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名字相近的中成药,功效大不同——你吃错药了吗?

桃子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生药分类法

中成药品类繁多,其中不乏有好多名称很相似的药品。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看来,名称相似的中成药,功效大多也是相似的。但是,您可能不知道,虽然有些中成药,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功效却有着天壤之别。

中成药处方来源、组方及功能主治是各有不同的。所以在使用时需要遵医嘱,注意辨别,对证服药。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容易混淆的中成药。

二至丸VS二妙丸

二至丸与二妙丸名称看是相似,但其处方来源、所含药物及功效各不相同。

二至丸

二至丸为补阴助阳药,这类成药具有滋补阴液、补肾填精、温补真阳的作用。此处方来源于明代名医王肯堂撰写的《证治准绳》,由女贞子、旱莲草两味中药组方。由于夏至采收旱莲草,冬至采收女贞子,故名?二至丸?,具有补肝肾,养阴血的功效。

方中女贞子为主药,补肾滋阴,养肝明目,辅以旱莲草助主药养阴益肾,并增加凉血止血之功,对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苦舌干,吐血衄血,须发早白等症有较好治疗作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心悸亦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于尿血、便血及崩漏等症。

注意:服用二至丸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妙丸

二妙丸为清热燥湿类成药,处方源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的二妙散,由黄柏、苍术两味中药组成,这两味药有一?清?一?燥?之妙,故名?二妙?,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疹,膁疮等症。

方中黄柏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辅以性味苦温的苍术以增强燥湿之功,两药合用而功效倍增。

四神丸VS六神丸

四神丸

四神丸处方来源于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方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和大枣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阳;辅以吴茱萸温中散寒、温下焦助肾阳,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五味子固涩止泻,大枣补脾益气,共为佐使药,具有温暖脾肾,固肠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症见厌食纳呆、五更泄泻、腹痛溏便、清晨多便、久泻不愈、腰酸肢冷等症。

六神丸

六神丸处方由牛黄、麝香、冰片、蟾酥、珍珠、雄黄等六味中药组成。

方中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疗热毒郁结、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疮疔毒;辅以冰片加入清热化腐之功,配以蟾酥强化解毒消肿之效,并可止痛;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诸药相合,共奏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时疫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风、喉烂丹痧等症。临床证实,对扁桃体炎、口腔炎、齿冠周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等亦有很好的疗效。

中药学和中医学有啥区别?

生药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江南靖士《药堂联》云:“生药成药是药三分毒,中医西医为医一片心。”可见药分生药和成药,生药是药品的一大种。

生药与生物药、中药的区别

1、中药是经过加工制成的成品,可以直接使用。而生药是未经过加工的“半成品”。

2、中医用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口服、熏蒸、浸泡、涂抹、敷贴、闻嗅……最有特点的是药食同源——既可当药用,又可做食品。生物药却不能。

扩展资料:

生药的分类

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总数约有7000余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1、学习内容不同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更倾向于临床治病。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2、发展不同

中药学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对于中医学来讲可能会短一些,将来也就和药离不开了,但是不能上临床,不能开处方。

名字相近的中成药,功效大不同——你吃错药了吗?

中医学学习的时间稍长一些,并且就就业前景来讲,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中医学专业就业和待遇都不是太乐观,但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就业前景及待遇问题就比较好了,就业后可能还会面临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

3、从业不同

中医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等

中药学:从事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中药产品实验和研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