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纵火癖的主要表现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火灾公私

反复出现纵火冲动,并付诸行动。多为男性青少年,尤其是社交技巧差和学习困难的青少年。

火癖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有几个特点:

1.一而再、再而三地纵火

2.纵火前特别紧张或激动

3.纵火后感到满足、愉快、解脱感。目睹火灾、甚至参与救灾工作都会有相同的满足感

4.对于与火灾相关的事物(灭火器、纵火方式等等)特别感到兴趣。

5.纵火并非是为了金钱利益、表达愤怒或报复、宣扬政治或社会理念、湮灭犯作证据等,也不是因为智能障碍、判断能力不足所引起,更不是受到幻听或妄想的干扰才纵火。

第五点是纵火癖的最重要特色。大部分的纵火犯都是为了一些理由才纵火的,例如常见的寻仇、情杀、勒索等等,不能算是纵火癖。只有为了纵火而纵火的人,才能算是纵火癖。

这类患者特别喜欢与“火”有关的事物,救火设备也好,纵火设备也好,总之与火有关,就能勾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一再地故意纵火,每次在纵火前都会很兴奋,甚至到紧张的地步,纵火完之后,就会感到一阵满足与放松感。患者并不吝于加入救灾工作——如此能让他更加接近火焰。

说来也奇怪,不要钱、不要利、更不要名,单纯纵火、看火就能满足,却选择用这种高度危害社会的举动来满足自己。照理说,这样子以宗教家的精神、行害人志业的人不多,实际上,确实也不多。

由于患者多半经验老到,跑得很快,很难抓到,即使抓到,也会矢口否认放火,所以到底多少人罹患此症,目前仍有待研究。现有的资料只显示:酗酒者、精神病患、流浪者之中,罹患此症的机率较高。连谁比较容易得病都不清楚了,发病原因更是不明,各种理论曾经被提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等等,但仍众说纷云。

所以,目前对于放火癖的治疗也是莫衷一是。传统的各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精神动力学派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等,对于放火癖的疗效都很不确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天然火和人工取火有什么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

纵火罪,也称放火罪,是指违反《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规定,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人的人身安全和重大公私财物的安全。由于纵火是一种严重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在,所以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本罪,只是作为量刑时的情节与已造成严重后果的有所区别。

扩展资料:

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三是既危及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又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表现:

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以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

放火既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如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可以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实行,但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放火罪,必须以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特定义务的人员为前提,也就是行为人对形成火灾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且根据其主、客观条件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而没有履行,以致造成火灾的。如负有防火义务的油库安全员,发现油库有着火的危险,能够采取防火措施而不采取措施,导致了油库火灾发生,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参考资料:

防火罪 百度百科

火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是受控的一个是没受控罢了。

一、更易控制燃烧时间和范围。

二、使用自由,随时随地。 三、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纵火癖的主要表现

非人类干涉产生的火,叫自然火,自然界中能够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现象。如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雷击火源。

人类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获得火种,学会了用火来烧烤猎物、块根,开始熟食;学会用火来御寒取暖、驱暗照明,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相关介绍: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