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结婚有那些传统礼节?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3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女家男家

汉族传统婚姻习俗

求 婚 南宁汉族居民的男子长至十七八岁,家长就托媒妁为儿子筹谋婚事。其婚姻的条件首先重门当户对,即所谓“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其次重年龄相近(一般男大女1岁—3岁为宜);再次重才貌双全。经媒妁介绍,男女双方及其家庭认可同意,便行“合命”。如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由媒妁把女方的“白命”送还女家,换取“红命”(即用红纸书写其年庚八字),送到男家。男家接到女方的“红命”之后,等到7天后才答复女家。在这7天之内,如果男女两家都没有发生不幸之事,说明这桩婚事顺合天意人愿,可以订婚。

订 婚 经“合命”后,双方认为可定婚,就择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俗称定庚)。郊区乡间的订婚礼仪是先由男女请村中知书识礼、会写文帖的人代写庚帖和礼帖,连同槟榔等礼物一起放置在帖盒里,由媒人送往女家。女家接到帖礼后,也写回帖给男家。其庚是在一张红纸在左边竖写男子的年庚八字,右边竖写女子的年庚八字,格式和字数要求两边相对称,而且字数一定要双数,以应“成双成对”之吉语。

送聘礼 订婚仪式过后,双方即确认为姻亲。接着就开始商议聘礼、嫁妆、结婚和迎亲日期等事项。

议聘礼 即男女双方商议聘礼种类和数额。男方择定婚期后,由媒人通知女家。在结婚日前一个月或20天左右,男方备办猪肉、羊肉、猪肚、猪肺、鸡、鱼、酒等礼物及庚谱红帖,其中写着:“催妆铺床”及迎亲日期,谱写“天长乾造某年某日健日”,搭以红绸一块,放莲子、花生、枣子,由媒人乘轿送往女家。女方接礼物后,即将年糕、粽子、糖片、绿豆、糯米、绿绸一块及名帖、启书、庚谱等作答,名曰送聘。是日,男女两家均各自设宴请亲朋,俗称“吃送日子酒”。送聘后距迎亲的前一二天,男家预备白面粉、红绳、面条等物,送往女家,名曰催妆。催妆后,男家即请两位好命人(即生有男孩女孩,夫妻双全的妇人)来安床,兼抱小孩在新床上互相嬉戏、撒尿、竞夺那撒下的红枣、花生、瓜子,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

迎 娶 迎亲时,男家备生猪、生羊、海味、饼、糖果、鸡、酒、花烛等礼物及礼目帖(帖左边写所送礼物清单,右边写“迎鸾之敬”四字),放入食格(即长方形油红漆的大木盒,外有框架),用人抬上,再由头插万寿菊花及柏树叶的媒人,乘轿送还女家,名曰过礼。女家即将妆奁由媒人带回(妆奁无论多少,但锡香案占锡高灯为必有之物),至男家时,男方即请好命的妇人搬入新房陈设。至夕,举行坐花烛、上号(父母取新郎别字写上或刻上牌挂厅上)等礼节。迎娶仪式是结婚礼仪的高潮,既热闹又隆重,男家和女家都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女方在新娘出嫁前夕,就约请结拜的十姐妹来陪伴新娘“唱家堂”,共诉依依惜别之情,或唱诉妇女的命运,祈祝新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姐妹们伴围坐在新娘两旁,轮流唱歌,两人为一对,依次轮流吟唱,直唱至桌台上的大花烛燃尽而罢。待到凌晨(旧时以鸡啼为准),新娘始开腔哭唱,有时姐妹们代唱,俗称“哭新娘”。新娘未上轿前,由一“扶新婆”(夫妻双全、有子有孙的老妇)把新娘从内房扶至正厅叩拜祖先、拜天地,另有一位老妇为新郎撒花,俗称“媒香”。当新娘叩拜祖先时,媒香即张开伞,把纸花和稻谷撒向新娘头上,表示新娘婚后象稻谷一样生育。新娘上花轿之前,须对父母痛哭,以表怀念其养育之恩和难舍之情。新娘坐的花轿未到男家大门,未经新郎揭开轿帘之时,新娘不能在途中贸然下轿。名望之家,还请有一位送嫁爷相送。迎亲队伍从新娘家返回时,新郎在前,新娘的花轿随后,其后依次为送嫁爷、媒人、媒香、伴郎、伴娘、送亲众姐妹、鼓乐队、抬嫁妆者,如陪嫁牛羊,则尾随最后。途中如遇有寺庙、祠堂,要绕道而行;途经村庄或圩镇时,要燃放鞭炮、奏鼓乐。一般中途不停留休息;如果路途遥远,须经媒人同意,才能歇息片刻,但新娘不出轿门。当新娘花轿到达男家门口时,新郎的结拜兄弟即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扶新婆将草把(常用黄茅草,据说此草能驱邪气)点燃,向轿门绕三圈。然后掀开门帘,扶新娘出轿,随即打开布伞,并撒以谷米或钱(此习俗据说是以前周公与桃花姑姑斗法,因周公斗输了,当桃花姑姑出嫁时,周公弄法术放了一只大公鸡在她的花轿顶上,待她一出帘门,便把她叮死。岂知桃花姑姑早有防备,吩咐男方在她出轿时以布伞挡避,加以撒出谷物,引开公鸡去叮吃,桃花姑姑便安全无恙,周公的计谋没有得逞。),将披红纱、红绫蒙面的新娘扶至厅前与新郎并立,向天地、祖先、父母行跪拜礼,俗称拜堂。而后双双进入洞房,扶新婆即用针线把新娘和新郎的衣襟缝在一起,以示永结不离。然后,夫妻对拜,行合卺之礼。有的当新娘入大门之时,新郎站在高处,叉开双脚,使新娘从其胯下通过,名曰骑龙头马,或行交卺酒时,扶新婆事先把新郎的裤头带端浸水倒入酒杯中,让新郎将此酒给新娘饮下,认为这样做新娘今后才会贴贴伏伏地听丈夫的话。

