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税账户和税收递延账户有什么区别?怎样配置啊?
主要是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举个例子,税法本期需要确认应交税金100,但会计准则不认这100,只认80,那么,剩下的20就要进入递延账户;类似的,也存在税法本期只确认80,但会计准则却要在本期确认100的情况,20的差值同样进入递延账户。当然,根据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分摊期限。
总之,把握一个原则,税收递延账户主要是为了调整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而设置的账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主要是管理部门依据自身职能、结合管理目的等因素制定的本部门管理依据;不同的职能很难完全保证一致性,因而需要一种调整方式保证两者的衔接。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可能更好理解。例如,想要把电脑显示屏幕接到电视上,保证电脑与电视之间画面一致,但两者的接口不同,你需要一根两端正好符合电视机与电脑接口的连接线,才能连接它们,这根连接线类似于递延帐户。
什么是纳税递延,请详细通俗的讲解,谢谢!急需!
“递延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共同来源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费用”,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减少了所得税费用,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转回加大了所得税费用,这个加大的所得税费用称之为“递延所得税费用”,是由“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而产生,故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如果所得税费用是和应交所得税对应的就叫所得税费用,如果所得税费用是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的就叫递延所得税费用。
它们的联系是,是转化与被转化的关系。当应交所得税没有被确认为费用时就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最终会转化为“递延所得税费用”,但“递延所得税费用”并不单从“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化而来,也可由“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化而来。
递延纳税:是一种会计特色,不会影响公司税项支出的金额或时限,是下列两个原因的结果—应计概念和计算应税利润及会计利润的不同原则。这两套不同原则的差异其中有些产生时间差异,例如收入或支出于不同年度被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如影响重大的就须计提递延纳税,这会导致在报表上的税项与会计收入有较密切的关系。一个例子是在财务报表的折旧与在计算应税利润时的资本减免的差异。
折旧与递延纳税的关系:
递延纳税是另一个权责发生制的例子。公司课税是根据应税利润计算,并不包括折旧。权责发生制是要尽可能配对收入和支出,递延纳税是使损益表上的税项和表上的利润配对。应税利润和税前利润其中一项最大的差异为折旧费,递延税项是帐目上的税务费用,使列支的会计折旧和税务目的允许的资本减免接近。使用递延纳税的结果,就是稳定会计税后利润。
计提递延纳税对报表的影响:
X1:因为资本减免比折旧多,如作递延税项准备,将减少税后利润和资产净值。
X2:由于时间性差异正在回转,如作递延税项准备,将使这年的税后利润增加。但由于递延税项准备并未完全回转,资产净值比不作递延税项准备的情况下为低。
描述一项重大的有形固定资产的购置对公司的税项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购置通过计提折旧而影响当年利润。然而用作计算公司税项的利润(应税利润)并没有扣减折旧,因此在有形固定资产的大额支出并不会自动减低公司的税务承担。适用于某些固定资产类别的资本减免实际上便是折旧的一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