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展示比对鉴别一块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陨石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1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玄武岩辉石

由于这是一块与前两文“月球辉长岩陨石”同期同地发现的同质同构石头,所以我一直认为它们都是一样的“月球辉长岩”。

但是,近几天我在专注于本石并查找资料时,看见了阿波罗登月带回的一组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类同于本石...所以,之前我把前文两石归类为“月球辉长岩”是错误的,特在此更正!...它们都该归类于“月球玄武岩”。

以下请跟随我,去鉴赏这块特别的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陨石”:

图1(本石正面)

附图1(月海易变辉石玄武岩编号15485、15486)

哈哈!看以上图1并比对附图1,就能初步判断出本石与阿波罗月岩中的“易变辉石玄武岩”是类同的石头。

您也说一说,是不是呢?

......

但是,至此我还不能确定,本石的针条形晶体是斜长石与辉石中的哪一种...因为硅酸盐熔浆在每几分钟急速降温100度C 以上时,都会结晶成这样的针条形晶体。

其中,地球斜长石的黝帘石化就是类同的晶体;陨落时的表面高温熔长石浆也可能在地面急速降温、重结晶成类同的晶体。

这就是说,如果本石这些针条形晶体是辉石、而不是斜长石,而且表面与内部都有同样的晶体,才能确定它类同于阿波罗月岩中的“易变辉石玄武岩”。

要想搞清,请续下看:

图2(本石左侧面)

展示比对鉴别一块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陨石

看上图2,我在底部中偏左侧磨出了一灰白色的小面,与未磨区形成了对比:

可见其中也有与右上区域相似的针条形晶体、构成了有规律的图案...这就意味着它的表面和内部的矿物结构是一样的,与阿波罗月岩中的“易变辉石玄武岩”的内外结构一样。

同时也可看到,同样位于石表的乳**熔长石仍就是非晶态的...这就意味着,这些乳白色针条形晶体、并不是由石表的熔长石浆重结晶而成,而是早已结晶成岩的“易变辉石”。

由上可推断:本石与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类同。

图3(本石右侧面)

附图2(月球高钛玄武岩)

附图3(我的前文“一块月球辉长岩陨石的故事”中的月球玄武岩)

看以上图3,就见到了本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在这些层理状裂纹中填入了乳**的非晶熔长石...这理应是在月面的陨石冲击中熔融填入了震裂纹、或者是在陨落中的表面熔浆填入了原有已震裂的层理中的熔长石脉。

比对看附图2的阿波罗高钛玄武岩,是由浅色条带(斜长石占多数)与深色(辉石、铁橄榄石等深色矿物占多数)条带交替出现的有层理的 玄武岩...这就是月球的“流淌型岩浆”在平原地区(已固结的月海平原或盆地)冷凝的玄武岩的韵律(喷出型岩浆无此韵律),年龄应该是30亿年前、月球岩浆终止活动的前夕...这也间接解释了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层理型玄武岩的原因。

再看附图3的前文与本石同地发现的月球玄武岩陨石(原误认为辉长岩)的磨面,不仅与阿波罗高钛玄武岩层理构造类同,而且矿物组成也类同(颜色类同)...应该都是高钛玄武岩。

比对以上三图,我认为如果将本石完全切开(目前不愿意),也会是一个与阿波罗高钛玄武岩一样的断面,只不过阿波罗月岩因不是陨石,就没经过逃逸性冲击溅射和空气摩擦,也就没有起因于冲击熔融和空气摩擦的结构特征,就没有冲击熔脉或池、不含“熔长石”等...所以,它们都是貌似有些不同、但本质相同的月球玄武岩。

以下将看到它的其它面、以及局部放大图,进一步展现它的陨石特征:

图4(本石背面)

图5(本石底面)

图6(正面的一处易变辉石放大图)

图7(正面的易变辉石区的一处凹陷放大)

图8(一熔长石宽脉局部放大)

图9(一熔长石宽脉局部放大)

图10(一深灰色物质集中区放大)

图11(一深浅色交替的震裂型层理区放大)

总结以上比对性鉴别,并结合前文“一块月球辉长岩陨石的故事”、以及“展示一块月球辉长岩陨石、理解熔壳、熔流线、冲击熔融”所述,本石就是一块有层理的月球“易变辉石玄武岩”陨石。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理性提出您的看法...更欢迎曾研究过月球岩石或陨石的专家学者予以指教!谢谢!

元影子

2021年5月15日成都

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辉绿结构指辉石的平均粒径大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呈现一颗辉石包裹许多斜长石的现象;如果辉石平均粒径小于或近似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则呈现辉石局部地包裹斜长石或与斜长石相间,称为次辉绿结构。对于辉绿结构和次辉绿结构的成因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由于浅成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的早晚所形成。含较多填隙石英,或含由石英和正长石构成的填隙文象状交生体的辉绿岩,称石英辉绿岩,或拉斑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霓辉石或霓石的,称碱性辉绿岩。易变辉石和紫苏辉石可以出现于石英辉绿岩中,橄榄石则可出现于碱性辉绿岩中。辉绿岩常呈岩床、岩墙、岩脉和岩席,也呈岩颈或岩株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辉绿岩的上述产状,是它区别于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要标志。大规模的辉绿岩侵入体,如众多的辉绿岩岩床或厚300~400米的辉绿岩板状地质体,往往出现于上覆盖层为中等厚度(约2000~3000米)的条件下,其原因是岩浆易于顺层或沿裂隙贯入。辉绿岩是上等建筑石料和铸石原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