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和宗法制有什么关系
在商周时期尤是是西周宗法制最盛期,祭祀是国家两件最重要的头等大事之一,另一件是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件事在国家层面上,是必须由天下大宗即周天子来执行的,其余各个诸侯,除了有周天子特许授与征伐权的国家如鲁和齐之外,均不得擅自对外发起战争。在祭祀上,也只能在本诸侯国封内进行自己小宗视先的祭祀,而对国家太庙一级的祭祀权,则唯有周天子一人
这是宗法制规定下周天子所享有的特权之一。
祭拜和祭祀的区别在于两者意思不同。祭拜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的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它的字面意思是祭祀礼拜。出自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吐蕃又迫令所有唐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唐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越剧《二度梅》:“﹝彩环﹞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春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是由原始信仰形成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节日。
更多关于祭拜和祭祀有什么区别,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82e6d161609444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