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当孩子出现哪些症状的时候,说明是患龋齿了,要怎么处理?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龋齿孩子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我国5岁儿童患龋齿的概率是70.9%。

比10年前上涨了5.8个百分点,孩子患龋齿的概率一直在增加。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孩子患龋齿的情况。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了龋齿呢?

孩子患龋齿会有哪些症状?

孩子龋齿症状要根据不同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浅龋:这个时期龋齿的病变部位发生在牙釉质。

孩子的牙齿表面会出现黑色或脱钙的白点,也可能会出现食物嵌顿的情况。

中龋:这个时期龋齿的病变部位渗入到牙体,孩子牙会出现龋洞,并且孩子对外界的冷热刺激变得非常敏感。

当孩子出现哪些症状的时候,说明是患龋齿了,要怎么处理?

深龋:这个时期,孩子会感觉牙齿很痛,很多孩子还会有体温上升,牙周炎,牙髓炎的情况出现。

更严重的甚至出现全身性的感染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孩子下颌骨骨折。

家长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在发现孩子有龋齿症状出现的时候,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孩子患龋齿的危害有哪些?

1. 面部不对称

如果孩子得了龋齿,细菌会腐蚀牙齿,出现烂牙,进而会导致孩子吃饭的时候咀嚼困难。

为方便咀嚼,孩子就会经常使用牙齿咬合舒服的一边来咀嚼食物,时间长了会导致面部骨骼变形,五官生长不对称。

咀嚼不方便也会导致孩子饭量减少,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

2. 破坏恒牙生长

孩子得了龋齿,如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牙髓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深入牙龈,破坏孩子的恒牙生长。

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远离龋齿

1. 刷牙方式要正确

宝宝的牙齿刚长出来的时候,父母可以每次在给宝宝喂完奶或吃完东西之后,用纱布和纸套沾点清水把宝宝的牙齿擦干净。

当宝宝长到2岁左右,牙齿萌出之后,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刷牙,慢慢培养宝宝刷牙的好习惯。

直到宝宝一直长大到5岁左右,能够自己刷牙了,就让孩子自己刷。

在宝宝小的时候,就培养宝宝刷牙的兴趣非常重要。

在给孩子刷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用转圈的方式,因为横着给孩子刷牙很容易把牙齿刷坏。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刷牙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了刷大牙,另外,每次刷牙都要持续3分钟左右的时间。

牙膏的使用上也要注意,在孩子6岁之前,不要给他使用含氟的牙膏。

如果孩子牙齿出现了问题,可少量使用,每次用黄豆大小的量就行。

2. 窝沟封闭和涂氟

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比较好的方式。

人的大牙有许多沟壑,各种细菌很容易会在沟壑里建立据点,进而破坏牙齿。

而窝沟封闭的治疗原理就是运用特殊的材料把沟壑隔绝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细菌在牙齿的滋生和攻击。

在宝宝牙齿长齐之后就可以给他做窝沟封闭了。

一般是在宝宝牙齿萌出之后的1年之内做窝沟封闭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每个宝宝的牙齿生长情况不尽相同。

一般情况下,做窝沟封闭的最适合时间是:乳磨牙是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是11~13岁,双尖牙是在孩子9~13岁的时候。

涂氟也是预防龋齿比较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宝宝2~3岁的时候就可以给他涂氟了。

根据宝宝的牙齿具体情况,一年之内需要涂氟2~4次。

3. 做好日常防护

除了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做窝沟封闭和涂氟之外,日常的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的方式只可以有效减少孩子龋齿的发生,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杜绝龋齿的产生。

如果想要拥有健康的牙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好好防护。

爸爸妈妈一定要监督孩子,不要给孩子食用过多的糖果或含糖量比较多的食物。

减少孩子喝饮料的次数或者不让孩子喝饮料。

父母要培养孩子吃完饭或者吃完零食之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在刷完牙之后不可以再吃东西,也不能再喝牛奶等。

一般来说,当孩子长到2岁的时候,就可以带他去看牙医了。

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半年去看一次牙医,经常做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也好及时治疗。

当孩子到3岁的时候,就可以去带他洗牙了。

一年带孩子洗一次牙,不仅可以保护牙齿的健康,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灭龋齿。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所以会有龋齿是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的。

如果父母有龋齿,那么孩子会得龋齿的概率相对会比较大。

致龋菌能够传播,所以有龋齿的父母在喂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自己嚼食物喂孩子吃,也不可以和孩子共用餐具和筷子。

父母这样做不仅会有卫生隐患,也很容易会把致龋菌传播给孩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