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和统一

乐乐1年前 (2023-12-03)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理论作用

认识和实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辨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知识作为认识1的成果,从源泉上说,只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是说对每个具体对象的认识都必须亲自参加实践,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每个人的知识大部分是来自间接经验,即书籍、报刊等知识载体和社会教育,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我是直接经验的,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反之亦然。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实践,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推动着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向全面发展。

变化发展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在古代,天文学、数学、力学等学科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正是由于当时畜牧业、农业、建筑、航海等生产实践的需要。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也是由当时社会实践的需要决定的。现代社会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问题的需要,推动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实践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它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而每一个新的认识课题的解决都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使人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靠自身的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制造出来的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使用,不仅突破了人的感官的局限,扩大了人的认识视野,而且延伸了人的大脑,帮助人们深入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推动人们的认识在新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发展。

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着主观世界,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认识成果,又发展了人类的思维能力。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等都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的。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人类智能的开发,受着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达到什么程度,智力发展也相应地达到什么程度。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用什么做检验标准呢?只能以社会实践作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列宁说:“他们应当懂得,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确定并保留真理性的认识,抛弃错误的认识,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一切科学理论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以为实践服务为目的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和统一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认识的发生、发展、检验和归宿,以及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全部认识活动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方面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第一,认识是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人的实践活动之所以和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总要受到一定意识的支配。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因此,认识是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认识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对实践活动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为人们确定行动的方向、计划、措施提供依据。它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规定实践活动的方向,规范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理论水平的高低、内容的正误,直接制约着实践活动的效果。

第三,科学的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理论是认识成果的结晶,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实践具有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原子物理学及核物理学的诞生,创造了核动力技术;化学结构理论的问世,开创了化学合成工业的新时代;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出现,使人类由破坏性生产转入可持续性生产。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共产主义运动由在欧洲大陆徘徊的一个幽灵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共产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也离不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活动在越来越大的规模和程度上依赖科学理论的指导。

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主体总是在实践中认识,又在认识指导下实践。离开实践就没有认识,实践又总是包含着认识作为它的构成因素。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和接受检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它指导实践、发挥认识功能的过程。因此,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发展和检验认识,又要重视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两者不同;

辩证:①辨析考证:反复~.②合乎辩证法的:关系ㄧ~的统一.

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