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丝粒与着丝点有什么不同?
一、性质不同
1、着丝粒:着丝粒是连接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特化DNA序列。
2、着丝点: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称为着丝点。
二、作用不同
1、着丝粒:着丝粒主要被视为引导染色体行为的基因座;物理功能上,着丝粒为动粒组装提供了位点。
2、着丝点:着丝点(Kinetochore)是细胞分裂的重要细胞器,是细胞纺锤体微管附着的地方。
三、作用过程不同
1、着丝粒:着丝粒(染色体的主缢痕primary?constriction)为染色质的结构,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
2、着丝点: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微管就附着在着丝点上,并牵引染色体移动。
因为着丝点参与了染色体形态和分配的调节。
着丝点参与了染色体形态和分配的调节。例如,在减数分裂中,着丝点的分裂位置及形态决定了染色体的分配方式。着丝点的异常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等。因此,可以说着丝点对染色体的形态和命运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着丝点是染色体上具有纺锤体纤维附着基地的区域,对染色体的分离和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