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实用中医第二课——舌诊

乐乐12个月前 (12-04)阅读数 2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舌苔不足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舌诊属于望,可以采集人身体70%-80%的信息,尤其在儿科中应用效果最好。

中医讲人体一气周流,涉及两方面,一是能量的多少,二是通道是否畅通。

气包括三方面,能量、气气、炁气(先天的)。

能量的多少、虚实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身体有实的地方,就有虚的地方,要整体的调,不可简单的补虚。

人体的阴分,即精、血、津、液。

阳,即为能量,无形的动力。

望舌四部分:舌体看形(阴分胖瘦)—舌质看色(气血盛衰、寒热)—舌苔辩胃气(病邪深浅)—舌下静脉(气血瘀滞)

(一)舌体全息

舌尖部——心肺;

舌中部——脾胃;

舌根——下焦、肠道(下焦是哪?)

舌边两侧——左肝右胆

舌体“胖”“瘦”代表阴分的多少。

1、胖:超过正常大小、胖厚,两边有齿痕。湿气内盛(正常水分代谢淤积)、水湿内停(阳虚)。

2、瘦:枯槁、小、干巴巴。阴分不足(静血津液亏虚)。

3、老:纹理粗、皱缩、不柔软。热盛、实症。身体预警信号。(大肠癌患者做完放化疗,过度消耗体内阴分,阴虚内热)。

4、裂:呈“一”字(酒、毒耗伤肝血肾经)或“川”字(精血亏)。

(二)舌质望色

舌质颜色反映气血寒热。正常色为,淡红,明润。

1、淡白:没有光泽,虚象。阳虚、气血亏虚、贫血。

2、赤红:有鲜亮感,透着热。

1)内有郁热,比正常情况下多的热;

2)肝胆热盛,舌边赤红。若舌尖赤红,为心火旺盛。可吃苦寒片,例如蒲地蓝。

3)阴虚火旺,熬夜、献血、失血、低热(午后潮热)等。

3、暗紫:气滞血瘀、血分瘀滞(如肝硬化)。

瘀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前者需要化瘀,后者需益气化瘀,不可一概而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

(三)舌苔辩胃气

1、如若薄云,薄薄的均匀的白云在舌上,隐隐见到舌底, 不润不燥,干湿适中 ,为正常舌苔。

2、乌云密布, 舌苔厚腻 :脾虚湿困,食积。

(湿困脾土,被水围困,脾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雾霾,厚腻且脏刮之不净,如油入面,表明湿浊交杂,“痰、湿、浊、食、热”等浊气上翻而作。

(浊气自大肠上升,影响肺肃降功能)胃气、口气、打嗝、头晕目眩等。与饮食有关,过省过杂。可用降浊散。

4、无云、响晴白日,干旱, 燥苔 :阴分不足,津液已伤,热,缺水。

5、舌苔湿滑、伸舌欲滴, 滑苔 :水湿内停。(同时伴有舌体胖,有齿痕。肾衰病人)

6、剥苔:多处剥苔(花剥)、周围无苔中间一小块(鸡心苔,心阳不足,胃气虚弱,久病)、全剥(镜面苔)、不规则、边儿凸起,界面清(地图舌)胃气不足,气血两虚。

7、白苔(表、寒)

舌体颜色,白:薄白而润,正常;

薄白而滑:外感、寒湿;

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白厚而腻:湿浊、食积;

白厚而干:痰、湿、热内蕴。

8、黄苔(里、热)

薄黄:风热表证,风寒入里化热;

黄滑:淡黄、湿润、多津,湿热、寒湿积久化热;

黄燥:苔黄而干,燥结腑实,邪热伤津;

黄腻:苔黄而腻,湿热、食积化腐。

舍脉从证,湿有寒湿,需温化寒湿(白腻)不能用薏米,另有热湿,需清热利湿,可用薏米。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湿滑,脾虚,胃气不足,无苔。温化寒湿。

案例5

舌根部腻,燥,浊气。

案例6

雾霾苔,体虚。湿浊苔,有淤点,气郁。

案例7

黄厚腻。

案例8

舌质红,舌裂。

案例9

胖大,气虚。

案例10

舌体瘦,阴分不足,失神。舌体暗红,郁。湿滑,苔白。

个人总结:

舌诊实用却不易学,尤其是对舌质、舌苔的辨识难以掌握。可大致有个概念。

1、舌质

1)大小:胖,阳气不足;瘦,阴血不足。

实用中医第二课——舌诊

2)颜色 正常:淡红

红:有热,红色越深,热越盛;

淡白:阳气不足;

色暗:气血运行不畅。

3)津液

津液过多:阳气不足;津液偏少:口干舌燥,燥邪、火邪。

4)病理

齿痕:舌体胖大,脾气虚,湿盛;有明显齿痕却舌体不胖的且偏瘦的气血不足。

裂纹:细小琐碎,阴血不足;纵深大裂纹,气虚。

瘀点:体内有淤血,见到瘀点,一定要看舌底,可根据舌底静脉粗细,判断淤血严重程度。

2、舌苔

1)薄厚:增厚,实邪停聚;

2)颜色:正常苔色白

苔黄:有热;

外感风邪初,舌苔薄而白,邪气入里化热,恶寒消失,身热 明显,咳嗽加重,舌苔变黄厚。

3)质地,柔软、坚硬。

六*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C)

A.风邪 B.湿邪 C.火邪 D.燥邪

火邪侵犯血脉,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至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证。

火邪为阳邪,具有燔灼、炎上、急迫的基本特性。

火邪的致病特点:①表现阳热之象。②易于伤津耗气。③主要侵犯人体上部。④易致生风动血。⑤易扰心神。⑥易致阳性疮痈。

火邪,①病因学名词。系六*之一,详火条。

②病证名。指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火邪为六*之一。是与温、热、暑等病邪同一属性而较甚者。指具有炎上、易伤津耗气、生风动血,且易扰动心神特点的邪气。火邪无明显季节性。

火邪为病证名。指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治疗火邪的中成药:和胃安眠丸、沉香化气丸、安魂散、清心丸、清心莲子饮。

治疗火邪的方剂:助腑祛除汤、补中益气汤、升发二陈汤、济生散、人参固本汤。

火邪相关药物:参茸蛾补肾助阳胶囊、灵芝桂圆酒、塞雪风湿胶囊、追风除湿酒、骨力胶囊。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