末角皆有一定行头,脸谱崇自然淡妆。
蒙自彝族花灯在知识分子的参与下,经历代艺人的锤炼,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优美的民歌风韵自成一体,深深植根于红河南岸彝族民间,历百余年而不衰。
蒙自彝族花灯以行会的形式生存和发展。早期的民间花灯会组织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仪,即新春开灯,设祭“冲天烽火唐王花灯神位”、执牌灯彩妆游街、逐户向会员拜年、设场公演,正月十五之后封灯。
会员户必须是演员,每年须捐缴一定会费。当灯会应红白喜事邀请演出时,收取一定演出酬金,以补助活动经费、添置服装、道具和乐器。
蒙自彝族花灯注重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倡导“编戏要有益风化,不唯娱乐而作”,艺术上追求“唱有韵味、舞有弦点”。
蒙自彝族花灯师承传代,口授心领,继承师出一门,演技各展春秋。广泛流传于建水、开远、个旧及蒙自县内彝族民间花灯,皆由永宁村第二代花灯艺人李展所传。至今,永宁村第五代花灯艺人杨锦辉及其弟子们仍活跃在传统彝族花灯舞台上,在继承和创新中,积极为本民族传统习俗服务,为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服务。
彝族花灯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传统舞蹈有《拉花》、《打花鞭》、《绿翠鸟蚌壳舞》、《板凳龙》、《打花鼓》等,多为婚、丧事服务,重娱乐。
彝族花灯舞蹈经过长期锤炼,按照彝族人民“又要规矩、灵巧,另要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拉花》是彝族花灯中的团场舞蹈,起着开场、镇场的作用。跳拉花时,男子和女子的整个舞蹈相映成趣。
流传下来的《拉花》已演变成一种调度多变,舞姿新颖优美迷人的多人团场舞,使开场气氛更热烈。此舞蹈属一种基本组合舞蹈,较能概括地反映出彝族花灯舞蹈的表演技巧和风格特点。
《打花鞭》也叫《打霸王鞭》,是彝族花灯歌舞中的一种技巧性舞蹈,贯穿在花灯歌舞《四大臣》剧中表演。也可单独成舞。亦能自娱玩乐。音乐猜花调、梳妆调等比较优美欢快,直到现在只要是彝族集居地区,不论山区还是坝区流传都比较广泛。
《绿翠鸟与蚌壳舞》是一种带有戏剧情节的表演性习俗舞,近乎街头活报剧。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流传在蒙自彝汉民间,婚、丧、喜庆节日都能演出。
传说姜子牙在铺佐周武王伐纣之前,隐居山野,常直钩垂钓于江中。一天,见一翠鸟狠命追啄一蚌,便以自己钓得之鱼引诱翠鸟,从而保护了蚌。原来,这蚌本是天宫一仙女,因思凡欲奔人间被玉帝发觉,罚其变作蚌精居于水中,永不得见天日,并命一天神化作翠鸟临海监视,见蚌出水便立即啄死。
《绿翠鸟与蚌壳舞》表现的就是这神话故事。初期仅有姜子牙、蚌精、翠鸟3个演员,后来发展成为喜庆节日的大型广场舞蹈。
《板凳龙》是一种以长条凳为道具,拟龙翻腾的娱乐健身性舞蹈。20世纪初传入蒙自,在彝族地区广泛流传,渐渐成了民间花灯会的一个热闹节目。此舞除了在喜庆节日演出外,每逢村中祭龙求雨时,作为一种祭祀娱神舞蹈表演,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花鼓》是歌、舞、剧相结合的传统彝族花灯剧目,反映了一对安徽凤阳花鼓艺人去云南的所见所闻,唱词内容可根据演出地区的特点即兴创作、改编、舞蹈动作欢快、潇洒。
少数民族区域的花灯,除了蒙自彝族花灯还有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花灯。这个地区的花灯无特定的传人和编创,靠父母辈的言传身教,年轻人的耳濡目染,代代相传至今。
花灯的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组织玩灯班子前往各村各户去表演。姚安花灯底蕴深厚,风情浓郁,独具特色,流传较广,而且群众参与面也广。其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艺人组织玩灯班子到各村各户去表演,有的被接到一家做专场演出,主人家敬备茶饭款待。
