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荒的海内篇
(地理基本按照《山海经》而来)
新大陆上的方向定位依然使用东西南北的称呼。
除了有狭长地带(天阙山麓)与中州相连外,云荒周围四方皆海。古老的传说中,云荒最初有过七国之乱,冰国称霸后奴役其余六国。后来魔君神后出世,将冰族驱逐到了西方广漠之中,一统六部、建立了空桑王朝。
空桑人信仰神力,自认为先祖从天而来,是天神的后代。
七千年前,星尊帝和白薇皇后再度统一了分裂的云荒六部,将冰族彻底赶出大陆,灭亡海国,从此进入全盛时期。云荒七千年来无数王朝更替,但一直为空桑人所有。直至一百年前浮槎海上的冰族重归大陆,将统治了云荒几千年的空桑人亡国灭种。
大陆的总体为盆地地形,地势最低之处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名曰“镜”,湖上下有虚实的镜像双城。
山川河流物产: 东方之山名为“天阙”,意为中州来此者过此山,便到达传说之地。
自此山来,草木葱茏,其林方三百里。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山中有山鬼,名魅婀,形如少女,骑白虎。山中草木皆有灵,百年以上者幻化实形,听其驱使。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黑、赤,两鸟比翼,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比翼双飞,为仙人座架。山中有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额心有白星,生双翅,可飞天,空桑冥灵军团常以此作为坐骑。
西方尽头有山,曰空寂之山,为无法进入轮回的鬼魂寂灭之所。
山腹中空,内有地宫。墓道盘旋、墓室千重,共分六进,埋葬着被冰族所杀的空桑六部贵族。上多冰雪覆盖,只有一种草木,其状如桑而赤理,其汁如血,夜则化为人形,于山头向镜湖眺望,有哭声,传说中是原先这个大陆的统治者空桑国贵族的化身。被冰夷夺去土地以后,贵族们的灵魂不得转世,被永久的囚禁于空寂之山,其中包括六部诸王的家室。空寂之山上,怨气极重,时有冤魂冲破冰族封印而逃逸。空寂城下有沧流帝国镇野军团驻扎。
北方为丘陵地带。
其中有九嶷山,乃历代空桑国的王陵所在,因为灵力强大而让冰族都不敢擅入。沧流帝国建国后、封归顺的前朝青王为九嶷王,镇守北方地带,防止空桑帝王之血复生。九嶷遍布前朝珍宝,是盗宝者的梦幻之地,然神力可怖,机关重重,盗宝者百无一还。九嶷山前有苍梧之渊,深万仞,中有龙神兴风作浪,日夜想挣脱锁链束缚、飞归碧落海。因此苍梧之渊不可渡,成为前往九嶷的天然屏障。
南方无山,为平原地带,富庶平旷,交通便利、商业发达。
镜湖入海口在南,上有云荒最繁华的商业都市“叶城”,内有东西两市。富商巨贾云集与此,酒楼歌馆比比皆是,极尽繁华奢靡。中州人前往云荒贾货,返回后往往大肆宣扬,因此云荒成为中州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大陆上主要有两大水系,名青水、赤水。
青水从东方天阙发源,斜向穿过而大陆,西流注于镜湖。其水甘美,恒温,水中多美贝,有水母形如桃花,鲛人喜食。青水流域为泽之国领地,国人大都为中州汉人移民后裔,风俗接近中州,渔米为生,生性平和顺从,惧祸胆小。
空寂之山上,赤水出焉,传说为空桑国贵族泪水所染而色作赤红。途径荒漠、东流注于镜湖,其水苦咸,冷如冰雪,水中无一物,水下可见百年战争的尸体,永不腐烂。水中凝聚了怨毒,因而常有妖魅水怪出现,毒性异常,食人。
九嶷之前,有苍梧之渊。蛟龙生焉,为海之主,受到鲛人的膜拜。空桑国极度强盛之时,星尊帝率六部之王合力将蛟龙从碧落海捕回、镇于云荒洲大陆的深渊内,金锁困龙,并设下强大的结界。从此鲛人历代不得不臣服,束手沦为奴隶。苍梧之渊风浪剧烈,龙腾九天,因此除非有征天军团的风隼接送,水路陆路都无法通过。
青水赤水交汇于大陆地势最低之处,形成湖泊。其湖广大,方圆千里,名曰“镜”。湖中多怪兽幻境,不可渡,鸟飞而沉。鲛人能生活在其中,海国灭后为避云荒人捕捉,常潜入至深水底,在那里结成复国军大本营。镜湖被云荒人奉为圣地,千年习俗,在每年年中、年末的月圆之夜,千百人下水沐浴,以求洗去罪孽。照影时湖中多有幻境出现,现出人心的黑暗,经常有人照影而溺水。
湖的中心,水面上下有虚实的镜像双城,即本故事核心:“伽蓝城”与“无色城”。
星尊帝和白薇皇后统一云荒后,在镜湖中心建都,名“伽蓝”。而皇后白薇因丈夫杀戮过重,暗自忧心,为了某一日空桑人的“大劫”而建造了水下的无色城。双城互为镜像,。而无色城需要六部之王牺牲生命和力量才能打开。
