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恶性与良性旳区别是什么?
首先需要大家伙明白一点的是: 结肠肿瘤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结肠肿瘤主要可包含三个层面即 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 。其中肠息肉、腺瘤可以丛某种程度上讲是良性的,而结肠癌通常是恶性的代表,那么 他们三者之间有哪一些关联与区别呢?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三者的发生呢?接下来禚医生丛结肠肿瘤的生理、解剖、临床、预防四个层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结肠肿瘤的概念结肠肿瘤有时候会给我们的患者一个误导,其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在这里面既包含良性的增生又包含恶性程度较高的癌。那么我们前面提到的 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 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他们的关系: 肠息肉可是腺瘤发展的基础,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那么什么是肠息肉?什么又是癌前病变呢?
什么是肠息肉所谓的肠息肉就是从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样改变。 息肉在消化科是最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在我们人类中30%的人一生都会有肠息肉的表现。这种息肉不痛不痒 虽然在感官上没有造成不适,但是却埋下了十分可怕的隐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很可能会在食物摩擦、致癌物质影响的前提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果不做检测几乎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什么是癌前病变?我们所说的癌前病变是指这个 病变本身不属于恶性肿瘤 ,但是该状态 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 如果我们的患者诊断为某部位癌前病变,则需要额外的注意因为该疾病转变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是十分高的。 而腺瘤就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在所有的腺瘤中以 管状腺瘤 混合性腺瘤 绒毛状腺瘤 锯齿状腺 瘤的顺序在临床种出现。但是他们癌变的风险却截然不同,绒毛状的成分比例越高其发生癌变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 绒毛状腺瘤 的癌变风险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中 将直径大于1厘米,腺瘤中的绒毛结构如果 25%则定义为具有危险性进展结肠腺瘤的原因。
那么他们息肉与瘤以及结肠癌到底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呢?由于癌症的发展年限很长,短则数年长达数十年,癌症的发展几乎都要经历: 正常----癌前病变----癌症 的阶段。通常情况下 在遗传、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细胞的生长、凋亡动态程序被扰乱导致细胞过度的生长,如果生长的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变化则很可能进入癌前病变的状态,呈现局部性的快速生长。如果没有及时的筛查和治疗腺瘤会不断生长突破黏膜、肌肉层进入其他区域实现浸润以及转移,此时恶性程度高严重增加治疗的困难性。
就如上图所示在肠道表面的上皮组织我们首先会观察到以 肠息肉 为表现的非典型增生改变,然后在代谢、免疫等致癌条件下局限性的发展为 癌前病变的原位癌 ,最终再很长时间的变化中转变为 恶性的侵润、转移性癌。
关于息肉如何进行筛查、治疗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息肉的存在呢?检查、治疗相互结合。
除了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等高危遗传的人群 ,大多数人群发生结肠腺瘤的平均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因此 50岁后 我们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开展常规的肠镜筛查肿瘤。
① 如果我们在进行肠道检查的时候 一个或两个直径 5毫米或更小的息肉 ,我们一般认为发生癌前病变的 几率十分微小 。大多数人在至少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不必进行结肠镜检查; ② 但是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 外观异常 10毫米的息肉 ,则我们必须要在 三年或更短的时间进行复检 。 ③ 如果检查 没有发现息肉 ,那么“您的癌症风险本质上就是该人群的平均水平,您可以等待10年进行下一次筛查。 ④注意:: 但是对于有类似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结直肠癌史 的人群则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及时评估息肉状态,尽早进行治疗。
①对于良性增生性息肉, 这些息肉 不是癌前病变 。为了安全起见,医生通常无论如何都应将其取出,旨在为了避免发生的风险即使对于一度认为无癌变风险的无柄锯齿状息肉也会被切除。如果息肉相对较小,则 可以利用肠镜抓住并剪除息肉 。②而对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结直肠癌史等高危人群, 通常发现息肉后 将会去除所有可能的腺瘤 ,因为这些腺瘤恶变程度很高,从发现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15年, 家族性的患者平均癌变年龄为39岁,而平均死亡年龄则为40岁。如不及时治疗切除很难保障后续的病情发展。
无论史良性的息肉、还是癌前病变的腺瘤、即使是具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史的人群只要定期筛查、发现后彻底切除息肉或腺瘤便可以康复痊愈避免以结肠癌为代表的最坏情况发生。这也是我们为何要求 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因 ,如果熟视无睹导致本该在局部生长可被一刀切的原位癌如果发生浸润或者转移则将会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结肠肿瘤发生呢?除了早发现、早切除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可以做到哪些降低结肠肿瘤的发生率呢?
