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造食品与合成食品?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粮食总计达12亿吨,这等于在赤道上用粮食铺成一条宽17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而且,人口的增长,又使这条“粮食公路”每年延长1000公里。这使人类面临食品短缺的严重局面。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正在一方面控制人口,另一方面努力寻找食品的新来源——人造食品。
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单细胞蛋白,是解决人类对蛋白质需求的办法之一。单细胞蛋白,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大多是单细胞,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用发酵法生产这种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500公斤的活菌体,在合适的条件下,一昼夜可生产1250公斤的单细胞蛋白;而一头体重500公斤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公斤的蛋白质。
“人造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可与牛奶、鸡蛋媲美。1吨微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抵得上2.1吨精肉或3吨鸡蛋或12吨牛奶。它既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饲料。
藻类是微生物世界的佼佼者,它可以像高等植物一样以二氧化碳为养分在太阳下进行光合作用,但生长速度比高等植物快几十倍。一亩地大小的湖泊中收获的藻粉,折合成浓缩蛋白,相当于5吨大豆,这为人类利用空气、水分和阳光制造粮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将来走上餐桌的还有合成食品,它是利用遗传变异微生物或固定基酶制造出来的食物,与天然食品没有两样。还可以利用变异的真菌和酵母菌,把人们不爱吃的食物变成美食家所乐道的食品。比如,人们可以像处理合成纤维一样,把真菌生产出的菌丝按照某种纹理结构纺织、编结、成型,这样,就可以指定生产某种特殊的食品,如牛腿、牛里脊、牛肝、牛筋等。英国已把合成的牛肉食品推广到市场,供应合成牛肉汉堡包和冻“牛肉”馅。
其实在中国的人造肉上市之前,美国已经率先上市了人造肉,所以这也不算最新鲜的发明了。人造肉和普通肉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它的组成成分了吧。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肉就是取自动物身上的肉类,不同的动物,不同的部分所取的肉都不相同,比如鸡腿肉,鸡胸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就不一样。
而像牛肉,猪肉这样的肉类,因为本身含有的脂肪含量较高,所以对于很多三高人群,或者其他不适合吃这些肉类的人群来说,他们就很难吃到猪肉类食品或者是牛肉类食品。
不过一方面来说,像是猪肉啊,牛肉啊,羊肉等等肉类,它们本身就含有很多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营养成分,我们很需要这些营养成分来增加我们的体质和提抗力。
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对于口舌之欲的追求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不能吃肉对于那些“肉食者”们来说那毫无疑问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所以,才会有人造肉的问世。这种人造肉一方面是由素菜组成的,主要成分是大豆,另一方面,它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又不输于普通肉类,甚至比普通肉类更有营养。因为它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所以对于三高人群是非常适合的。
另外,这种人造肉的问世,对于那些素食主义者来说可就是福音了,尤其是我们国家,很多出家的和尚或者带发修行的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人造肉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饮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