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赏心悦目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梵高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赏心悦目赏心

编号 1025 成语 赏心悦目 注音 ㄕㄤˇ ㄒㄧㄣ ㄩㄝˋ ㄇㄨˋ 汉语拼音 shǎng xīn yuè mù 释义 「赏心」,心情愉悦。

语出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

「悦目」,愉悦眼目,使人感到欢喜。

语出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

「赏心悦目」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

「悦心娱目」、「荡心悦目」 典源 1、「赏心」: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据《文选.卷三○.诗.杂拟上》引)建安1>末,余时在邺宫2>,朝游夕讌3>,究欢愉之极。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注解〕(1)建安:东汉献帝的年号。

(2)邺宫:邺郡的行宫。

建安时期,曹操位高权重,且爱好文学,极力网罗文士于邺下,因而人才荟萃,文风鼎盛。

邺,春秋齐邑,三国魏置邺郡,位于今河南临漳县西四十里。

(3)讌:音|ㄢˋ,同「醼」,宴饮。

2、「悦目」: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衣服容貌者,所以悦目也。

声音应对者,所以悦耳也。

嗜欲好恶者,所以悦心也。

君子衣服中,容貌得, *** 之目悦矣。

言语顺,应对给, *** 之耳悦矣。

就仁去不仁, *** 之心悦矣。

典故说明 「赏心悦目」系由「赏心」及「悦目」二语组合而成。

赏心悦目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赏心」见于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

谢灵运(西元385?433),是南朝宋文学家,谢玄之孙,小名客儿,时称谢客。

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

少好学,工书画,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性好山水,肆意遨游,所至辄为题咏,以致其意。

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

初为太尉参军,后徙广州,有诗传世。

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的序中,谢灵运提到建安末年时,他在邺下与文人交游饮宴的情形。

谢灵运认为: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愉悦的心情、欢乐的事情,这四种世间乐事一向最难同时具备,但是能和许多优秀的文人一起唱和应酬,这四者便同时都享受到了。

「悦目」一词见于汉.刘向《说苑.卷一九.修文》。

刘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汉沛县人。

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最早的分类目录专著。

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

《说苑》共二十卷,所录皆轶闻琐事,分类纂辑先秦到汉代历史故事,杂以议论,大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归,阐明国家兴亡、政治成败之理,以为鉴戒。

在典源引文中,刘向认为:衣服容貌是用来愉悦眼目,谈吐应对是用来愉悦耳朵,嗜好行为是用来愉悦心志。

所以一个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会愉悦;谈吐得体,人民的耳朵就会愉悦;实行仁义,去除不仁的行为,人民的心志就会愉悦。

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赏心悦目」,用来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

书证 01.《人中画.风流配.第一回》:「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属套语,半属陈言,求一首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不可得。」

02.《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一九回:「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乐舒畅。

使用类别用在「舒适快意」的表述上。

例  句此地风景绝佳,令人赏心悦目!这篇作品词藻优美,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他发挥巧思,将家里布置得令人赏心悦目。

这里所藏的油画,每件都是赏心悦目的精品。

令人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使游客乐而忘返。

只见新叶嫩绿,一片初春景色,真是赏心悦目。

表姐穿了一件赏心悦目的洋装,参加同学的婚礼。

利用假日去参观美术展,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将这幅山水画放在客厅里,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啊!爱美是人的天性,化妆打扮,不外是想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近义词: 心旷神怡,动心娱目

反义词: 伤心惨目,惨不忍睹,触目伤心,触目惊心 辨识 参考语词 悦目赏心,娱目赏心,赏心惬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