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迷信怎样去区分
文:学诚法师
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沌该如何解除,还请开示,谢谢。
答:佛法对“信”的定义是:对于佛法真理、三宝功德、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不疑,从而策发起自己宗仰、效学的决心和力量。正信、净信、胜解之信,都需要学习以明理,践行而实证,产生、增长至坚定。
问:法师你好,请问在庙里给自己的累世冤亲债主立牌位属于正信还是迷信呢?
答:正信或迷信,是看自己的心。你懂得为什么做,就是正信;迷迷糊糊的去做,就是迷信。正信和迷信,外表上可能都很虔诚,但内心却大大不同。正信、智信者,内心对信仰的对象非常了解,也清楚自己虔诚的理由,矢志不渝;迷信者,对所“信仰”的对象并不清楚,迷惑、迷茫,沉迷于神秘现象。迷信经过学习能够转化为正信。
问:顶礼法师!末学请教:遇到信附佛外道的徒众,身为正信三宝弟子的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还是远离他们呢?
答:欲帮助他人,要先看自己的能力及与对方的业缘。如果一时因缘不具足,可暂时远离,但内心要发愿未来能帮助他。
问:顶礼大和尚!请问如何区别寺院是正信的还是外道的?请大和尚开示!南无阿弥陀佛!
答:初学可寻求公认的正法道场。
问:师父您好!如果认同佛教哲学,但却因为不相信佛菩萨的感应、神通等等而无法做一名真正虔诚的佛教徒,该怎么办?对佛菩萨,是该将他们当做神,还是圣贤?如果当做圣贤,那么对佛菩萨的“信”,与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对于儒家圣贤的“信”又应该有什么区别、才称得上是符合佛教徒的标准?感谢您!
答:1.不能相信感应、神通等,只是因为这些完全在自己经验世界之外,也可以说是因为对佛法的信心还不足够。不用顾虑,只要不断然否定,抱着多闻阙疑的态度面对就好。找到佛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身体力行去实践最重要。2.佛菩萨不是神,是圣贤。正信的佛教徒,是把佛菩萨当做老师而恭敬效学。
问:师父,我总是觉得别的师兄太迷信,总是怀疑居士们说的一些规矩,思考这是不是太迷信。比如说念大悲咒,虽然我也念,但是我总是觉得没有意义,不如心经,知道啥意思,还能学到点东西。
答:修行佛法的人中,有的人偏理性,有的人偏感性,各有利弊。偏理性的人多思维严密,但也潜藏着骄慢,容易被自己的知见所骗。这样的人,应抱着开放、谦恭的心态,多闻思而增长信心,也可多思维:千百年来无数祖师大德都如此修行而获得成就,难道自己比他们更高明吗?
偏感性的人比较容易生起信心,但若无理性的扶持,又很容易流于迷信或情绪。这样的人,也要多闻思以明白道理、坚固信心,慢慢挤掉情绪的泡沫,建立起正信、智信来。信心与智慧相辅相成、辗转增上。
问: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如何能让众生正信,破除迷信?如何可以明心见性呢?阿弥陀佛。
答:从我做起,在自己身语意业上建立正法。
问:师傅,我是一个信佛的人。可当我给别人说起我是信佛之人时,别人都说我迷信,该如何回答她们?
答:不必与人辩论。重要的是自己正信佛法,并在生活中笃行。
问:大师好。最近媒体报道说有寺庙存在承包乱象,想请教您对一些景区这么做的看法。如果想采访您或者寺庙的负责人,不知道如何联系才好。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答:佛教不能沦为经济的傀儡,社会需要正信的佛教、纯正的信仰,要靠僧俗二众一起努力。
问:法师,什么是真正的信佛,而不是迷信?
答:迷迷糊糊、迷茫、无知,不了解自己所信的对象,不懂得为什么信、如何而信,就是迷信;与之相对的是“智信”,明白信仰的对象、功德,相信自己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从迷信到智信,需要经过听闻、思维。
问:顶礼赞叹师父!请教师父,您如何看待许愿、如愿、还愿的?
答:许愿,本是民间的说法,与佛教无关。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佛菩萨无法帮我们获得无因之果,也不需要我们的感谢和表示。
问:顶礼法师,请问如何理解人与人相克之说,以及风水之说?
答:佛法中没有“相克”的说法,人与人之间若非善缘即是恶缘,无论是哪种因缘,今生我们都应该以善相待:善缘令它增长,恶缘令它消除,乃至更进一步,都转化为一起修行的法缘。风水即是环境,佛法说“依正不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拥有什么样的环境,福地福人居,而不是倒过来。
问:师父请问"随缘"和"认命"是一个意思么?命中注定的会发生的事不去接受而要另辟蹊径,算是攀缘么?
