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汝窑六大绝美釉色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釉色瓷器

汝窑六大绝美釉色跨越千年的高级色系

天青釉色汝窑

“清微妙远春韵袅袅”雨过天晴云破出处,者般颜色做将来。这一抹的青色千百年来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心呀。汝窑的天青色在早晨光照下,色泽最美,青雅纯正中有淡淡的紫菲色,就像雨后天晴,拨开云雾青蓝色的天空,给人带来喜悦和抚慰。下午,釉色青中泛黄,色调浑厚,给人质美蕴蓄、古雅清悠之感。

粉青釉色汝窑

“外蝉内定禅定一如”是汝窑在‘匣钵’里烧制成的,有人形容它就像既有文人细腻,又有女子的风姿,因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而取名。原理则是因为坯体中含铁量高和釉层中铁含量较低,两个部分相互影响使得釉面色泽呈粉青色,现在统称仿古釉色。

天蓝釉色汝窑

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天蓝釉在烧成过程中,因为釉料原料配方不同,在高温、铁还原气氛纯焠窑炉里,形成象蓝天海水一般的颜色,这种饱和度高的蓝色有一种厚重力量感。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天蓝色汝瓷釉之美可与色拉通相比,就把色拉通的雅号赠给了中国青瓷。

月白釉色汝窑

十分富有诗意的一种釉色,月白釉色釉层浑厚,古拙高雅,犹如皎月,朦朦胧胧。光线充足时呈现出如脂如玉般的润泽与油脂感。制成月白釉色汝窑工匠常将坯品素烧1-2次,施釉2-3道,增加釉层厚度,降低釉料温度,使釉水在高温下自然流动,出窑的月白釉象蒙上了一层含蓄、轻盈、古朴而神秘的面纱。

豆绿釉色汝窑

汝窑出土的器物残瓷片以豆绿釉色占据大多数。由于釉色深、浅不一,色调有别,在青绿色调之中又分豆绿、淡绿、黄绿等色。犹如碧玉翡翠的殿堂,透过汝瓷釉面可以清晰地看到釉下优美的花鸟鱼虫图案,让人不由感叹古代汝瓷艺人的聪明智慧和娴熟的技艺,与其它汝窑釉色相比,能更为活泼丰富。

松烟黄釉色汝窑

松烟黄又称“茶叶末釉”,赭石色中微微发黄,釉面闪烁着微细斑点,酷似茶叶末之色,釉色温润、古朴,令人叫绝。松烟黄釉在宋代汝州汝瓷博物馆出土的宋代、元代瓷碗中都有,适合作刻画器型。花纹凸起部位透出金黄,凹进部位闪烁反光,是汝窑唯一的暖色调釉色,十分古朴独特。

日本的瓷器是什么样子?

各朝代特点如下:

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2、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3、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4、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5、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6、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7、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扩展资料:

瓷器产地分类:

1、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 主,质量上乘。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 ;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2、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4、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5、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

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6、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 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7、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

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8、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

种茶盏传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称之,如"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等,现都成为日本的国宝,非常珍贵。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

9、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

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10、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

11、德化窑:

福省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

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汝窑六大绝美釉色

百度百科-瓷器

日本瓷器的发展自应永年到昭和共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烧瓷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日本瓷器图案和画面颜色比较明快,多大红大绿、黑白相间,同时日本的茶杯、酒杯、碗、碟子等食用器边沿多有金色釉。

日本瓷器的釉色有青釉、白釉、大红釉、蓝釉、金色釉、珊瑚釉等,釉料在加工的过程中比较纯净,釉面和胎体结合得比较紧密,施釉薄而均匀,有光亮感,胎质坚硬细密。

在唐代中后期,越窑青瓷输往日本,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七世纪末,唐三彩开始传到日本,是由当时的遣唐使船只带去的。现在日本已有十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出土品,特别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几件唐三彩。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在三彩的技术体系之下日本在烧制时带有与汉族不同的特色。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样显得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绿釉,整个陶器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些稚气,日本人一直对绿色情有独钟,这与日本民族爱好自然有关。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丰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仓院的57件作品,被称之为正仓院三彩,又称为奈良三彩。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景正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对于收藏来讲,日本古代瓷器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