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山东老人为了一个承诺,为无名英雄守墓74年,92岁等来了什么奇迹?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老张的人

常言道,言必行,行必果,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没办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遵守承诺的人,比不遵守承诺的人能更让人信任,一个不重诺的人是没办法行走在这个社会上的。我们知道古时候一诺千金的故事,我们知道晋文公以信服从,最终使得原国对晋国自愿投降;我们也知道李苦禅守信用焚毁自己的画来祭奠老友。

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像这样信守承诺的故事,他们真正做到了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这大概就是人格魅力的一种表现吧!还有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就是一位山东老人为了一个承诺,为一位无名英雄守墓74年,最终在92岁的时候等来了奇迹。这就是我们本篇的主人公牛余庆老人。

守墓的由来

祭祀是从古到今留下来的传统,但是一般祭祀都是祭奠死去的亲人和先辈,代表着香火还在延续,如果那个坟头每年都看不到香火气息,就代表着这个墓主人没有了后人,没人给他祭祀了,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但是,有这么一座墓地被一个毫无关系的人从青年守到了白发苍苍,一守就是74年,还不知道这个墓主人的姓名,这是怎么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这件事情的由来仅仅是因为一个承诺!

这其中有怎样的缘由呢?这得从1941年说起了,这个守墓人名叫牛余庆,是山东沂南县西桃花村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把牛余庆所居住的村庄团团围住,就是为了追捕受伤逃离的八路军,当时的八路军就躲在牛余庆所居住的村庄里面,正巧牛余庆家被村长临危受命让他们照顾受伤的八路军战士,牛余庆心想,没有机会上战场杀敌,但是照顾受伤的战士还是可以的,于是和父亲在家连夜挖地窖,最终将这些受伤的八路军战士藏进了挖好的地窖里面。

山东老人为了一个承诺,为无名英雄守墓74年,92岁等来了什么奇迹?

这些受伤的八路军战士有9名,因为受伤太重,没办法跟着大部队转移,只能等稍微好一点的时候部队再派人来接应。因为日军搜捕得太严,牛余庆只能每天晚上的时候给受伤的战士们送饭,好在当时有村民们配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之下,八路军战士逃过了日军的追捕。很遗憾的是,其中有位战士因为受伤过重没能坚持下来,去世了。在这位战士去世后,大家发现都还不知道他的姓名,家住在什么地方,只知道他姓张,于是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张。

后来,因为日军久久都不能搜捕到八路军战士,没过多久就撤离了,日军撤离后,八路军就打算回来接走剩下的八路军战士。其中来接应的就有去世战士老张的两个哥哥,原来他们是三兄弟一起参的军,两个哥哥很痛心弟弟的离开,但是因为马上要赶去下一个地方,没办法带走弟弟的遗骸,所以就只能先把弟弟的遗骸葬在村子里,在一块木牌上写着老张的名字和出生地,并说等战争结束了,只要他们还活着就来带弟弟的遗骸回家,所以就拜托牛余庆帮忙照看弟弟的坟墓。牛余庆答应了他们,表示一定会帮他们守着,等他们来接走老张的遗体。

一字一句,一诺千金

牛余庆没想到的是,这个承诺一等就是74年。牛余庆这个承诺,他一直坚守着,时不时的回去看望老张,为老张扫墓。时间飞速流逝,牛余庆一直没有等来老张的两个哥哥来接走老张。牛余庆心里有时候也会想,老张的两个哥哥说如果活着就来接走老张,但是战争都快要取得胜利了,已经要结束了,老张的两个哥哥还没有来,他们是不是也已经牺牲了?

但是就算是这样,牛余庆一直也没有放弃打听老张家乡亲人的消息,他一直想着要把老张送回他的家乡,让英雄回家,这一直是牛余庆心里的愿望。老张牺牲的时候,牛余庆年纪还很小,经过岁月的流逝,牛余庆记得的东西不多了,心里也暗暗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多问几句,多打听一下,只是记得木牌上写着的“临朐”“赤良峪”这几个字。

烈士回归家乡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包括在“临朐”县当地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终于打听到了老张的真实身份,而后也等来了张家的后人。老张原来是冶源镇赤良峪村人,家里面有三兄弟,他是家中的老小叫张维吉,他还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张维信和张维顺,父亲叫张瑞三。张家后人张纪永知晓此事后,便来到牛余庆所在的村子祭拜先烈,而张维吉则是张纪永的堂爷爷。当初抗日战争爆发,兄弟三人一同参军,但是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大哥张维信的坟墓也已经找到,当地就把哥哥张维信的坟墓迁到了临朐县的烈士陵园,而老张的墓地也会迁移到和大哥所长眠的烈士陵园。

这下牛余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把老张送回了自己的家乡,让英雄回家,这也仅仅是牛余庆最后能为老张所做到的了,中国人的故土情怀,就像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一样,这是中华民族一直遵守的落叶归根。在外面漂泊了74年的老张,终于回家了,这是英雄的凯歌,这也是一个奇迹,已经92岁的牛余庆也终于完成了他的承诺。老张一家三兄弟,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他们三人去世前都没有娶妻生子,英雄的血脉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很遗憾,但是张家旁支的其他兄弟姐妹没有忘记他们,我们也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他们。

结语

一句承诺,坚守了74年,一声回家,等了74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很多像老张一样的烈士埋骨他乡,至今没有回家,也有很多像牛余庆一样坚守的人,想要送烈士回家。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老张一样幸运,又有几个人能像牛余庆一样坚守了74年,这不仅仅是一句承诺这么简单,更多的是牛余庆心里的那颗对国家的情怀,对烈士的致敬。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我们值得学习的是牛余庆老人对承诺的坚守,一个唾沫一个钉,这该是怎样的决心呀!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不能坚守承诺讲信用的人是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就像商鞅在变法中立木取信,使得他的变法能够顺利推行,更像季布其人一样,黄金百斤也比不上季布的一句承诺,最后季布还因为如此重诺得到了汉朝的重用。他们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诺的人的一句话往往比财富更有价值,所以我们得像先辈们学习也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