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湿热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桃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湿热大便

治疗湿热一证,虽多守湿去热孤之基本法,但在临床上有效或少效。这是许多医者不注重湿热证的病机演化,忽略了该病证的辩证分型。湿热证大致可分为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等证型。证型不同,立方选药显然有别。下面笔者滋将湿热证的三个证型的治则治法分述如下:

一、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治法: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二、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湿热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治法要注意二点:

一是该证型中见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治则治法截然不同,医者切不可以认为是腹泻,错误地用止泻的方法去治疗,而应该“通因通用”,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这是湿热已清的标志)为止。本证大便溏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鉴别点主要是:本证之大便溏必兼粘滞不爽,即大便虽溏但难以排出排净,且多兼有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脾胃虚寒之大便溏则毫无粘滞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而迟等中阳虚衰表现。

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采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此方每味药的剂量均很少,这是因为本证糸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道所致,难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连续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剂量猛下,而应该以轻剂多次缓下,即所谓的“轻法频下”。

附枳实导滞汤药物组成:

生大黄(酒洗)、槟榔、川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义:方中以大黄泻热通腑,川厚朴、枳实、槟榔理气化湿,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导滞和中;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三、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参考用方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以上仅介绍了湿热证的大致辨证分型和其基本治则治法,但就该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及许多疾病常见于湿热证具体证侯与治则治法和湿热证的同类证和疑以证鉴别又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分述如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