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求解剖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肛门外痔

运动系统1. 解剖学姿势 2. 内侧和外侧 3. 骺线 4. 板障 5. 椎管 6. 椎间孔 7. 隆椎 8. 胸骨角 9. 肋弓 10. 翼腭窝 11. 颅囟 12. 翼点 13. 蝶筛隐窝 14. 鼻旁窦 15. Luschka关节 16. 腕骨沟 17. 桡神经沟 18. 髋臼 19. 关节囊 20. 屈和伸 21. 关节盘 22. 环转 23. 关节 24. 椎间盘 25. 足弓 26. 胸廓 27. 脊柱 28. 掾肩弓 29. 旋内 30. 对掌运动 31. 坐骨大孔 32. 骨盆 33. 界线 34. 耻骨联合 35. 内翻 36. 背屈 37. 筋膜 38. 腱膜 39. 腱鞘 40. 腕管 41. 四边孔 42. 收肌管 43. 股三角 44. 斜角肌间隙 45. 腹股沟韧带 46. 腹股沟镰 47. 白线 48. 腹股沟管 49. 中心腱 50. 腰肋三角 51. 收肌腱裂孔 52. 跟腱 53. 肌腱袖 54. 髂胫束 55. 腹直肌鞘 56. 髌韧带 57. 咀嚼肌消化系统 58. 颈动脉鞘 59. 门 60. 胸骨线 61. 口腔前庭 62. 咽隐窝 63. 咽峡 64. 幽门窦 65. 十二指肠大乳头 66. 肝蒂 67. 肝胰壶腹 68. 肝门 69. 回盲瓣 70. 齿状线 71. 肛梳 72. 肛直肠环 73. 胆囊三角 74. 第二肝门 75. 十二指肠悬韧带呼吸系统 76. 上呼吸道 77. 固有鼻腔 78. 蝶筛隐窝 79. 声门裂 80. 肺段 81. 喉室 82. 鼻旁窦 83. 肺门 84. 胸膜 85. 胸膜顶 86. 胸膜腔 87. 肋隔隐窝 88. 纵隔 89. 弹性圆锥 90. 声带 91. 肺小叶 92. 方形膜 93. 支气管树泌尿系统 94. 肾蒂 95. 肾乳头 96. 肾窦 97. 肾盂 98. 肾区 99. 肾段 100. 输尿管间劈 101. 膀胱三角 视听器官102. 感受器 103. 视轴 104. 巩膜静脉窦 105. 虹膜角膜角 106. 结膜囊 107. 眼房 108. 视神经盘 109. 黄斑 110. 本体感受器 111. 捷状突 112. 眶隔 113. 眶脂体 114. 光锥 115. 螺旋器 116. 鼓膜脐 117. 咽骨管 118. 椭圆囊斑 119. 第二鼓膜 120. 面神经管凸 121. 鼓室 神经系统122. 脊髓圆锥 123. 马尾 124. 终丝 125. 网状结构 126. 脊髓反射 127. 脊髓休克 128. 顶盖 129. 菱形窝 130. 面神经丘 131. 髓纹 132. 最后区 133. 门一 134. 斜方体 135. 小脑中脚 136. 锥体交叉 137. 孤束 138. 前庭小脑 139. 小脑体 140. 小脑扁桃体 141. 内髓板 142. 髓体 143. 下丘脑沟 144. 边缘叶 145. 海马结构 146. 纹状体 147. 基底核 148. 书写中枢 149. 内囊 150. 姘砥体 151. 投射纤维 152. 穹隆 153. 隔区 154. 灰质 155. 突触 156. 神经节 157. 神经胶质 158. 神经纤维 159. 下颌下神经节 160. 三叉神经节 161. 鼓索 162. 颈襻 163. 睫状神经节 164. 咽丛 165. 交感干 166. 自主神经 167. 椎前神经节 168. 节前神经元 169. 内脏神经丛 170. 节后纤维 171. 灰交通支 172. 牵涉性痛 173. 内脏大神经 174. 