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P2P理财与银行理财的区别有哪些

桃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银行收益

P2P理财与银行理财的区别有哪些

现在P2P连续爆雷消息有不少,银行理财渐渐开始成为大家的投资的另一手段,可P2P理财还是投资首选,那么,P2P理财与银行理财这两种理财有什么区别呢,对比之下哪个更好呢?

P2P理财与银行理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区别

1、投资门槛

P2P理财投资门槛低,起投金额是1元到100元不等,很多小理财散户比较喜欢。

银行理财的起购金额高,大多数都是几万以上。

2、资金流动

P2P理财是一次性还本付息,有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多种方式

银行理财一般都是产品到期后一起结算本息。

3、从收益来看

P2P理财的收益要比银行理财收益高,年化收益率可达6%-10%。

银行理财收益在2%-4%左右

4、办理渠道

P2P理财通过网络就能完成办理。

银行理财是需要投资者本人携带好证件到银行柜台才能办理。

5、手续费的收取

P2P理财除了平台收费内容外,还收取少数的充值提现或服务费等费用。

银行理财有手续费、保管费等很多费用

6、资金安全性

P2P理财如今受到银监会的监管,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

银行理财,银行现在已允许破产,所以说银行也不是100%的可靠。

所有说,投资者无论在选择哪种理财方式时,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和收益好的平台就好。

银行理财产品与P2P理财产品有什么区别

P2P与银行理财的区别:

第一点,客户定位不同。P2P理财一般来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银行理财一般来说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更加追求的是稳健,因此对于两者来说,愿意承担风险大的人建议考虑P2P理财,当然,获得利益也是较大的。

第二点,流动性不同。总体来说,P2P理财的流动性比银行理财是大很多的,活期理财的平台也有很多。

第三点,门槛不同。很明显,P2P理财的门槛一般是比较低的,起投50,或者起投100,不像银行理财那般还追求什么大客户,一投资就是几十万。

第四点,收益不同。不用多说,银行理财的收益一般是不能和P2P相比较的,如工行、招行、农行、中行等收益一般就在3-4%左右,p2p收益却都在10%上下。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选择P2P理财,不仅要看收益,还要看企业的资质和风控体系,毕竟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P2P理财模式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互联网投资理财方式,将线上和线下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第三方平台将钱放心大胆得借给别人。P2P理财与银行理财相比,有如下区别:

(1)收益率PK:P2P高、银行理财低。

银行以手续费、托管费、管理费等名录,瓜分了理财投资者大量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P2P投资收益明码实价,普遍在9%~18%之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4倍有余。

(2)抵押担保PK:P2P有、银行理财无。

银行理财实际是投资者借给银行的一种信用贷款,除了银行信用之外,没有任何风险抵补措施和手段,出现理财损失,投资者往往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资产或高质量债权作抵(质)押,并履行抵押登记手续,同时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履行逾期代偿义务,可以说为理财资金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3)真实项目挂钩PK:P2P清楚、银行理财糊涂。

现实当中,银行理财经理大部分不清楚他们卖的是什么,不知道资金用途、收益与何挂钩、产品风险等等,理财经理卖得稀里糊涂,客户卖得也稀里糊涂。P2P理财需要资金需求方提供真实的借款用途和项目信息,投资者可自主甄别和选择借款项目,做到了心中有数、明明白白。

(4)流动收益PK:P2P按月(季)付息、银行理财到期付息。

银行理财普遍都是产品到期后一起结算本息,购买期间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收益,容易导致投资者流动性不足或紧张。P2P理财采取按月(季)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既降低了理财风险,也能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