姚安花灯的表演多为由打岔人先唱祝词,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戏。在演出中都有锣、鼓、钹、小锣、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乐器伴奏,并在行进中或耍龙或耍狮子。姚安花灯的种类主要有小邑拉花、莲花落、坝子腔等。
小邑拉花是姚安花灯中流传至今比较完整的一种歌舞节目,过去常作为开场子戏,基本队形为圆圈,同时起到在广场演出时扩场子的作用,所以人称簸箕灯,团场子戏。
舞中以打岔佬为中心,男女舞者各四五人,打岔佬以打膏药伞,舞者以手巾和彩扇为道具。又以平腔、开财门、猜调、十二月采花、跑谱为唱调和舞曲。曲调一般是打岔调、雀名闹五更、庄家闹五更、大绣香袋等。
表演时,打岔佬先上场,用数板夹唱极富风趣的打岔词,引男女舞者出场,以转圆圈为主要队形,边唱边舞,间或又伴以一段或几段岔词,至欢腾跳跃的跑谱中又由打岔佬引导下场结束。
在圆场舞蹈中有边鱼戏水、扭麻花、大穿花、老牛擦背、喜鹊登枝、苍蝇搓腿等。身段有老鹰晒翅、海底捞日、小鱼抢水、双人照面、狮子摇铃、独立枝头等。
还有崴步,无论男女老幼,还是形式、崴步都贯穿始终,但在崴步的时候要按戏中人物行当的不同,“崴”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有一字崴步、丁字崴步、交叉崴步,还有颠步、提步、大四方步、小四方步等。
花灯剧的舞蹈动作,以“崴”为特色,故唱花灯也称作“崴花灯”,主要道具是扇子、帕子。“花灯越崴越喜欢,手帕扇子团团转”,就是对花灯舞蹈的真实写照。
拉花全舞除使用姚安特有的平腔等曲调外,又较多地运用了姚安花灯中的舞蹈动作,这些舞蹈动作也沿用乐曲名称,但又各有变化,从而组成相对存在的套路,形成了姚安花灯的独特风格。
姚安花灯的莲花落是从外地传入云南的,随着一批行乞者在姚安定居后,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在这里传承。演唱者多是失地贫苦农民,又多是妇女,迫于生活的无奈而唱莲花落流浪各地,以卖唱获取薄酬度日,古称化缘调、讨饭调。
莲花落演唱时多是一人唱,众人帮腔,或众人演唱,一人数拨。帮腔有了多种多样、衬词变化繁多,听起来生活气息十足又独具韵味。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般只会唱《看妹》、《数花名》等三四个曲目。后来由于活动地区扩大,艺人们又不断吸取了云南各地流传的小调、花灯调、山歌等,丰富了莲花落的曲调和曲目,曲调增至30多首,曲目达100多个。
莲花落演唱内容涉及面广,十分丰富。有世代相传的传统故事,如《割肝救母》、《曹安杀子》、《祝英台》、《朱洪打马》等。有唱爱情婚姻家庭的,如《看郎》、《拐干妹》、《绣荷花》、《看妹》等。有关世情风物的,如《数姚州》《数地名》《接姑娘》、《山调》、《大赶马》等。这些曲本大部分是自编自唱,真实、质朴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民情风物的诸多方面。
新中国建立以后,艺人们备受人民群众尊重,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不再以卖唱为生了,莲花落这个具有地方特色韵味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剧种也得到了保留和提高,成为民族文艺的一枝奇葩。
姚安花灯的坝子腔分上坝腔和下坝腔。上坝子腔唱起来声音轻微重和,韵律低沉而优雅,有绵绵深情之感觉。下坝子腔唱腔声音高亢,激昂洪亮,让人有一种轻快舒畅的感觉,而且最考究演唱人的声嗓和口才。
坝子腔的唱法,形式为男女二人对唱,歌词分主词和副词两部分。在整个唱腔中,其旋律又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使得姚安坝子腔独具魅力。
为弘扬传承独具特色的姚安花灯,1956年姚安县花灯剧团成立,1983年,成立了农民戏剧创作组即农民戏剧协会,长期坚持创作演出和辅导业余演出队演出。
近些年来,姚安县坝区乡镇村委会、居委会随时都可以召集二三十人的花灯歌舞表演队。姚安花灯歌舞遍及城乡,男女老幼多能演唱,是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