通道出口处为六王自刎的尸体,形成强大的六芒星结界。每一夜,空桑国的冥灵军团都从这个神秘的通道内乘着天马飞出,巡视四方。 由东南方的天阙至镜湖之间,也就是青水流过的水域,多为大泽蛮荒——这里是水草丰美的地区,住着原先从中州大陆过来的中原人的后裔,号称泽之国。本来是服从于镜湖中心的空桑国领导的一个属国,但是空桑人对于他们多有歧视。自从空桑被镇压入水底之后,泽之国的人便向冰族称臣,由沧流帝国向属地委派总督。但同样属于外来民族的冰族对泽之国待遇却不见稍微缓和,赋税严苛,多有饥民。
大泽东边的慕士塔格雪山上,多有没有到达天阙而死去的旅人,多年不腐,便成了僵尸。 云荒之外,四海云浮。
地理:有东西南北四海,或分七海:西方苍茫海、棋盘海;东方星宿海、斑斓海;南方碧落海、红莲海;以及北方从极冰渊。七海之间,棋布幽溟;七海之外,又有归墟。
西海狄山、北海轩辕丘,上古神人的葬身之地。 各国各异。枚举:重华草、怀梦草、龙鱼陵、厌火兽、九尾狐、比翼鸟等等。
南方碧落海为鲛人海国的所在。国主爱好艺术,生活奢靡。
云荒大陆南方居民善造木兰巨舟,有三大船王世家,船队水手无数,远航四海,富可敌国。海国王朝与云荒内陆以及四海各国多有贸易交流,鼎盛时期,岛上每逢望日,举行蜃神祭典,万民同乐。同时有盛大集市,四海商人云集。人称“云浮海市”。
海外各国枚举:白国、不死国、臷国、女子国、丈夫国等等。 赤水流过的土地,因为浸透了空桑国贵族的诅咒和恨意,成为一片荒漠。赤水流域的国家称为砂之国,多为游牧部落,民风自由剽悍,多豪杰大盗式的人物。砂之国原本分四大部落,后霍图部为沧流帝国冰族所灭。
荒漠中,最大一片叫博古尔沙漠。其间有零星绿洲。
南方尽头有帕孟高原,阻挡了南海湿润的气流。高原上有乌兰沙海,出产金沙,曾吸引了贫穷的牧民蜂拥前来淘金。后金矿枯竭,淘金者走投无路,结队去往九嶷帝王谷挖掘王陵,成为盗墓者的起源。乌兰沙海上有铜宫,为盗宝者之王卡洛蒙家族居所。
西方尽头,空寂之山与大海之间尚有空地,荒无人烟。其间多狷,凶猛异常,传说星尊帝将冰族彻底赶出云荒流放西海后,为了防止其偷偷返回大陆,在山海之间荒原上放了狷这种猛兽。凡是从西海登陆者均被分食。 九天之上,有城曰云浮,为上古翼族仅剩的城池。
翼族在远古时代曾经一度成为云荒海天之间的主宰,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放弃了这片土地。云浮城被翼族最后一任祭司封印后,从大地上飞起,浮入云天,从此随风漂流。
多年与世隔绝后,翼族日益稀少,但因为其漫长的生命和超出陆地上民族的力量,被空桑人视为“天神”。 帝都伽蓝:星尊帝白薇皇后开创毗陵王朝时,由建筑巨匠仰厦所兴建,位于镜湖中心,为云荒的心脏。伽蓝城与叶城之间有水底甬道相连,此外飞鸟难渡。这座闪耀在云荒心脏位置上的巨大城市,空桑人在《六合书?考工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有三城,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日市一夫。朝中前塔后殿,塔高六万四千尺,王居其上,俯瞰天下。”
[译文:帝都伽蓝城九里见方,每边设置三门,城中设有三道城墙(即铁城、皇城和禁城),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禁城中的格局是白塔在前宫殿在后,塔高六万四千尺,皇帝居住在塔顶,俯瞰着云荒大陆。]
无色城:为星尊帝皇后白薇所建,乃冥界之城,无形无质,位于镜湖水底,与伽蓝帝都互为镜像倒影,为空桑人的“末日大劫”而设。因此需要六部之王献上全部的生命和力量才能打开。
叶城:伽蓝城陪都,为云荒大陆上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内有东西两市,西市以陆上内部贸易为主,东市则多为东方中州大陆来的客商。两个集市是陆上买卖鲛人的最大集散地。
越城:越城为息风郡首府,天祈朝时选为陪都,仿伽蓝城构造,引水为晔临湖,交通以船运为主。另有地道穿越晔临湖底,直通博雅郡、神木郡,以为军需备用。天祈灭后,苍平朝回都伽蓝,越京复名越城,晔临湖大涸,面积缩为原来的十分之一,越城不再为湖心之城。
忻州:越京西北部重镇,扼青水交通咽喉,贸易繁荣,为越京门户。
海市:璇玑列岛的中心岛屿,碧落海国的国都。一度是七海上商业贸易的中心,七千年前,在空海之战后荒废。
哀塔:棋盘洲云浮遗址上的遗留建筑。传说上古翼族在举行成年仪式时,会将少男少女从塔顶扔下,令天风吹出其肩后羽翼,从而得以飞翔。云浮城飞上九天后,唯有此塔驻留在已然成为海面的故土上。
说起古代是尊左还是尊右,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
有人认为:“应该是以左为尊,‘虚左以待’说了,要空出左边的位置等待宾客。”
也有人认为:“不对,肯定是以右为尊,我们平时说‘旁门左道’,包含不正派之意,左肯定尊贵不起来。”
其实,古人到底尚“左”还是尚“右”,还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场合,古人的尊卑观也不尽相同。
