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银具有独特的光泽,与普通的金属不同?
所谓金色就是**带有强烈的反光,即所谓「金属光泽」。与表面平滑带来的光泽不同,金属只要没有研成极细的粉末,即便表面粗糙也能熠熠生辉。这是它们独特的材料属性,与它们良好的导电性关系密切。我们在中学时代就知道,金属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在金属晶体内部形成一个自由电子的汪洋大海,这给金属带来了良好的导电性。同时,这些自由电子也形成了一个等离子体,可以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光是电磁波,当它撞上金属的表面,就会在电子汪洋中掀起涟漪,消耗很多能量。同时,光具有粒子性,不能合并或拆分,物质必须一个一个地吸收它们。——出于这些量子力学机制,只有那些能量非常高的光才能被金属吸收。可见光能量太低,全被反射掉了。这让金属焕发出极强的白色光泽,或者说「银色」。
但黄金的原子序数颇高,这使得它们不但受这些量子机制的约束,还显著地体现出了相对论效应——我们用相对论量子化学研究它。简单地说,原子周围束缚着很多电子,它们按照能量高低分层排布,最外层的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大部分物理、化学性质。而 Au 原子有六层电子,最内层的那个电子有极高的能量,可以认为是以 65% 的光速飞驰,狭义相对论带来的质量效应不可忽略。这个电子因此变得沉重,轨道半径缩小,使得最外层电子的轨道也跟着缩小,因此变得格外稳定,稳定的外层电子给金带来了相当稳定的化学性质。在自然界中,它几乎是唯一一种总以单质形态出现,不需要冶炼就能获得的金属元素,这让它所有古老文明中都占据了极重要的位置。
不仅如此,更小的轨道半径使得金原子的外层电子更加容易跃迁。体现在宏观上,就是可以吸收能量更低的光子——比如可见光中的蓝紫光。由于颜色的互补原理,它们就展现出了鲜艳的橙**。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既然知道了金色的来源,就有机会改变它们的颜色:金子研磨成粉通常还是金色,可以用作昂贵的颜料甚至化妆品。
但如果我们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制备出纳米尺度的超细金粉,就会发现它们在水中形成了深浅不同的红色胶体。如果进一步控制颗粒的形状,就能让它们变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
这是因为纳米级的金颗粒尺寸太小,其中的自由电子不足已形成汪洋,只能形成水洼,可见光在其表面掀起的电磁波涟漪会强烈地共振,影响可见光的吸收频率,就如同松紧不同的琴弦能奏出丰富的乐音,形状不同的金颗粒也发出了绚丽的色彩。
银饰分几种?有什么区别?
普通的检验方法有:\x0d\\x0d\ 看颜色: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表面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x0d\ 掂重量:银子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银子做出初步判断。若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银子属其它金属。 \x0d\ 查硬度:银子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刻划,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银子。 \x0d\ 听声韵:纯银子品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x0d\ 当然,单凭银子的物理性质和经验来检验银子不是很理想的方法,只有用化学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出银子的真假优劣。
银饰品基本上分为纯银、足银、包银和镀银、泰银、藏银和苗银六大类。
具体区别如下:
1、纯银
纯银说起来应该是朋友们最熟悉的,一般我们见到的纯银饰品,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银饰都会有“S925”或“Ag925”的标志。Ag可能朋友们都知道了,就是银的元素符号。而S是银的英文sliver的首字母。这两个标志都是说这个银饰是纯度为92.5%的银。
2、足银
专业上说,足银就是有“S990”或“Au990”的标志的银;通俗地说,它是民间的一种普遍叫法。就是含银量在99.3%--99.6%之间。这种标志在手镯上比较多见,也多用于银锭,银元宝,银摆设等大件银饰上。就像银行有时候发行的纪念银元宝之类的,通常上面也会标有s990了。
3、包银和镀银
这一类的银饰也是我们很常见的,通常会有有“SL”或“FS”的钢印,看到这两种钢印就说明了这种首饰是镀银的。这种银饰一般就是女孩子在小精品店买的那些银耳饰,银项链,银戒指之类的,多数都是包银或者镀银的。
4、泰银
泰银,材质上就是925,或者990纯银,是一种做旧复古特殊工艺的特殊称呼,又叫“乌银”。可以笼统地说是在S925纯银的基础上再次加工,硬度和防氧化技术更高,效果更漂亮。
5、藏银
藏银指的是纯度不高的银,是一种合金,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
6、苗银
以前的苗银含银量20-60%,主要成分是银、白铜、镍等。而且其实原来苗银饰品是有足银的,不仅纯还精美。但是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苗银”实际上都是铜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