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哪项不是发生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病情分析:发疹型药疹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形态,可有红斑、斑疹、丘疹、斑丘疹等,皮疹常先起自头面部而后迅速向躯干部或四肢蔓延,重者遍及全身。红斑有时不明显,皮损以斑疹、斑丘疹为主,外观酷似麻疹,称麻疹样药疹;红斑有时明显并互相融合成片,外观与猩红热很相象,称为猩红热样药疹。本病严重时可并发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比较危险。
一、典型症状
1、皮疹通常发生于首次用药数天至1周内,也可较晚出现,但一般不超过2周。
2、皮疹色泽鲜艳亮丽,在发疹型药疹的皮疹看起来为鲜红色,并且由于皮疹水肿,看上去发亮。
3、皮疹两侧分布不对称,通常一侧偏重、皮疹较密,而另一侧偏轻、皮疹较稀。
4、皮疹呈琉密相间状态,这是指药疹在某局部可见稀疏皮疹与密集皮疹交互存在。
5、药疹可见分散皮疹与融合,皮疹在同一部位上交错存在。
6、药疹的皮疹间皮肤呈现浮肿现象,但程度不等。
7、皮疹可出现移位现象,这是指瘙痒性分散皮疹与融合皮疹在某处隐退后,随后又在另处复起,即所谓皮疹呈无定位的迁徙现象。主要见于药物热,皮疹与发热同步。
8、皮疹伸侧重于屈侧,在患者伸侧皮损常常密集,受压部位(如卧床患者的背部、臀区)的皮疹可由于密集程度重而常互相融合。屈侧皮疹分布相对较稀疏。但是,皮疹若发于腋窝、肘窝、腹股沟及窝时,可表现间擦疹样,有浸渍。
9、发疹型药疹患者的发疹顺序常常是腕、踝部先发生,并于当日或次日面部发疹,而后向躯干部蔓延,多于3~7天内皮疹弥漫全身,此为向心性发疹。若发疹顺序依次为腕和踝部、躯干部、面部,则为逆向性发疹。临床上可见手背、足背、腕部和踝部皮疹密集。
10、皮痒明显发疹型药疹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来说皮疹潮红浮肿程度越重,则瘙痒越明显。
二、伴随症状
发疹型药疹还可伴发其他系统损害,最常见的是药热,其次是药物性肝炎、肾炎、粒细胞减少症等。药热的特点是通常在给药的6~10天后发生,偶尔可在给药后立即发生,并且皮疹与发热同步出现,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无头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的感染中毒症状,停药24~48小时后体温开始下降。
斑丘疹是丘疹的一个名称
玫瑰疹俗称汗斑
寻麻疹俗称风疙瘩婴儿玫瑰疹又称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急性良性玫瑰样发疹,其特征为热退疹出。幼儿急疹可能与病毒相关,有人认为由柯萨奇病毒b5引起。但缺少确切证据。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冬季多见。潜伏期为10~15天。无前期症状而突然高热,体温高达39~40℃。经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淡红色粟粒大小斑丘疹、散在分布,少数皮疹融合成斑片。经过24小时皮疹出齐,再经过1~2天皮疹消退,不留痕迹。通常多见于颈项、躯干上部,面及四肢。一般不发生在鼻颊、膝下及掌蹠。全身症状轻。患儿一般状态尚好。除高热、食欲欠佳外,少数患儿发热期可有倦怠、恶心、颈淋巴结肿大及惊厥。2岁以内幼儿、突然高热无皮疹,然而热退时皮疹出现,可以诊断本病.丘疹(papule)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丘疹的顶部可以是尖的呈锥形,圆的呈半球形扁平形或中间凹陷如脐窝。颜色可以是红色如银屑病、紫红色植扁平苔薛**(**瘤)白色(萎缩性硬化性苔舞)褐色(色素病)等丘疹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或毛囊、汗腺的部位。存在时间可长可短数目可多可少,可柔软或坚硬,表面光滑或粗糙可呈乳头状或表面覆以鳞屑。可散在分布,群集分布可局限性或全身性或对称性。自觉症状轻重不同,如症痒等或无任何自觉症状若损害介于丘疹与斑疹之间表面扁平稍隆起则称为斑丘疹。丘疹顶端上有水疮或脓疤则称为丘疤疹或脓疮丘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