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胃脘胀满者是什么意思 就是肚子里很涨,感觉就像正在充气的气球
问题二:胃脘满闷什么意思 临床中多种慢性病常见病症,可出现于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等多脏腑病变过程中。其病机在于邪气留滞胃脘,营卫滞塞,正邪相搏。治疗遵循中满者泻之于内、病在里,则下之而已之原则。
“胃脘胀满”是指患者自觉胃脘及腹部满闷不舒,而外无胀急形象,按之柔软不痛,触之无形,常伴有食欲不振,食后饱闷,恶心嗳气,大便不调,四肢沉困,舌苔厚腻等症,是临床中多种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问题三:胃脘满闷什么意思 临床中多种慢性病常见病症,可出现于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等多脏腑病变过程中。其病机在于邪气留滞胃脘,营卫滞塞,正邪相搏。治疗遵循中满者泻之于内、病在里,则下之而已之原则。
“胃脘胀满”是指患者自觉胃脘及腹部满闷不舒,而外无胀急形象,按之柔软不痛,触之无形,常伴有食欲不振,食后饱闷,恶心嗳气,大便不调,四肢沉困,舌苔厚腻等症,是临床中多种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问题四:胃脘胀满者是什么意思 就是肚子里很涨,感觉就像正在充气的气球
问题五:胃脘部在哪 胃脘,包括整个胃体。胃上口贲门称上脘,胃下口幽门称下脘,界于上下口之间的胃体称中脘。 胃脘是一个中医名词。古人认为胃脘处在心下,歧骨(剑突)下的部位为心窝部。
胃脘
①泛指胃腔。
②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黄帝内经》:“脘,通胃,气之所积。”后《类经图翼》列为中脘穴之别名。而《针灸聚英》又为上脘穴之别名。参见各条。
胃脘是什么
1 下脘准确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下脘穴在人体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解刨;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功效生活中适当进行按摩下脘穴,可以帮助人体有效缓解脘痛、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痞块、虚肿等病症,具有一定疏导水湿以及减肥排毒的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是比较好的。
2 下脘痛咋回事主要考虑一些原因。
下脘位于人体腹部,若下脘疼痛,那么多半反应了肚子不舒适,一般脘痛多因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这时候人体饮食不佳,会因为消化失调、腹胀食积停滞而引起腹痛感,主要考虑是肠道肠炎等病。
小贴士下脘痛要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保持良好的心情,必要时做胃镜检查。
3 下脘针灸操作方法操作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7-9壮,或温和灸15-20分钟。
主治:腹痛肠鸣,食物不化,呕吐反胃。
4 下脘应用配伍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三里,陷谷,针刺补法,灸中脘,关元,温阳和中,治疗脾胃阳虚之腹痛,泄泻,肠鸣,反胃等。
病名。痈之生于胃脘部者。
①出《素问·病能论》:“人迎者,胃脉者。逆者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又名胃脘内痈、胃痈。《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证见其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为瘀血凝聚,而脓尚未形成,应急服清胃射干汤;若身热不退,咯吐脓血,脉洪数,为脓已成,宜服赤豆薏苡仁汤;排脓后宜补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②另有《疡科心得集》卷中:“胃脘痈者,生于中脘穴,有外痈,有内痈,外痈在皮里膜外,初起漫肿,渐之焮红成脓,此由平素醇酒厚味湿热积聚,脾阳失运,凝滞气血而发……”属外痈者,证治参见外痈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