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们两者什么区别?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它的构件

中国古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承载着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但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雀替与牛腿,便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

很多人会把牛腿和雀替两者搞混,但实际上大不相同哦。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雀替一般是梁下的木雕构件,而牛腿基本上是檐下的木雕构件。 雀替,被放置于梁与柱或枋与柱的相交处,用以缩短梁枋跨度从而增强其荷载力,同时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倾斜。 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雀替,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如同一只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是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代表产物。 雀替的制式成熟较晚,虽于北魏期间已具雏形,但直至明代之后被广泛使用,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至清时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 中国古民居建筑构件中,雀替与牛腿展现了独有的魅力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集建筑结构与工艺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牛腿和雀替都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们两者什么区别?

中国古代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很精美的,尤其是在细节配件上实在是精美绝伦。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牛腿和雀替有什么区别,牛腿是屋檐下的构件,雀替是梁下的构件。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雀替。雀替是古代建筑中很常见的一种零件。因为它的形状很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雀替的用处就相当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之类的东西,当然也是用来做装饰的。明清以后,雀替的装饰意味更加的浓重,它的力学作用慢慢的就不受到关注了。

还有一种雀替,是出现在梁思成先生的作品里的。就那种说是云雀但又不像云雀的东西,称之为“牛腿”。这种东西一般存在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牛腿。牛腿也是一种装饰构件,它的形状通常是上大下小的,这是南方人给它起的名字。这就是梁先生书中提到的“似是而非的雀替”。这可能就是南方地区的“云雀”了吧,它的雕刻工业也是非常的精美,看起来真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了,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不管是,什么样的古建筑,对于中国来说,都能够体现出一种古典美,一种建筑的复古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认为,中国的建筑就是一家独大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提出了中国建筑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比如说我们肉眼可见的就是,中国的建筑没有什么创新,很少更新换代。有的东西只求它的外观,实用性却没有那么的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