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什么?阳气能给人体补充能量,秋天该如何补阳气?
人体要达到阴阳协调,如果阴阳失衡,则气血不畅。这里所说的阳气,就是推动气血流通之气,它是血液的原动力。正是有了阳气,血液才能运转到全身。阳气不足,则百病生,秋天是一个补气养血的季节,秋天怎么补阳气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饮食补阳气
秋季可以多吃一些红枣,红枣能够滋阴补阳,同时也可以补气血,是入秋的必备口粮。女性入秋后,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等症状,多吃些红枣有利于气血畅通。其次,可以用枸杞泡水,枸杞跟红枣一样有养肝的功效,它能有效的保护肝细胞,补充体内的阳气。
2.良好的生活习惯
入秋后,要注意睡眠,按时作息,保证每天晚上12点之前入睡。凌晨1点到半夜3点之间是肝血最旺盛的时候,如果在此期间熬夜,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会影响正常的气血运转。如果你是一个肝病患者,更需要保证作息,每天应保证不少于8个小时睡眠。
3.保持良好的心情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正所谓“千金难买好心情”,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胜过任何的药物,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养肝的功效,肝好则肝气足,肝气足则阳气旺。平时没事也可以多锻炼下身体,爬爬山、游游泳、打打太极、郊游等,可以起到补充阳气的作用。
入秋后阳气减弱,人体很容易“阴盛阳衰”,通过以上的几种方式,可以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让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气血与元气有什么区别?
对于很多养生的人群来说,身体里面的阳气非常的重要。所谓的阳气,其实说的就是阳刚之气。阳气不足就会导致身体变弱,就好比一些经常熬夜的人群,或者缺乏锻炼的人群等等。那么补充阳气都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呢?接下来小编分享几个小知识。
第一:春夏秋冬都要坚持锻炼
锻炼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的人群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阳刚之气更充足,体内的气血更加旺盛呢?经常锻炼健身是最有效的方法。大家每天可以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进行跑步、或者打球等等。经常跑步的人群除了身材更加的,匀称之外。身体也要比一些不爱运动的人更加健康。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可以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
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群来说,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譬如枸杞等等。这类食物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之外,也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而且在平时也可以多饮用一些茶水,经常喝茶的人,要比不喝茶的看起来年轻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茶叶可以帮助人体去除一些体内的毒素,而且茶叶还能起到清肠的作用。
最后要说的就是不要熬夜,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尽量的都要在12点之前睡觉。经常熬夜的人群除了会引发注意力不集中之外,身体免疫力也会急剧下降。
气血的气是元气的一部分 延伸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编辑本段]元气乃生命之本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五观元气不足 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后天造成元气大伤 1、因外伤或手术失血过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等 2、月经经血量大,甚至过多 3、过度的情绪波动,大悲、大怒等 4、精神压力过大 5、过度劳累,经常加班、熬夜等 6、久病未愈 ■元气不足的隐患 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 3、易脱发 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 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 7、过早进入更年期 ■选食材补元气 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气虚(气虚者)、补血虚(血虚者)、补阴虚(阴虚者)、补阳虚(阳虚者)四个方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气虚的症状: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 补气虚食材:粳米、牛肉、狗肉、鸡肉、鲢鱼、鳝鱼、鳜鱼、大枣、樱桃、花生、山药、燕窝 药食同源:人参、黄芪 血虚的症状: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 补血虚食材:乌骨鸡、猪血、猪肝、红糖、红豆、黑芝麻、龙眼肉、黑米 药食同源: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 阴虚的症状: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有黄褐斑、蝴蝶斑滋生,过早进入更年期。 补阴虚食材:甲鱼、乌贼鱼、鸭肉、黑鱼、海蜇、银耳、藕、金针菇、枸杞、桑椹、荸荠、生梨 药食同源:可选用冬虫夏草、生地、麦冬、玉竹 阳虚的症状:除有气虚的表现外,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头晕目眩,两肋不舒,乳房胀痛,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薄,苔白,脉沉细等。 补阳虚食材: 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 药食同源:红参、鹿茸、杜仲、海马等 ■调养食谱 补血虚食疗 阿胶龙眼红豆粥 主料:阿胶9g(研碎) 辅料:黑米50g、红豆30g、黑芝麻20g 调料:红糖适量 做法:因红豆不好煮熟,需提前一天浸泡。将材料放入锅内,加水一起熬制,最后依个人口味放入红糖即可。 阿胶:性平,味甘,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为治血虚的主药。 黑米:性平,味甘,有开胃益中、健脾活血、明目的功效。适宜产后血虚、病后体虚者或贫血者。 黑芝麻:味甘,微寒,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适宜身体虚弱、贫血、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老年哮喘、肺结核,以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红豆:性平,味甘,味甘酸。健脾养血,利水消肿。 补阴虚药膳 虫草鸭 主料:嫩肥鸭1 只, 虫草10g 辅料:黄芪30g、山药50g 调料:大葱10g、姜10g、盐3g、黄酒25g 做法:将净鸭去内脏、肛门后,放入沸水锅内煮尽血水,捞出,斩去鸭嘴,鸭脚,将鸭翅扭翻在背上盘好;虫草用30度温水泡15分钟后洗净;将竹筷削尖,在鸭胸腹部斜戳小孔,每戳一孔插入一根虫草,逐一插完后盛入大品锅中(鸭腹部向上),加黄酒、姜、葱、盐、鸭汤,将锅盖盖好上笼蒸3小时即可。 冬虫夏草:味甘,性平,能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是补阴虚第一圣药。 补阳虚药膳 韭菜爆炒虾仁 主料:韭菜200g,虾仁100g 调料:葱、姜、料酒、生抽、花椒粉、盐 做法:先将虾仁煸炒2-3分钟,烹料酒,加生抽稍炒,最后放入韭菜旺火快速翻炒,急火炒4-5分钟,加入剩余调料炒匀即成。 韭菜:性温味甘、辛。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散瘀,可增强体力,促进血液循环。常常手脚冰冷、下腹冷、腰酸、月经迟来的女性可以多吃。 虾仁:性温,味甘、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补气虚药膳 黄芪山药鸡汤 主料:鸡1只(乌鸡也可) 辅料:黄芪30g、山药50g 调料:大葱、姜、盐、料酒 做法:将鸡放入沸水中焯一下, 再将黄芪放入鸡腹中,入锅,注入鸡清汤,放入调料,小火炖至肉烂入味加入山药再炖几分钟即可。 鸡肉: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养血的功效。 黄芪:性微温,味甘,为补气诸药之最。 山药: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肺气虚或肾气虚或脾气虚的药方中都常用到它。 气血 气血 qìxuè 基本解释: 1.中医学名词。[qi and blood]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2.气性。 3.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相关资料: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 气血两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