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电子合同和传统合同的在哪些方面有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公文机关

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的对比分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

1、横向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比:

1)签署流程对比:

一份合同由发起到最终归档需经过哪些环节?发起方与签署方需有哪些操作呢?由下图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从发起到最终归档,整体操作流程一致,但在很多关键环节,有明显不同:

2)优劣势分析:

单从操作流程上而言,与纸质合同盖章流程相比,电子合同的使用过程有以下几点变化:

简化流程:免去打印、往返寄送等环节,合同管理整体周期缩短;

确保一致:全程线上操作,数据传输留痕,保障文件内容一致性;

节约成本:电子文档传输、盖章、存储,免去纸张、存储等能耗;

综合上述几点特征,电子合同另有一点隐藏优势,即具有普遍适用性。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网上签署盖章的形式可以为传统型企业使用,但是互联网行业,如电商平台却显然难以沿用传统的纸质合同盖章形式进行线上运营。

2、纵向的流程管控:

除了在合同签署到归档整个流程的对比,电子合同与纸质合同在流程管控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1)操作便捷性对比:

合同模板管理:与纸质合同相比,电子合同模式之下用户对合同模板的管控能力更进一步。除了可本地起草或维护合同内容,对电子版合同包容性更强。如:支持更多版本格式、指定合同用章权限等;

签署方式管理:纸质合同遵循线下面签或基于双方信任基础之下异地邮寄签署;电子合同则全程在线,通过多种移动化的签署方式提升操作快捷性与及时性;

2)真伪鉴定对比:

合同真伪鉴定主要包括合同内容是否一致、签字或印鉴是否真实。

A、内容一致性保障:纸质合同线上审批线下盖章,内容一致性主要依赖人工检核,费时费力易出错;电子合同则通过各环节全程在线保障内容一致性。

B、签章真伪鉴定:纸质合同往往是产生纠纷会损失后,为了限定责任而通过公安机关进行鉴定真伪,鉴定滞后,难以防范隐患的产生;电子合同则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保障合同内容身份可识别、内容不可篡改,通过在线验签即可快速辨别真伪,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出具权威公证书或司法鉴定书以证明其真实有效性。

3)成本管控力对比:

传统的纸质合同管理模式在成本消耗巨大,除了往返寄送运费、占用存储空间,随着年限增长,合同的存储、调阅、归档难度将越来越大。电子合同则将纸张、运费、存储空间等环节0消耗;通过在线化的传输、存储,提速降本控险兼顾。

总结:综上述合同使用全过程与过程管控能力两点分析来看,电子合同在使用灵活性与延展性上优势更明显。

电子合同和传统合同的在哪些方面有区别

但是,正所谓尔之蜜糖、彼之砒霜,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使用场景不同的企业而言,到底是电子合同更具优势还是纸质合同更加合适不能仅凭一家之言做判断。

相信基于两者的优劣势对比,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求以及阶段性部署需要定然能够选择出合适的合同管理模式。

一、文头格式

文头,包括公文格式代码、公文份号、秘密等级、缓急时限、版头、发文字号。

1.公文格式代码,为九位阿拉伯数字码。

2.公文份号,是依据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用六位阿拉伯数字标识。

3.秘密等级,是指公文秘密程度的等级,简称密级。用汉字标识于分号下方,分为"绝?quot;、"机密"、"秘密"几种。

4.缓急时限,即紧急程度,简称急度。指对公文送达和处理的时间限度。紧急公文,分"特急"、"急",有时还写上"限×时送达"字样。它的位置,用汉字标识于密级下方。

5.版头,标题文件名称。它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二字组成,用大字居中位置。

6.发文字号,简称文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包括分类代字)、发文年度(用方括弧括入)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居中位置。如果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只须标明主办机关文号。