交感神经 175. 上运动神经元 176. 丘脑中央辐射 177. 锥体外系 178. 本体感觉 179. 视野 180. 瞳孔对光反射 181. 硬膜外系 182. 海绵窦 183. 大脑动脉环 184. 蛛网膜粒 185. 终池 186. 硬脑膜窦 187. 动脉冠 188. 齿状韧带 189. 白质 190. 皮质 191. 髓质 192. 神经核 193. 纤维束 194. 神经 195. 反射弧 196. Cauda equina 197. 脊髓节段 198. 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199. 固有束 200. 颈膨大 201. 腰骶膨大 202. 脑干网状结构 203. 顶盖前区 204. Decussation of pyramid 205. Limbic system 206. Corpus callosum 207. Lateral ventricle 208. 脑桥小脑三角 209. 新纹状体,旧纹状体 210. 第四脑室 211. Internal capsule 212. 交通支 213. 腰骶干 214. 翼腭神经节 215. 耳神经节 216. 白交通支 217. 节前纤维 218. 内侧丘系 219. 脊髓丘系 220. 三叉丘系 221. 锥体系 222. 下运动神经元 223. 外侧丘系 224. Epidural space 225. 脑屏障 226. 小脑幕切迹生殖系统疝 227. Subarachnoid space 228.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229. 精索 230. 后尿道 231. 射精管 232. 鞘膜腔 233. 睾丸小叶 234. 精曲小管 235. 精液 236. 白膜 237. 尿道球 238. 阴茎悬韧带 239. 卵巢门 240. 子宫峡 241. 阴道前庭 242. 乳房悬韧带 243. 子宫颈管 244. 阴道穹 245. 输卵管峡 246. 子宫旁组织 247. 卵巢伞 248. 卵巢固有韧带 249. 腹膜 250. 腹膜腔 251. 网膜 252. 网膜孔 253. 肠系膜 254. 直肠子宫凹陷 255. 会阴 256. 会阴浅隙 257. 盆隔 258. 坐骨肛门窝 259. 肛提肌腱弓 260. 会阴中心腱 261. 子宫前屈 262. 子宫附件 263. 肝肾隐窝 264. 肠系膜根循环系统 265. 动脉 266. 静脉 267. 体循环 268. 肺循环 269. 侧支循环 270. 终动脉 271. 房室交点 272. 卵圆窝 273. 三尖瓣复合体 274. 节制索 275. 动脉圆锥 276. 二尖瓣 277. 主动脉瓣 278. 主动脉窦 279. 室间隔 280. 冠状窦 281. 心包横窦 282. 动脉韧带 283. 颈动脉窦 284. 颈动脉小球 285. 静脉瓣 286. 板障静脉 287. 静脉角 288. 危险三角 289. Koch三角 290. 隔缘肉柱 291. 窦房结 292. 中心纤维体 293. 心包腔 294. 心纤维骨骼 295. 掌浅弓 296. 边缘动脉 297. 腹腔干 298. 翼静脉丛 299. 硬脑膜窦 300. 浅静脉 301. 椎静脉丛 302. 颈静脉弓 303. 局部淋巴结 304. 乳糜池 305. 右淋巴导管 306. 胸导管 307. 脾门 308. 淋巴结 内分泌309. 内分泌腺 310. 内分泌组织 311. 激素 312. 甲状腺峡 313. 淋巴导管 314. 脾切迹 315. 内分泌器官 316. 靶器官 317. 睾丸的间质细胞 318. Pancreatic islets