总结结肠肿瘤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结肠肿瘤主要可包含三个层面即肠息肉、腺瘤以及结肠癌。其中肠息肉、腺瘤可以丛某种程度上讲是良性的,而结肠癌通常是恶性的代表。结肠肿瘤一般需要经历”良性---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恶性“三个阶段的改变。
结肠良性肿瘤一般是指结肠息肉、腺瘤等良性疾病,结肠恶性肿瘤则指结肠癌 ,两者可通过结肠镜+病理活检诊断鉴别。
结肠息肉、腺瘤及结肠癌的关联是?结肠息肉、结肠腺瘤,较为常见,多发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
简单说, 结肠息肉是结肠腺瘤、结肠癌发生的基础,而大部分结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 的,不过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只要在这期间发现并切除,就可消除后患。
结肠息肉、腺瘤和结肠癌的区别主要有?
1、病灶表现
从肠镜下观察其外观。
结肠息肉 表面光滑,体积较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触之轻易不出血,常见的肠息肉多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质软可移动。
腺瘤性息肉 触之较易出血、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质硬不易活动、多发溃疡。
结肠癌 一般分为肿块型(半球或球状隆起,质地较软,瘤体较大,易出血溃烂并发感染,分化程度高,生长缓慢)、浸润型(环绕肠壁浸润,质地较硬,分化程度低,恶性高,多发生转移)、溃疡型(较为常见,易发生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出血感染,易穿透肠壁,较早出现转移)三类。
想要准确区分两者,最终需做病理确诊。
2、病理类型
结肠息肉 从病理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多是因肠道增生性炎症导致,恶变率较低,可用药后消除,也可定期监测,如果放任不管也可能会发展为腺瘤。
腺瘤性息肉 恶变率较高,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等,如果放任不管百分百会发展为结肠癌,故一经发现要立即切除。
结肠癌 一般分为腺癌(多发,又分为高、中、低分化腺癌)、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较多,粘液较多预后较差)、未分化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分化较低,浸润强,预后较差)三类。
结肠癌恶性程度较高,浸润较深,易发生转移,如发展到中晚期预后较差。
3、症状表现
结肠息肉、腺瘤 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是在体检或肠镜时发现,部分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血、黏液便,腹泻便秘交替、腹胀、腹痛、肠套叠等症状。
结肠癌 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癌肿发展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黏液脓血便、腹泻便秘交替、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部分会出现腹部隐痛、腹部包块、肠梗阻等症状,晚期转移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治疗及预后
结肠息肉、腺瘤 主要通过内镜下切除,如内镜下圈套切除、电灼、活检钳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或内镜下黏膜切除等,之后进行病理即可。
对于已发生恶变的结肠腺瘤 ,可通过腹腔镜进行局部切除,病理后根据情况再行完整切除,如果侵犯层次较深,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或切除整截肠段。
结肠息肉、腺瘤预后较好 ,但要注意定期随访复查,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遵医嘱进行更为密切的复查。
早期结肠癌 可通过手术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对于中晚期结肠癌,尽可能行手术根治切除,如不能直接手术,视情况进行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后,等癌肿缩小后再行手术根治;对于晚期结肠癌且出现远处转移,同样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及转移灶,如无法手术,建议放化疗、靶向治疗、姑息治疗来延长生存期。
最后,建议40岁以上普通人群,定期做肠道检查来早发现早治疗,将结直肠癌扼杀在萌芽中。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结肠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的肿瘤。当然近年来,无论在结肠肿瘤良性或者恶性的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治方面,均取得很大的进展。了解结肠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差异可有助于治疗预后的效果。
结肠良性肿瘤以结肠腺瘤及结肠息肉最为常见, 其特点为生长缓慢,其他结肠良性肿瘤较少见,如结肠脂肪瘤、结肠纤维瘤/、结肠肌瘤、结肠腺肌瘤、结肠血管瘤和结肠乳头状瘤等。结肠良性肿瘤病因与肿瘤类型密切相关。
结肠恶性肿瘤是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出现较明显的症状,可有发热、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