此外,文头和主文之间,划一分隔红线,党内文件,红线中间加一五角星;上行文还有签发标识,它紧靠发文字号标识左侧,空两个字书?quot;签发人"和签发者姓名。

二、主文格式

这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附件、发文机关、发文时间。

1.标题。

完整的公文标题,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事由)及文种(公文种类)三部分,即标出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体裁发文。为了简洁,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办法,省掉标题中一项或二项内容。公文标题,一要准确,即确切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要简要,即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明白;三要概括,概括,即精练、不含糊、不冗长。公文标题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书写,排列要匀称,醒目,看起来"顺眼"。

公文标题题注居中书写,用以注明法规性文件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产生的法定程序和文件产生的时间、地点。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俗称"台头"。用于标称公文的主要收受机关(即发文机关要求对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对方机关)的全称、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的统称。它的位置,在标题的下方,靠左顶格标识,后加冒号,带起正文。

准确地写明主送机关,是公文发出后得到及时处理的关键问题。上行文一般只标识一个主送机关,如果需同时报送几个上级机关,可以用并报和抄报形式。其排列应按机关性质、职权和其他隶属关系顺序排列。下行文往往有好几个主送机关。有多个主送机关的,一般要按系统和级别分列,在同一系统内的单位之间用顿号表示并列,在不同系统的单位之间用逗号点开,表示并列。

一些周知性的公文,如布告、公告和通告,它的受文对象是广大群众,无法限定,一般没有"主送机关"这一项。

3.正文。

在公文标题或主送机关以下,生效标识或附件说明以上,是公文的主体部分。正文内容,通常包括原由、事项和结尾三个部分。

原由讲为什么要发这件公文。

事项是正文的主体,是讲公文主要内容的部分。它叙述情况,分析问题,说明做法,提出要求,在一份公文中,这一部分占的篇幅最多。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结尾写法,因行文关系和具体内容不同而异,如请求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布告用"特此布告,希遵照执行",函用"特此函告",等等。有的公文,事项说完就结束,没有独立的结尾部分。

此外,还有"无正文说明"。它位于无正文一页的顶端左边。用"此页无正文",外用圆括弧括入。

4.附件。

"附件"位于正文或无正文说明以下,公文生效标识之上,用于说明公文正件所附材料的名称及件数。它是主件的附属部分,是补充公文主件内容的材料。有的公文没有附件,有的有附件。

5.生效标识。

生效标识位于附件或正文结束语以下偏右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及收文日期。

签署发文机关,又叫落款,要署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几个机关联合发文,为了明确主办机关,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以示庄重。如果签署的是负责人姓名,要标示身份,以明确他的职权范围。

印章是公文印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公文一律加盖印章。没有印章的公文是无效的,是不严肃的。印章的位置,要端正盖在成文日期的上方,并做到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的年、月、日4-7个字(视印章的大小而定)。

成文日期位于发文机关名称以下的位置。它是公文生效的法定时间。由于成文日期直接关系到公文的时效,因此需要完整写出年、月、日。一般情况下,成文日期以***签发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以通过日期为准;法规性公文以批准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出的文件,以最后一个签发的日期为准。公文署时一定要用汉字标识。

三、文尾格式

文尾包括注释、主题词、抄送机关和印发部门、印发日期、印数、页码。

1.注释,位于公文生效标识以下,主题词之上,用以说明在公文中的其他区域不便说明的各种事项,如:需要加以解释的名词术语,或用于表示公文的传达范围,使用方法等。

2.主题词,位于公文注释以下,抄送机关之上,作公文主题检索使用。

3.抄送(含抄报、抄发)机关,位于主题词以下,印发说明之上,用于标识与公文有关系的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名称,并按机关性质、职权、隶属关系及其逻辑关系依次标注抄送机关的名称或规范简称。整个区域用两条等宽的平等细实线作为界线。除主送机关外,对其他需要了解文件内容的上级机关用"抄报";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用"抄送";下级机关用"抄发"。

4.印发说明,用于标识公文印发部门名称、印发日期等。

5.印数,表示所印份数。

6.页码,用于标识公文张页的顺序编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