婚后礼仪 婚后次日晨,新郎新娘由媒人引导至厅堂,先拜天地祖先,后拜亲属戚友,谓之“拜双朝”。然后,由新郎家的两个妹子,一人托茶,一人托烟、瓜子、糖果等,由媒人引导逐一介绍鞠躬(原为跪拜),其妹子端上甜茶(茶里加入白糖、红枣、桂元肉),由新郎新娘举杯敬上,受拜者饮完甜茶,即往盘中放入红封包或钱币,其钱归新娘所得。也有的献上红蛋,新娘则以靴袜等奉翁姑,翁姑答以金戒指,各亲友亦答以采仪。拜双朝嫁爷和送亲的众姐妹们,被尊为上宾。餐毕,由男家掌礼部的执事,预先问媒人关于亲家各老辈的姓名、称谓、人数等,依次写好回门帖,连同礼物,一起交给媒人带回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同时还带领新郎新娘及众姐妹们返回女家,俗称“回门”。媒人把拜门帖和礼物交给女家执事登记后,就拿着门帖去拜见新娘父母、叔伯母等。其礼物除了鸡、鸭、猪肉、饼、面制品外,还有三种礼银:一是奶母银,给岳母,以示感谢岳母养育新娘之恩;二是奉给梳妆、扶新、撒花、煮食、小姨、小舅、集嫁奁者等;三是把男家赏给新娘的封包钱呈送岳父母、岳叔伯等内亲过目。然后请房族内和内亲饮回门酒。酒毕,新郎新娘于当晚返回男家。岳父母也送封包、糖糕、粽粑、鸡等,还礼男家。南宁城厢则在婚后第三朝,男家备烧猪、全羊、猪肚、鸡、鱼、包、饼、面、茶叶等礼物,送新娘回娘家,俗称“三朝姑爷回门”。是日中午,新郎乘轿送新娘至女家礼拜,下午四五时女家设宴。宴前由主婚人引导新人至各席前行一鞠躬礼,名曰“定席”。宴毕,复行辞席礼。第四日,新郎复应女家之请赴宴,与女家亲友戚属见面,名曰“拜四朝”。在一桩婚事中,媒人从中介绍沟通,两家奔走辛劳,所以男家封一个封包,送给媒人作答谢;新娘还做一对新布鞋送给媒人,感谢她奔波磨鞋之劳。此外,在整个婚礼仪式中,有几种人所送的封包礼银不能收取:即媒人、送嫁爷、伴娘、伴郎、掌礼部的执事、代为奔走的请客者、厨师、扶新婆、媒香、轿夫、安床妇等,即使他们送礼封钱,须得退还,并在封包背上写“璧谢”二字,表示“还璧归赵”之意。

订婚实际上是来源于我国传统的结婚习俗,男女双方两情相悦到了一定的时候会举办订婚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双方会订立婚书、交换订婚礼物、选择结婚吉日等等。但是订婚只是在民间的习俗上的一个流程,却不是现代社会结婚中必备的流程。没有经历订婚的年轻人同样能够领结婚证和举办盛大的婚礼。

在外人看来,如果一对情侣订婚了,那就代表着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结婚登记成为一对夫妻。而对于这对情侣来说,订婚了之后代表着双方在恋爱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但是还没有达到夫妻关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未婚夫妻关系。

在民间的结婚习俗中,订婚是结婚的前提,而一旦情侣双方订婚了,那就代表着这段婚姻不可以取消了。除非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导致双方都同意取消这段婚姻,如果是一方单方面的决定取消这段婚姻,那么这是对另外一方的极大侮辱和伤害。

结婚有那些传统礼节?

订婚和结婚虽然两个环节只是相差了一个字,但是两个环节完成之后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订婚之后虽然在不久的将来要结为夫妻,但是这个时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有双方在民政局结婚登记之后,国家才会对这段婚姻有保护的效果。所以订婚和结婚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法律是否承认,结婚比订婚更加注重于法律上的认可。在订婚的时期,如果情侣中的一方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这段恋情破裂,那么双方是不用背负任何法律代价的。但是如果双方结婚了之后,一方的错误举动导致这段婚姻破裂,那么国家强大而有力的法律保障一定会站在正确的这一方,为其主持公道。

2、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如果少了法律的强有力的保障,那么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而结婚在法律上称之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符合法律的条件,确立了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将承担婚姻而产生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他责任。

求婚订婚结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哪个环节都是要非常慎重的对待。只有你做好了与你的另一半共度一生的准备,那么才可以从求婚开始一直走到结婚,不然不仅会伤害自己,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对方。以上就是订婚代表什么的全部内容了,相信你一定已经明白了订婚意味着什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