尊左卑右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大关键概念,据说,上古时代的居室坐北朝南,因此东方在左边,西方在右边。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有了左为阳,右为阴。
流传至今的“男左女右”即来自于此。《礼记》中写道:“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 (前面) ,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 (前面) 。
影视剧中的男女拜礼。来源/电视剧《琅琊榜》截图
由于阴阳这一对应,故在古人看来,“左”是十分吉利的:“左为阳,吉也;右为阴,丧所尚也。” (《礼记》) 《道德经》中谈到,遇到吉事凶事,左右尊卑是不同的——喜庆之事尊左,而凶丧之事尚右;战时,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意为打仗要按照凶丧之事的规矩办。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也影响到行拜礼时左右手的叠放位置。《礼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们一道站立行拜礼时,孔子将右手放在了左手前。前面已经提到了,男子行礼应该是左手在右手前。但是老师都做了,弟子们难道不学吗?大家纷纷仿效老师的行礼姿势。孔子赶紧纠正说:你们也太好学了吧!不问缘由就仿效我。我是因为姐姐去世,还在丧期内,所以行凶拜礼。你们仿效我是不合乎礼仪的。于是众弟子们才赶紧换手。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吾则有姊之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句话:“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表示把上位留给宾客。之前的文章中提到 (详情见:窃符救赵后,流亡在外的信陵君为何声威不减)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妙计出自门客侯嬴,而信陵君之所以能俘获侯赢的心,离不开“让座”这一操作。当时,侯赢只是一个看门人,信陵君却让侯嬴坐车骑左边的位置,在当时意味着莫大的尊敬,甚至到了逾越常理的地步,充分展示了信陵君的惜才与诚意。
不仅是车骑,席位间也有尊左的说法。《红楼梦》第三回中是这样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的情形:“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影视剧中的席位尊左。来源/电视剧87版《红楼梦》截图
甚至上菜摆盘时,也得放左边。《仪礼·士相见礼》中写:“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古代进献禽、鱼之类物品时,会将其头安放在左边,表示尊重。
但在左右尊卑这件事上,并不能说得太绝。前面说“用兵则贵右”,但有的时候,古人也很倔强,他就贵左,你也没法问一句到底是为什么。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随国,季梁对随君说:“楚国人以左为上,他们的老大一定在左翼军中,您不要正面和楚王刚。要攻击楚军的右边儿,右翼军中没有良将精兵,一定会被我们打败。” (“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三国时期,刘备在梁国一带和曹操相遇,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后,刘备跟随曹操回到许都,被东汉朝廷封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右将军张飞进为车骑将军,左将军马超则进为骠骑将军。按照《汉仪》记载,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位次上卿”,根据骠骑将军贵于车骑将军可知,左将军应该贵于右将军。除此之外,《三国志》提及“左将军”有60余次,而“右将军”仅20余次,三国时“左右将军”孰重孰轻,高下立见。
影视剧中的刘备。来源/电视剧新《三国》剧照
尊右卑左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左”可以说是稳操胜券,又何来“尊右卑左”之说呢?