痔疮,内痔和外痔,病因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好治?哪个更常见?

肛管(anal canal )长约4cm,上界为直肠穿过盆膈的平面,向后下绕尾骨尖缍肛门。肛管被肛门括约肌所包绕,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有控制排便的作用。

1、内面观 肛管内有6~10条纵向的粘膜皱襞,称肛柱(anal columns)。平肛柱上端的环形线,即肛直肠线。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anal valves)。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anal sinuses)。肛窦开口向上,窦内常有粪屑,感染后易致肛窦炎,严重者可形成肛瘘或坐骨直肠窝脓肿等。

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dentate line)或肛皮线(anocutaneous line)。此线上、下覆盖的上皮、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完全不同(表1),临床上有实用意义。

表1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区别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上皮

复层立方上皮(粘膜,属内胚层)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属外胚层)

动脉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属门静脉系)

阴部内静脉(属下腔静脉系)

淋巴引流

髂内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分布

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

躯体神经(痛觉敏锐)

齿状线稍下方有一呈环状隆起的光滑区,称肛梳(anal pecten)(即痔环),因其上皮深面含有静脉丛,故活体上呈浅蓝色。肛梳的下缘为一条略呈波流形的线,称白线(white lind)(或Hilton线)距肛门约1.5cm。临床检查时可触到的浅沟即白线,亦称括约肌间沟,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

肛管粘膜及皮下的静脉吻合成丛,可因血流不畅而淤积,以致曲张成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者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下者为外痔,基跨越齿状线上、下者为混合痔。

2、肛门 肛门(anus)为肛管末端的开口,相当于尾骨尖下方4cm处,通常呈矢状位纵裂。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紧缩,肛周的皮肤形成辐射状的皱褶,内含汗腺和皮脂腺。

3、肛门括约肌 位于肛管周围,包括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图1)。

图1 肛门括约肌及肛直肠环

(1)肛门内括约肌(sphincter ani internus):为直肠壁的环行肌层在肛管处明显增厚形成,属于不随意肌。仅有协助排便的作用,无括约肛门的功能。

(2)肛门外括约肌(sphincter ani externus):为环绕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横纹肌,按其纤维所在位置,又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及深部。

1)皮下部:位于肛管下端皮下,肌束呈环形,前方附着于会阴中心腱,后方附着于肛门下端皮下肛尾韧带。手术损伤或需要切断此部时,不致引起大便失禁。

2)浅部:位于皮下部深面,肌束围成椭圆形,前方附着会阴中心腱,后方附着于尾骨下部及肛尾韧带。

3)深部:位于浅部上方,环绕肛门内括约肌与直肠壁纵行肌层的外面。其深部的肌纤维与耻骨直肠肌相融合,形成较厚的环行肌束,前方有许多肌纤维互相交织,并与会阴浅横肌相接,在女性更为显著。后方的肌纤维多附着于肛尾韧带。

由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壁纵行肌层的下部等,在肛管与直肠移行处的外围,共同构成的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anorectal ring)。此环对括约肛门有重要作用,手术时若不慎被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求解剖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肛管齿状线上、下部的比较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覆盖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动脉来源 直肠上、下动脉 肛门动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肝门静脉 肛门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髂总动脉→下腔静脉 淋巴回流 肠系膜下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分布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你好,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一般情况下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内痔的主要表现是大便后肛门出血和痔核脱出,外痔的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和疼痛。你的情况应该是外痔。对于你说的情况,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查清病因,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涂抹痔疮药膏进行治疗。

内痔和外痔的区别一、以症状的不同来区分

早期内痔是大便时肛门出血,血量较多,血色鲜红,有时点滴而下,有时喷射,无疼痛和其他不适,有一定周期性。出血时间长了可引起贫血,患者感到头晕、气短、疲乏无力、精神差。内痔发展到中期,除出血外,大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痔核可自行恢复原位。到晚期,大便后痔核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回到原位,需用手推回。

外痔在发炎或形成血栓时会感到剧烈疼痛。外痔被擦破或是发炎后都会出血,长期便血会导致贫血。长在肛门外的外痔,什么时候都能摸得到。虽然不怎么出血,但是会觉得疼,不管是上厕所、坐着、走路都会疼。并且因为总是受到摩擦,还会流分泌物,很容易感染。

内痔和外痔的区别二、以肛管齿状线来区分

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会喷血、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外痔位于齿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

根据其病理特点不同,又可分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种。发生在齿线上的叫内痔,发生在齿线下的叫外痔,横跨齿线上下的叫混合痔。得痔疮后最常见的表现是便秘,大便时肛门出血,严重时有柔软肿物脱出,肛门潮湿瘙痒,或肛门外有肿物疼痛。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内痔和外痔是怎么区别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区分内痔和外痔,而且内痔和外痔的人们还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避免痔疮的加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