一般性结肠肿瘤与恶性结肠肿瘤的主要鉴别在于: 良性生长缓慢,恶性生长迅速,故良性结肠肿瘤在早期不易发现,而恶性结肠肿瘤在短期内即有腹胀感,并出现腹块及腹水,只有少数无自觉症状。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件结肠肿瘤,其发病的原因均至今不明,因此也无从防范,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定期进行筛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诊治。 了解结肠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差异可以增大治疗率,在临床上结肠肿瘤治疗推荐的是采用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治对结肠肿瘤有着很大的效果,也有着治愈的可能。生物免疫治疗属于整体治疗方法,而不仅仅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能纠正机体免疫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转移因素;其次, 生物治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保护了正常的组织细胞,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 。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什么区别
肿瘤是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细胞,由外界和内部的有害因素长期产生,以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这种新生物与受影响器官的生理需求无关,不按正常器官的规则生长,失去正常细胞的功能,破坏原有器官结构,有的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危及生命。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而癌症是恶性肿瘤的一种。那么怎么区分呢?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所以对机体的作用也不同。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分化差,异型性大,与原组织形态差异大。(2)有丝分裂像:良性肿瘤有丝分裂像缺失或少见,未发现病理性有丝分裂像;恶性肿瘤常有有丝分裂像,可见病理性的有丝分裂像。
(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更快。(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常有肿胀和外源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通常可促进;恶性肿瘤是侵袭性和外源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一般不清,不能促进,后者伴有侵袭性生长。
(5)继发性改变:良性肿瘤极少有坏死出血;恶性肿瘤常伴有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往往有转移。(7)复发:良性肿瘤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在手术和其他治疗后经常复发。(8)对身体的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梗阻;恶性肿瘤较大,可破坏原发和转移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和感染,甚至引起恶病质。有时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肿瘤被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治疗疾病,时机很重要,癌细胞扩散很快,而且很容易马上转移,进入最后阶段,治疗难度会变得很大,所以治愈的希望不大。所以,如果你患了癌症,不要听一些小的药方治疗,而是积极去医院治疗。
分类情况 01
所谓的肿瘤是机体中成熟的或正在发育的正常细胞,在不同的相关因素(促癌因子和致癌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呈现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瘤、恶性瘤与交界瘤。
02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生长缓慢,病程长,不转移。一般较大的肿瘤采取手术疗法,与中药相结合,一般生存率比较高,有些甚至能痊愈。现在良性肿瘤的发生率非常高,其实也并不可怕,但是需要手术切下来进行病理活检,活检会观察其细胞分化情况,还需要定期复查,防止恶化。
03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恶性肿瘤较为严重,发展迅速,生存率低,各个疾病之间生存率跨度比较大。且恶性肿瘤容易转移,转移情况分为4种:直接转移、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恶性肿瘤也要分期,早期比较好治,有痊愈的可能,到了晚期就比较严重,有些可能不得不接受现实,尽量让患者愉快度过最后愉快的时光。
04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的可出现远处转移,如腮腺混合瘤等,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称之为临界瘤。
05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简单的区别就是看发展是否迅速,是否严重到影响生活,是否有疼痛,肿块大小、硬度、光滑度、活动度都是鉴别点,但是因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区别,建议到医院诊断。病理上的区别需要借助仪器,比如CT、X线、造影。需要去医院由影像科进行鉴别,建议不要自行猜测,尽早就医!
特别提示如发现身体严重不适,请及时就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