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与发呆有什么区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以下是为您汇集的一些关于打坐禅定的大德开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修“静”,静就是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的手段、方法,都是修“静深不动”。这个不动是讲心不动,不是说身不动。身不动,一天到晚面壁打坐,心里还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 2 凡是临事的时候,心一定要专注,专注就是定,就是禅定。佛门讲禅定,不是叫你天天盘腿面壁,不是的,那个禅定没用处。 3 禅是什么?不着相,定是什么?不动心。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面如如不动,这就叫禅定。 4 禅家讲坐禅,你能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行住坐卧统统叫坐禅。所以坐禅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盘腿面壁,而是叫你不动心。你不动心,定功成就了,智慧就现前。 1 打坐、持咒这两种法门,如果没有真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辅助,你很容易着魔。一旦着魔,你就被魔控制了,严重的回不了头。 2 这种情形我在国外看到很多,到最后家人没有办法,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很可怜! 3 这些既优秀又聪明的年轻人,有的在大学念书,有的已经拿到学位,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学到最后都被送入精神病院,很可惜! 4 如果他刚刚有这个迹象,他能回头,还来得及;已经陷入了,没有真善知识从旁协助,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1 佛法的修学着重禅定,不着重研究。经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错;你心定,你心清净,你就全都明了了。 2 所谓觉心不动,你只要心定下来,就与你的觉性相应了。佛法不是知识,它是智慧。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一样。 3 念佛人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佛法法门虽然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明方法门径很多,修什么?统统修定。 4 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恢复本性、恢复真心,用什么方法?用定。念佛人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 5 净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禅定!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你认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错了! 6 禅定不是心里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禅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动。禅定不是闭着眼睛参,是睁着眼睛参的,六根见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 7 要不要打坐,跟“禅定”没什么大关系!真正高明的“定”没有迹相,行住坐卧都是“禅定”,嬉笑怒骂也是“禅定”。 8 《坛经》里面说: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着相,就叫做“禅”;心里不起贪嗔痴慢,心里清净不起烦恼,就叫做“定”。 9 《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练习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内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10 六根接触六尘,不被外相所迷,什么境界现前都不动,你把“能见所见”舍掉,心清净了,很容易得定,定境会现前。 11 佛菩萨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动”的。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变成智慧、变成禅定;凡夫可怜,凡夫一接触外面境界,它就变成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 12 修学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烦恼。烦恼伏住,在念佛法门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烦恼伏不住,功夫没成就。 13 有道行的人,言语必少,因为他的心是定的。修行人要喜欢寂寞,无愿无求,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三昧。三昧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处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禅定。 14 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正受就是禅定,禅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 15 《阿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 16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 17 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初步的功夫是功夫成片,这个没有得禅定,是相似的定;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所谓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上上禅定。 18 真正有功夫的人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如入禅定,这是真功夫!修行有没有真功夫,就是最后那一招——看你怎么走法。 1 我们生在人间,我们住的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菩萨、罗汉也住在我们地球上,我们凡夫的肉眼见不到。 2 我们跟佛菩萨、跟鬼神、跟一切无形众生,生活在一个不同维次空间,但是只要你心清净、你有定功,你统统都能见到。 3 佛门最重视修定,你要是真正把心定下来,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外面的景象就能照得清清楚楚,这是能感,佛自然就有应,你不但能见到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都能见到。 4 印度有不少宗教,着重于修定的,他们确实能见到天上、人间,能见到六道的状况。所以,经论上常讲,定能生神通。神通从哪儿来的?从定来的。 5 像我们常讲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从定来的。定浅深程度差别很大,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世间,六道里面的定分为八个阶段,所谓四禅四空,得定这就生在四禅天跟四空天。 6 得定的修行人,在近代人的记录当中,我们也见到不少,像《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流行得很广。虚云老和尚是近代禅宗的一位大德,他的定功大家都佩服,他经常一打坐下来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于两、三个月。 7 要晓得,定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那是无想定,那是外道,不是佛法。定中有境界,我们在《年谱》里面看到,老法师常在定中到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当然这决定不是妄语,禅定确实有这个能力。 8 佛法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叫你自己去证得,你依照理论、方法去做,你自己能够证得这个境界。念佛法门,给诸位说,着重于修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不但是禅定,而且是高级的禅定,上上禅定! 1 我们晚上睡觉做梦,梦里梦到自己、梦到很多人、梦到树木花草,也梦到山河大地,梦从哪来的?全是意识所变的。 2 梦是怎么回事?那是我们自己意识心起作用。我们的意识在睡眠的时候起作用,那就是梦;离开意识,你就没有梦,哪来的梦? 3 睡眠的时候,身体这个物质好像在休息,可是精神没休息,它还在起作用。精神什么时候能休息?入定。入定是精神得到休息。 4 我们的精神得到休息,身体也得到休息,所以我们要想保健,想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精神得到休息。 5 自古以来,养生有道的人,他们懂得,早晚时间不要长,有五分钟到十分钟静坐,足够了。 6 起床了,在床上打坐,什么都不要想,让身心都获得休息,这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你妄念纷飞,从来没休息过,能有这几分钟休息,你会感到很殊胜。 7 打坐的时候,不能盘腿没有关系,就是普通坐法就行,什么念头都放下,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不要去想它,这是养生之道的根本修学法。 8 大家都晓得脑最重要,用什么补品来养都没有用处,都起不了作用!脑的营养就是休息,把一切妄想统统放下,什么都不想,这是对它最好的营养。
禅那 禅定有什么区别
禅定并不是什么都不想。禅定,也翻译为静虑——静虑很明显就不是什么都不想的意思了,恰恰是静静思维的意思,对不?
什么都不想,也是禅定的一种,不过不是有益的禅定,而是有害的禅定,这样的禅定修多了,来世转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等等,离佛法就远了。
而睡着了,也并非什么都不想,实际上也有混乱的、细微的、毫无逻辑的思维活动,只是我们定力太差,观察不到而已。其实也有比较明显的活动,就是做梦了。这个我们能观察到,并且能记住,当然也有忘记的。
禅那是梵语音译,又叫做“禅”。禅定是梵语意译。所以禅那与禅定,其实是一个意思。禅那就是禅定。但是禅定,常常分开解释,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禅就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比如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悟明心的境界,佛的境界,这些都是禅。定则是达到禅的境界的手段。
比如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一种定,这种定能让我们达到非想非非想的境界(禅的境界)。禅是色界的心境,所以色界称为四禅天,定是心统一境,在欲界也可有之,到了无色界的四无色定有之,出了三界的出世间定,仍然有之。所以,禅的范围小,定的范围大,禅也是定的一种。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
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扩展资料:
禅定的方法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禅定训练技巧,同时也是催眠技巧,用来做自我催眠练习,效果良好。
1.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2.呼吸自然,开始数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即每次呼气的时候(也可以吸气时数),就数一个数字,同时暗示自己更放松,数数规则:从1数到10。
3.当发现数错了的时候,就表示你己经_忽了,没有关系,再回头从1开始往上数。
4.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保持身心同时放松,心情平静。当心理浮躁,杂念很多的时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气的时候,加重呼气。持续一段时间,待心平气和时,再让呼吸随其自然。
禅那通常依禅支(jhànaïga)分为四种,即:
1. 初禅(pañhamajhàna),有五个禅支:寻、伺、喜、乐和一境性;
2. 第二禅(dutiyajhàna), 有三个禅支:喜、乐和一境性;
3. 第三禅(tatiyajhàna),有两个禅支:乐和一境性;
4. 第四禅(catutthajhàna),有两个禅支:舍和一境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定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那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