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如何

泡在奶味里11个月前 (12-03)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胰岛素胰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流行性疾病。其中,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长期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4~5倍以上。另外,2型糖尿病人80%为肥胖者。可想而知,肥胖对一个人的健康来讲是不可忽视的。

把体重减下来,胰岛素抵抗就会有所减轻。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物、方便食品、快餐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都对减轻体重有帮助。平时多注意饮食,最好是制定一个计划,每个星期的饮食,哪个时间段应该做运动,从而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

而制定一个计划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随便吃几个水果,一点点面包,蔬菜,这些东西的能量远远低于我们人体的摄入量,大部分这些绿色食品所含的蛋白质是少之又少的,而我们的人体结构机制是需要蛋白质的。在生物学中,蛋白质被解释为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联接起来形成的多肽,然后由多肽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质。通俗易懂些说,它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豆类之中,如果你只吃一些蔬菜,水果,那么身体的健康情况肯定是糟糕的。

搭配饮食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人体不可或缺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想要身体的体重处于偏低的状态,那么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就要相对平衡。独创KPD循环饮食瘦身体系是以营养饮食调节的这种方式来使营养物质均衡,从而使得身体健康并且减肥,那些胖一点的朋友们,可以通过这种体系来搭配自己的饮食,使得减肥是一种享受。

一说到糖尿病怎么来的,大部分人都会说——是“胖”出来的。

但,你可知道是怎么胖出来的吗?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与两方面有关:

1.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2.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一种能够“降血糖”的激素,而胰岛β细胞又是唯一一种能够分泌这种激素的组织,所以,β细胞功能的衰竭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原因。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不足,也就是说,β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数量是足够的,但可能因为质量不好,或是身体外周组织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最后导致血糖无法控制。 所以,总的来说,糖尿病根本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

糖尿病的发展趋势

在一般病程中,胰岛素抵抗往往都先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出现,这时胰岛β细胞功能尚好,分泌的胰岛素数量也足够多,只是因为身体外周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胰岛素,才导致血糖堆积。举个例子,就好比细胞上有一扇门,胰岛素就是打开这个门的钥匙,只有打开了门才能把血糖送进细胞,进而被人体利用吸收。胰岛素抵抗不是因为钥匙不够,而是门无法打开,所以糖就只能留在了血液中。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就是因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过分蓄积,特别是内脏脂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型肥胖和脂肪肝。中国人中,肥胖症的发病率为33%,其中内脏性肥胖发病率则高达45.4%! 正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利用率低,导致长期血糖偏高,内分泌系统接受到“高血糖”的信号,就会向胰岛β细胞发号施令,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出来。这种情况下,胰岛β细胞就会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长期这样“过劳”,胰岛β细胞必然会出现过早凋亡,功能衰竭,最后,依旧要走向血糖失控的终点。?

由此可见,内脏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呈现出一种相关的发展顺序,如果不想走到最后“不可逆”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只有在“源头”遏制疏导,才能抑制糖尿病发病的趋势!

“肥胖”是糖尿病元凶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腹内脂肪越多,身体对于胰岛素的利用率下降的就越多,所以腹内脂肪的增多会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并因此加剧了胰岛β细胞的凋亡。

同时,肥胖症的患者还会释放一种叫做“游离脂肪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堪称胰岛β细胞的杀手,所以肥胖也会通过直接关系导致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如何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脏脂相较于皮下脂肪会为人体带来更多的危害。

所以,预防糖尿病,先从减掉“小肚腩”开始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