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植物的种、属、科、目、纲、门、界?
分类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1.种
先是种.这是个几乎永远也讨论不完的问题,尤其遇到个体的时候,生物学家们更是争论不休.但是在界门纲目科属种里面,种是唯一一个不带主观色彩,最客观,最真实的分类阶元.而它的上级阶元或多或少都带有分类学家个人的主观意见,甚所以弄清楚种是最重要的,要不何谈分类呢:)
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词汇就是生殖隔离.也就是不同种的生物不能一般无法交配,或交配后繁育的后代无法生殖.而具有一致的相对稳定的形态学特征.而占据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域就是形态学里的种群概念了.形态学,呵呵.这一定会是咱们都会喜欢的有意思学科,就是研究生物形态规律和成因的.
但是在实践中判断相似生物间是否生殖隔离就比较困难了,于是科学家们做了一个相对便捷的判别方法:
a.有无居间类型.就是说如果相似生物间有居间类型,那么很可能是两个亚种,亚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区分广泛杂交与偶然杂交,能够广泛杂交自然也就是一个种了.偶然杂交在鸟类里是相当常见的.如果怎么也无法分辨一只鸟,说不好就是两个种的偶然杂交:)
亚种概念:生物分类学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彼此在某些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基因频度染色体结构方面存在差异的地方性种群(地理宗).
梯度变异(gradient variation).---棕背伯劳是在中国比较典型的呈梯度变异的鸟种,从北方到南方,形态(色型)差距渐次增大.当然除了色型,其他形态诸如喙,翅等都可呈梯度变异.
判别亚种多采用75%规则,当地方种群中75%个体与其它种100%不同,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亚种.而相对于种来说,存在亚种的称为多型种,例如白脊翎,否则为单型种.
相对于两个或多个相似种而言,存在同域分布和异域分布.前者为亲缘种,后者为对种或超种
2.分类依据:先说传统分类吧:)主要以形态学与生态学特征为基础,辅以显微形态学,生理形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
鸟类分类形态学特征依据---骨学,肌学,消化发生系统及器官.还有喙的形状,羽色,飞羽形态,鳞片,裸皮等等.
分类生态学特征主要依据:
a.生态位:(如计算水鸟的喙长/头长的比例,是判断它的取食生态位的一个方法.)
b.性选择:是一个重要也有意思的标准.因为雄性被选择的次数越多越好,而雌性被选择一次就好了,所以生物界雄性为性选择改变行为形态为多.c.染色体:利用dna单链匹配,判断生物之间的相近程度,进而分类实验室科学方法,我看来是很艰巨烦琐的呵呵.由sibley与ahiguis率先采用,咱们手头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就是使用的这种分类方法,是相对最准确的.但也使许多用惯了传统分类方法的鸟人们很不习惯:)
d.遗传结构分析:通过蛋白质细胞投影,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疏.或者用分子杂交分析判断遗传距离.
另外还有发育,生长周期,亲鸟行为,分工,换羽,鸣叫等等作为分类依据,
3.物种形成:系统发生学.主要成因为地理隔离与基因突变
物种的命名:采用拉丁双名制:属名.种名.亚种名(使用斜体).分类人名字(好多是linnaeus林奈哦)
标本:以前定种必须要具备的.
属与科:属多为地域性多个种的集合,而科的范围多为全球性性
物种的命名方法
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拉丁文 属名+种名
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因此,生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很多命名法。但由于不太科学,没有广泛采用。直到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杉的学名为Cathaya argytophylla Chunet Kuang。
物种的定义与命名
2013-12-30
10:11
物种即种(Species)。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分类学是依据
表型
特征识别和区分生物的基本单位。
现代遗传学
则把物种定义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
基因库
、与其他类群有
生殖隔离
的群体。
生态学家
则认为,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
生态位
。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它们必定会发生竟争和相互排斥,其中必定有一个获得相对的胜利;如果一个物种的种内发生变异,占据了多个生态位,那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意味着新种的生成。
瑞典
植物学家
林奈
在他的《
自然系统
》(Systema
Naturae,1786年)中制定了生物学名二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即属名加种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属名是名词,第一个字需大写;种名是形容词,是限制属名的,故小写。在种名之后还应加上定名者的姓氏或其缩写。例如狼的学名应是Canis
lupus
Linne;人的学名:Homo
sapiens,L。生物学名是用拉丁文写的,因为拉丁文是当时欧洲文化界流行的书面文字,文字较固定,变化较小。对于亚种一般采用
三名法
(trinomial
nomenclature),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一个亚种名,如
尖音库蚊
淡色亚种(
淡色库蚊
)为Culex
pipieus
pallens
Coquillet(1898)。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