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汉和曹魏有乡公和县侯?那个更高?亭侯是封一个亭的封地吗?
汉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亭不是封地,而是地方管理机构。其等级由高到低应该是郡、县、乡、县、亭、里(十户为一里)。
东汉之后,西汉创立原属于地方检察机构的州,逐渐成为郡县之上的地方机构。
一般来讲,郡县以上的长官由皇帝钦命。之下的有长官推荐,至于亭、里一级,多由地方推举德高望重的人来担当。
古代的“公、侯、伯、子、男”是什么爵位
公侯伯爵等级是:
侯爵:分四等,一等候兼一云骑尉,一等候、二等侯、三等侯。
伯爵:分四等,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等伯、二等伯、三等伯。
较小的诸侯国的国君一般为侯爵,如曾侯、蔡侯、虞侯等等。侯爵朝见天子,需手持玉器信圭,以此提醒“侯”应该尊重天子,谨慎从事。
伯爵的“伯”意为率百姓顺应天时耕作的长者,或为治理封地辅佐天子。再小一些的诸侯国国君一般为伯爵,如井伯、荣伯、单伯等等。“伯”朝见天子手执玉器躬圭,寓意着绝对服从天子。
公爵和侯爵还有伯爵的区别:
一、等级不同
1、公爵:封号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
2、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
3、伯爵:是贵族的第三等级。
二、职位不同
1、公爵:封号是给与那些部落的首领。
2、侯爵:一词本身的含义主要指边防长官,一般“侯爵”是管理与控制数个郡的贵族,很多势力强大的“侯爵”完全可以与“公爵”抗衡。
3、伯爵:在加洛林王朝时期,伯爵指的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大致相当郡长,一般由国王任命当地的豪强担任。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