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本田雅阁共有几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雅阁本田

第一代 – 1976年 – 1981年

雅阁最初仅为一款三门舱背式轿车;后来在1979年改型为四门轿车。

第二代 – 1982年 – 1985年

全新的雅阁于1981年秋天作为1982款车型推出。

第三代 – 1986年 – 1989年

雅阁于1986年推出,共分为5个版本:DX舱背式、DX四门版、LX四门版、LXi舱背式和LXi四门版。

第四代 – 1990年 – 1993年

雅阁于1989年秋季推出。其轴距107.1英寸,总长为184.8英寸,较大的尺寸使该新款雅阁款进入了中级轿车的行列。

第五代– 1994年 – 1997年

本田为第五代配备更大一号的CD地盘,轴距达到2715mm。

第六代– 1998年 – 2002年

第六代开始,雅阁的产品线格外的丰富,仅北美就有DX,LX,EX,LX-V6和EX-V6的四门轿车以及LX,EX,LX-V6的两门轿跑车

第七代本田雅阁 ?2003年 – 2007年

第七代的雅阁的直四发动机采用了新款的K系列,采用 了i-VTEC技术,而V6版本的发动机则与第六代雅阁相同,仍是J系列。

第八代 – 2008年

2008款四门版的轴距增加了16.5英寸,宽度增加了8.9英寸,总长增加了 31.3英寸。而始终保持不变的是,雅阁仍然体现了相同的基本价值,即值得信赖、高质量、可靠性和富于乐趣的驾驶体验。

扩展资料:

雅阁(ACCORD)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然成为国内中高级车的标杆之一,从第六代国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到第七代树立标杆,到第八代雅阁的“跃级而立”,以大气、豪华、全面的特质使本田这个品牌在中国稳稳立足。

本田雅阁共有几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参考资料:

广汽本田官方网站

本田雅阁有几款?

雅阁标志为Honda Accord标志。

雅阁外观采用时下流行的溜背式设计,同时,车身宽度增加高度降低,整体重心更低,展现出宽阔的姿态。从1976年诞生至今,雅阁迎来了第十代车型,新车多处运用家族设计造型,整体风格年轻运动。

新车的车顶棚首次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凸显了车身设计的一体感。而为满足年轻顾客的个性选择,第十代雅阁更是提供6种外观颜色可选,尤其极光蓝、星月白两种新色泽采用全新珠光漆,凸显高雅的光泽感和存在感。

扩展资料:

雅阁汽车的介绍如下:

全新雅阁一共分为两个车型、分别搭载了两款动力总成:1.5T发动机与2.0L混动。1.5T 最大马力194Ps最大扭矩260Nm,匹配了一台CVT变速箱,工信部油耗为6.0L。

2.0L混动 最大马力146Ps 最大扭矩175Nm 电机最大公里135kW,匹配的则是E-CVT变速箱,工信部油耗4.4L。如果日常使用还是非常推荐本田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方面随叫随到无须担心,就是油耗会略高一些。

人民网-它从未改变 人民网试驾广汽本田第十代雅阁

凤凰网-本田雅阁2019报价 本田雅阁多少钱一辆

本田雅阁有九款:

1、第一代为应对能源危机,探求人车和谐;

2、第二代更多中高级车理念,性能优势显现;

3、第三代融入“Sporty”元素,强化行驶性能;

4、第四代从零思考汽车本质,追求“以人为本;

5、第五代置入更多欧洲风格,树立全新形象;

6、第六代正式开启中国市场,起步就与世界同步;

7、第七代国内中高级车标杆,性能全面领先;

8、第八代跃级而立,树立中高级车全新形象;

9、第九代全价值进化科技旗舰。

扩展资料:

本田雅阁的性能特点介绍:

本田雅阁品牌的设计风格偏重休闲,更是在旗下的车型中融入了现代化气息,外表整体呈现出来更加的时尚,而且整体车的线条工艺成熟,使车身具有运动气息,其中雅阁是高颜值的代表之一,前脸设计最为好看,具有辨识,走在路上有着超高的“魅力”。

车内搭载的发动力技术已然成熟,动力输出时,避免多走“弯路”因此油耗自然会降低很多。而且如今消费者大多是上班用车,面对市区路段的拥堵社会事实,需要保证油耗必须低,这点雅阁相对其他品牌比较突出。

百度百科-雅阁

百度百科-广汽本田雅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