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砚有什么特点?
唐代开始讲究制砚的石材。这时由于制墨技术的进步,墨锭作得很坚致,从而要求砚石具有较大的硬度。以硬石制砚,如表面粗糙则易伤笔毫,如表面太滑又不利于发墨,故砚石须兼备坚硬、细腻易发墨等特点。
根据这些标准,唐代选择了广东肇庆所产端溪石制砚。端砚石质优美,磨墨无声,贮水不耗,腻而不滑,发墨不损毫,所以在唐代广泛流行。
《唐国史补》称:天下人不分贵贱,都在用端溪紫石砚。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出土一方唐代风字形端砚。现藏广州市博物馆,是唐代端砚的实物例证,此砚朴素无文,不事雕琢,应是唐代前期的作品。
到唐代后期,砚形的制作日趋精美。皮日休咏端砚诗句称:“样如金蹙小能轻,徽润将融紫石英。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
可见这时端砚上已雕刻出各种图形。除端溪石外,安徽婺源的歙溪石,也于开元年间开始开采。此外,唐代还制成了澄泥砚,以山西绛州的产品最著名,澄泥砚常制成风字形,也有制成龟形的,砚盖呈龟背甲状,别具情趣。
到了宋代,端、歙、鲁、洮等石材所制之砚已为书家普遍采用。形式除长方形的抄手砚外,还有各种象形砚以及特制的兰亭砚、石渠砚、杂形砚等。此时已注重石材的纹理美,端砚则贵其石眼,如鸲鹆眼、鹦哥眼、凤眼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宋百一砚,有一百零一颗圆形石眼,为砚中瑰宝。宋砚今有不少佳品存世,文献资料也有宋代米芾撰写的中国最早的一部《砚史》。
明、清石砚除以石质取胜外,还特别注重雕刻造型,式样繁多,蔚为大观。这时的砚式如鼎形、琴形、竹节、花樽、马蹄、新月、莲叶、古钱、灵芝、蟾蜍等,逞奇斗胜,各臻其妙。还有保存天然石质朴美,不假釜凿的天然砚。
文人学士也常在砚上题刻铭文,甚至镌刻肖像,使之不仅成为文房用器,也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随历史的演进,现代砚的形制也各具特色,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在我国砚产地以广东肇庆、安徽、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主,都具有砚石细腻、雕刻精美、发墨快、不损笔、不易干涸和易于洗涤等优点。
艺人们都是经验丰富,他们往往因材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各种天然形态、色汗纹理、透明石眼,巧于雕成各式砚台,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
紫石英和肉桂区别
白石英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紫石英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治虚劳惊悸,咳逆上气,妇女血海虚寒不孕。
紫石英是一种主治心悸、怔忡、惊痫、肺寒咳逆上气和女子宫寒不孕的药物。肉桂中药名,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1、形态特征不同、紫石英是不规则的块状,色深浅不匀,玻璃样光泽表面有裂纹,质坚不易碎,断面不整齐。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2、生态环境不同、紫石英形成于热液矿床中,或伟晶气液作用形成的矿脉中,有时也大量出现于铅锌硫化物矿床中。肉桂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0℃。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