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疖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石疖的病因病机 5 石疖的症状 6 石疖的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石疖的方剂 2 治疗石疖的穴位 3 治疗石疖的中成药 4 石疖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石疖 1 拼音
shí jiē
2 英文参考stone furunc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oilfuruncl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石疖(stone furuncle[1])为病名[2]。是指初起粟米样硬性有头的疖[3]。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石疖即疖[2]。又名热疖,俗称疖子[4]。即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炎症[4]。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疽第二则云:“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即疮痈之最小者也[4]。俗称以夏日所生之小肿为热疖[4]。
4 石疖的病因病机
由内蕴热毒或外受暑热之邪而发[4]。
5 石疖的症状石疖较痈轻,肿势局限,色红,热痛,根浅,出脓即愈[4]。
6 石疖的治疗石疖治宜用清热解毒活血之品,内外兼治[4]。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5]。若未消而脓成,则内服透脓散或黄芪内托散;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5]。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5]。
7疖肿和蜂窝组织炎的区别:
疖是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一般是金**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在人体的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尤易发生。疖在初患时红肿热痛,成熟后其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待自行破溃,脓栓排空即愈。
蜂窝织炎是指由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患处皮肤局部剧痛,呈弥漫性红肿,境界不清,可有显著的凹陷性水肿,初为硬块,后中央变软、破溃而形成溃疡,约2周结瘢痕而愈。可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败血症等。眼眶周围蜂窝织炎是一种严重的蜂窝织炎。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