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来说,呕吐有哪些分类?
综合各方面,从中医最基础的角度谈谈呕吐的分类和治疗思路。
第一种,寒邪伤胃导致,天气凉了,不慎腹部着凉等,导致外寒伤胃,胃气上逆而呕吐,因为寒气有收敛凝滞的特性,所以呕吐的时候经常会有腹痛,稍微重一点的会出现上吐下泻,此外还有怕冷,发热,寒颤等感受风寒的症状,这种的治疗思路是暖胃、和胃、降逆,在生活和饮食上可热敷一下腹部,多喝一点暖胃驱寒的汤。
第二种,胃中有热邪,火热之邪侵犯胃,或者食物堆积胃部化热,导致火热之气冲逆,胃气不降而导致呕吐,这种呕吐,经常有腹部胀闷,泛酸,舌苔黄腻等表现。大多数的呕吐都是属于胃寒,是否属于有火热之邪导致的呕吐,需要详细辨证之后,采用清热,滋阴的方法治疗,饮食注意少吃多餐,清淡一些。
第三种,肝胆气逆导致的呕吐,肝属木,胃属土,木克土,如果肝胆郁结有病,气机横逆犯胃,导致呕吐,这种情况主要有这些症状,胸、肋骨等位置疼痛,脾气急躁、容易发怒,口苦、舌苔黄。这种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的胃气上逆,治疗思路就是疏泄肝胆,和胃降逆,生活中注意调节情绪,放轻松,休息好,这有助于早点恢复。
第四种,脾生病运化不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如果脾生病了,那么运化就不能正常的进行。食物和痰湿浊气停留在胃部,导致呕吐,这种情况主要有这些症状,胃部、腹部胀满,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对于脾胃运化不好导致的呕吐,治疗思路是健脾和胃,降逆止吐,如果还有胃气虚,那么应该健脾益气,在生活饮食上,不要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吃容易消化的。
第五种,肾病气逆导致的呕吐,如果肾病了,收不住气,阳气上浮,导致胃气逆乱而呕吐,这种情况的病机在于脾肾阳虚,治疗按照少阴病四逆汤方法治疗。
第六种,胃气衰败导致的呕吐,这种一般是大病、久病之后出现呕吐,是胃气比较虚弱了,这种情况应该特别注意,属于危重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治疗。关键在于救胃气,胃气好则身体逐渐有基本的动力去恢复。
?中医辨治呕吐
辩证分型
1)外邪犯胃症状:突然呕吐,可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外感风寒之邪,或夏令暑湿*浊之气,内扰胃腑,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邪束肌表,营卫失和,故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湿浊中阻,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儒缓,皆是湿浊蕴阻之征。本证以突然呕吐,头身疼痛或有寒热为临床特征。
2)饮食停滞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暧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臭或搪薄或秘结。苔厚腻,脉滑实。
证候分析: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呕吐酸腐;升降失常,传导失司测大便不正常,或*臭,或溏薄,或秘结;食滞中焦,气机不利,故院腹胀满,暧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为食滞内停之候。本证以呕吐酸腐,暧气厌食为临床特征。
3)痰饮内阻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脘门不食,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牌不运化,痰饮内停,胃气不降,则脘闷不食,呕吐痰涎;水饮上犯,清阳之气不展,故头眩;水气凌心则心悸;苔白腻,脉滑,为痰饮内停之征。本证以呕吐清水痰涎与头眩心悸为临床特点。
4)肝气犯胃症状:呕吐吞酸,暖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白腻,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呕吐吞酸,暧气频繁;胸胁闷痛,舌红,脉弦为气滞肝旺之征。本证以呕吐伴暧气胁痛为临床特点。
以上四型为呕吐之实证。
5)脾胃虚寒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青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濡弱。
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水谷熟腐运化不及,故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时作时止;阳虚不能温布,则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倦怠乏力;中焦虚寒,气不化津,故口干而不欲饮;脾虚则运化失常,故大便塘薄;舌质淡,脉懦弱乃脾阳不足之象。本证以饮食稍有不慎即吐,肢冷便溏为临床特点。
6)胃阴不足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胃热不清,耗伤胃阴,以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故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津不上承,故口燥咽干;舌红津少,脉细数为津液耗伤,虚中有热之象。本证以干呕,口燥咽干,舌红津少为临床特点。
以上二型为呕吐之虚证。
诊断要点
l)呕吐常为消化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或与中枢神经有关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见于其他全身性疾病中,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等。
2)中枢性呕吐呈喷射状,多伴有明显头痛;消化性呕吐常先有恶心。
施治原则
1)外邪犯胃治则:疏邪解表,芳香化湿。
2)饮食停滞治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3)痰饮内阻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4)肝气犯胃治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考试大网站整理
5)脾胃虚寒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6)胃阴不足治则: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注意事项
1)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及时诊治,预后良好。若呕吐反复,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及时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3)某些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也应避免应用。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多并称为呕吐。
外邪犯胃型
症见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宜疏邪解表,和胃降逆。属风寒犯胃者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厚朴、半夏、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属暑热犯胃者方用新加香薷饮出入,药用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等;属秽浊犯胃者方用玉枢丹化裁,药用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雄黄、朱砂等;属风热犯胃者方用银翘散增损,药用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等。
饮食停滞型 症见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痰饮内停型
症见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属痰湿内停者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吴茱萸、陈皮等;属痰热内停者方用黄连温胆汤出入,药用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桔红、甘草、生姜、茯苓等。
肝气犯胃型
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呕。药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药用柴胡、枳壳、白芍、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甘草、橘皮、旋覆花、竹茹等。
脾胃虚弱型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属脾气不足者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砂仁、木香、陈皮、半夏、丁香、吴茱萸等;属脾阳不振者方用附子理中丸化裁,药用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等。
胃阴不足型
症见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加减。药用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石斛、花粉、知母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