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分为几种类型?
海啸是发生在海洋里的一种可怕的灾难。当海底发生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时,就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产生海啸。海啸时,那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海浪,不仅会掀翻海上的船舶,造成人员伤亡,还会破坏沿海陆地上的建筑。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它是由火山爆发、海底地震、水下塌陷和海底发生滑坡等造成的巨浪。在通常情况下,它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不同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它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当它们与大陆猛烈碰撞时,能吞没海边的港口、城镇乡村和农田。海啸所引起的浪高达数十米,像一堵水墙,冲上陆地,所向披靡,造成生命和财物的重大损失。
如此可怕的海啸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从受灾现场讲,海啸又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
首先,有一种海啸能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而来,在没有岛屿群或其他障碍阻挡的情况下,能传播数千千米并且只衰减很少的能量,使数千千米之遥的地方也遭到海啸灾害,这称为遥海啸。1960年智利发生海啸也曾使数千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遭受严重灾害。
其次为本地海啸。本地海啸从地震或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有时只有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危害也相当严重。通常,本地海啸发生前,往往有较强的震感或震灾发生。海冰
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号客轮撞击冰山后沉没,遭到灭顶之灾,它是20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我国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厘米厚锰钢板制作的直径为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由此可见,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
有“白色灾害”之称的海冰,不可避免地成为海洋五种主要灾害之一(其他为风暴潮、灾害海浪、赤潮和海啸)。它是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冰山和冰岛)、河冰及湖冰。咸水冰是固体冰和卤水(包括一些盐类结晶体)等组成的混合物,其盐度比海水低2‰~10‰,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溶解度、蒸发潜热、热传导性及膨胀性)不同于淡水冰。它对海洋水文要素的垂直分布、海水运动、海洋热状况及大洋底层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对航运、建港也构成一定威胁。
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冰山。它是由冰川组成,冰川,又是由雪花堆积成的冰川冰组成的。当冰川的冰体受到海水浮力的顶拖断裂后,就形成了冰山。在极地航海家眼里,冰山是最危险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会被迫停驶,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碰撞事故。
按海冰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多年冰;按运动状态分为固定冰和漂浮冰。前者与海岸、岛屿或海底冻结在一起,多分布于沿岸或岛屿附近,其宽度可从海岸向外延伸数米至数百千米;后者自由漂浮于海面,随风、浪、海流而漂泊。而漂浮冰又分成两种:海冰和陆冰。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陆冰是大陆上的冰破裂后流入海中。海冰的体积不大,而陆冰大得像山,所以称为冰山。
海冰在大自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海冰数量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假如高纬度地区海洋里漂浮的冰减少了,低纬度的暖流便会北上,或是南下,使得原来的雨区变得干旱起来。海冰还有保持海水温度的功能,有人把海冰比作是“海洋的皮袄”,使海水减少蒸发量,保持海水温度。海冰可以促使海水上下对流,对海洋生物繁殖十分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两极有那么丰富的浮游生物的环境原因之一。海冰能阻挡潮汐使潮高降低,潮流减慢,把波浪压低,把海流“拖住”。总而言之,海冰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分类: 地区
解析: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