有人认为,右手优势是一种生理现象。尊右文化,是世界趋势。以英语为例,与“right” (右) 搭配的词组往往都是聪敏、积极的,比如“a right hand man” (得力助手) 、“right a wrong” (平反、纠正错误) 等;而与“left” (左) 搭配的词组往往都是笨拙、消极的,如“two left feet” (笨手笨脚) 、“out in left field” (不合理的) 。
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左传》记载:“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天子赞成,我就赞成,天子反对,我就反对。孔颖达在为《左传》作注时,对此的解释为:“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因此“右”为顺,“左”为逆。
在这一语境下,尚右源于人们普遍右手比左手用起来更加便捷有力这一生理习惯。因古人受身体崇拜,以力量强弱定尊卑,这才形成了右强左弱、右高左低、重右轻左的观点。时至今日, “座右铭、意见相左”等词语依然显示出尚右屈左的特点。
“右”体现力量。“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后汉书》) ,从一些文典可见,右臂譬喻要塞、重要城池,以“断右臂”表现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断左膀”或类似的说法,足见“右”的重要性。
语文课本中,曾提及赵王与秦王渑池相会后,“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史记》) 可见,在廉颇看来,蔺相如站右边、自己站左边是莫大的屈辱。“右”成为对强权强势的象征。
影视剧中的廉颇与蔺相如。来源/电视剧《蔺相如》截图
同样,汉初高祖召见田叔等人,同他们谈话,感觉这些人有勇有谋、品德高尚,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成语“无出其右”即出自这里,表示没有能超过他们的,可以看出,“右”表示一种强,因而以“右”为上,为高,为贵。“右姓”指豪族大姓,“右戚”指皇帝的贵戚,“右族”指豪门大族。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贵族盛行一种以媵妾随嫁的多妻制婚姻。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 (兄弟之女) 娣 (妹妹) 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侄、娣相从。一次娶九女,在子嗣继承问题上采取的礼制便是:“嫡夫人无子,立右媵 (之子) ;右媵无子,立左媵 (之子) 。”可见出身也分左右。
因为推崇右,左便处在了劣势地位。《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闾”指古代居住之地,富强为右,贫弱为左,闾左便是巷里门左侧的贫弱之人。贬谪也被称为“左迁”,李白那首《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即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影视剧中的陈胜吴广起义。来源/电视剧《大汉风》截图
忽“左”忽“右”
从字源上看,“左”与“右”最初为仿左右手的形状,后来二字合二为一,被“手”字取代。原来的左手、右手增加“工”“口”演变为今字“左”与“右”。古人曾提及:“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左”“右”在造字之初,含义并无太大差异,都指手,均含有辅佐帮助之意味,不存在太大的高低贵贱之分。其后,被转借为方位名词,指代某个中心点左侧、右侧,辅助之义分别由“佐”“佑”分担。
甲骨文“左”。来源/郭沫若 《殷契粹编》
至于后来的左右之争,大家已经吵了很久了。
金文“右”。来源/中国 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作为古代记载礼仪“专业书”,《礼记》中有着不同角度关于左右尊卑的完备、具体、详实的规范:对行路规范、迎宾规范、乘车规范等方方面面做出了指导。但其中的规律也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前面提到,行拜礼的时候讲究男左女右,而在走路时,又讲究男右女左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
清人赵翼认为,先秦时代凶事尚右、吉事尚左,秦汉到六朝多数时候尊右,到了唐宋又尊左,元代尊右,但是明清承唐宋也尊左。 (“周公制礼至先秦凶事尚右、吉事尚左,秦汉已降至六朝大体尚右,唐宋一改旧风皆尚左,‘至有元一代之礼,则皆尚右’。自明太祖始至满人建清则承唐宋。”《陔馀丛考》) 但是,要说先秦时期吉事尚左,廉颇又为何不满蔺相如在自己的右边呢?
《吕氏春秋》里有句话:“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意思是尊者在哪里,哪里就受到尊重,看在那个场合里,老大站哪儿。老大在右,则右为尊,老大在左,则左为尊。
直到今天,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说:先秦时期尚左、尚右观念错杂流行,后发展为普遍流行的尚右观念。有人说:从阴阳观念出发,中国古人尊左卑右;从权力崇拜出发,中国古人尊右卑左。也有人说:尊右是主流,尊左只是一种有条件的偏离。还有人说:左右尊卑与配位有关,朝堂礼仪是南面位,座阳尚右;而非朝堂礼仪以东面位居多,座阳尚左;两者本质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化规律的——崇阳抑阴,尊君敬亲尚师。
左、右这一对表示方位的名词,在文化的浸润中衍生出独特的隐喻,甚至有些扑朔迷离,任由后来人猜测、推演、阐释。或许尊左还是尊右,本身已不重要,透过纷繁庞杂的书卷,从古代人“左左右右”的尊卑观中,倒是可一窥那谨严的古代礼仪。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