答:随缘,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握自己命运的方向,随着因缘变化而采取适宜的行为,这是真正“做生命的主人”拥有的态度。
问:师父,弟子代其他师兄发问:末学今日诵《金刚经》时胃疼难忍,是业障现前吗?
答:是胃病发作。学佛不能学得神神秘秘,把一切都推到未知的领域;相反,学佛就是要让我们更加了解、把握生命中神秘未知的部分。
问:神通的存在不存在暂时不说,真正的高僧具足智慧的人应该对此显现(假如真是存在)毫不在意吧。总有师兄在跟弟子描述各种神通,本意是希望增强学佛的信心,可弟子竟然会觉得这是一种障碍,觉得若如此发心不就是迷信?师父弟子想法有问题吗?
答:修行人不应羡慕神通、迷信神通、追求神通,因果就是最大的神通。但是,不同人有不同的相应之处,有些人便是借某些超自然现象而入门,也不必因此苛求他人。
问:师父,如何判断一个现象特别是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情况是不是菩萨示现?
答:佛法教给我们的用功关键在于向内着力,净化自己的心,而不是要求外境。菩萨的示现是示现在我们心中,不是示现在他人身上。如果内心有三宝,一切境界都可以得到启发,“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如果内心充满烦恼,即使佛菩萨在面前,也会有眼不识。
问:有些信徒一直在追逐各种用名贵木材,水晶制作成的佛珠。这对吗?!有用吗?!
答:不管什么材质的佛珠,都是为了提醒我们念佛。
问:请教法师,世人拜佛多为求保佑,这是不是对呢?
答:信佛有不同的层次,很多人拜佛求佛是为了保佑自己或家人,至少还对佛菩萨有信仰、敬畏之心,这也是好的,不过属于初级的佛教信仰,迷信成分居多。更好的就是学佛,树立理智的正信,按照佛法修行自己。
问:师父,我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是正见而并非偏见,是正信而不是迷信。顶礼师父!
答:要有善知识的指导和印证,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人来验证。如果佛法学得好,同行善友都能够感受得到;反之大家都会看得出有问题。
信菩萨和信佛一样吗
1、所修炼的东西不同。炼阳神者本之于天,道在冲举,谓之仙,故曰天尊。修阴神者本之于地,乐于寂灭,谓之佛,故曰世尊。也就是说神仙修炼阳神,佛修炼阴神。
2、所在教派不同。神仙一般是道教,而佛属于佛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3、追求不同。仙人追求斩却三尸,融合天道成不生不灭之身(即圣人),佛主张不染红尘不沾因果,无欲自在,成就无边舍利。
4、本义不同。神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指“无所不能、超脱轮回、跳出三界、长生不死”的人物。道教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神仙是得道之人,是与大道合真的圣人,动合无形、出有入无、不死不灭。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扩展资料道家是很崇拜神的,道家修行的目的,更多是修长寿,修神通。这是佛教与道教的区别,佛教主张修心,而不主张修神通、长寿。修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跳出三界内,不在五行中,佛教认为,就算修成神仙,也还是在六道之中轮回不止,并不能真正离苦得乐。
学佛的关键,在于修心,如果我们都可以明心见性,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佛,佛就在世间,就在我们自己心中,不来也不去。与其说有,还不如说没有佛,若说没有佛,那是我们没有悟道,悟道了,自然也就成了佛。成了佛以后,又没了佛,这就是佛,若有若无,不生不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神仙
可以算是信佛 但不是真正的所谓信佛
真信佛者是悟道的人 才算真心 因为决不再怀疑佛陀的言教
而对于大众来说 以崇拜菩萨为信佛 只是初步的信 多半是为了行善、得福等类 不算真的信佛
佛法真正的目的是要了达世间本质 成为觉悟的解脱者 不再受傅
菩萨称为觉有情 佛称为觉行圆满
菩萨修行成果为佛
佛是觉悟世间本质的人
在佛教看来 可以宽许 因你还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但是在基督教看来 呵呵恐怕不能两全
但相对来说 佛教更加宽容 佛教的戒律是重因的 不是随便的持戒 而是为了防止某些恶果
如果你之前一直是比较亲近菩萨 我觉得你可以一直这样 一个人如果在两边摇摆 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佛法讲清净 首先要得到自在 才有所谓的戒等等 如果戒成了烦恼 那你要戒律做什么 当然 你还要有个分寸 不要作恶就是了
最后一点: 佛法是智慧的教育 不是感性的崇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