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怎么知道宝宝发烧了,有很多种探热方式,有什么区别....

百变鹏仔11个月前 (12-04)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体温表体温

分类: 生活/时尚 >> 育儿

怎么知道宝宝发烧了,有很多种探热方式,有什么区别....

问题描述:

怎么知道宝宝发烧了,有很多种探热方式,有什么区别.怎么帮宝宝探热

发烧问题很头痛,把自己的分数都弄上去了,谢谢

解析:

如何给儿童测量体温

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体温以口温为基准,正常为36.5℃~37℃,腋温低于口温0.5℃,肛温则高出0.5℃。婴幼儿以测肛温为准,儿童可测腋下温度。腋温正常应在36℃-37℃之间,人体温度不受气温影响但腋温易受环境干扰。腋温干扰因素较多,肛温则反之,最为准确。测体温时要求皮肤干燥,腋窝潮湿时应先擦干后再夹紧温度计,否则结果不准确。在冬季从室外进入室内后至少要半小时后测温才准确。(张云)

小儿时期正常体温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人一日之间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的相差幅度,依年龄而渐加,1个月时约0.25℃,6个月时约0.5℃,3岁以后约1℃。在运动、哭吵、进食、刚喝完热水、穿衣过多、室温过高或在炎热的夏季,都可使体温不同程度的增高。所以测量体温应在小儿安静和进食后1~2小时进行,若遇以上情况需等20~30分钟后再测量。

测量方法 测量小儿体温,除较大儿童用口表外,年幼儿一般宜在 *** 或腋下测试。体温表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在测量体温之前,应用拇、食指捏紧体温表上端,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甩表时要避免表碰坏。读看体温表度数时,用手(通常均用右手)拿住体温表上端,横着水平方向(与眼的视线平行)缓缓转动体温表,即可清晰看出水银柱上升的刻度(就是测得体温的度数)。体温表用毕,将表横浸于70%酒精或60度白酒中消毒30分钟,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擦干后放回表套内保存备用。体温表切忌加温消毒或用热水冲洗,以免损坏。

①腋下测量法 在测温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再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而不外露,家长应用手扶着体温表,让小孩屈臂过胸,夹紧(婴幼儿需抱紧),测温7~10分钟后取出。洗澡后需隔30分钟才能测量,并注意体温表和腋窝皮肤之间不能夹有内衣或被单,以保证其准确性。正常腋 *** 温一般平均为36~37℃。

② *** 内测量法 *** 内测量时,选用 *** 表,先用液体石蜡或油脂(也可用肥皂水)滑润体温表含水银一端,再慢慢将表的水银端插入 *** 3~4.5厘米(婴儿1.5厘米即可),家长用手捏住体温表的上端,防止滑脱或折断,3~5分钟后取出,用纱布或软手纸将表擦净,阅读度数。 *** 体温的正常范围一般为36.8~37.8℃。

③口腔内测量法 将口表水银端斜置于小儿舌下,嘱小儿闭口(勿用牙咬),用鼻呼吸,3分钟后取出,擦净后阅读度数。一般成人正常口腔体温在36~37℃之间,小儿可高0.5℃。

注意事项

①测量体温时,应事先查看体温表有无破损。

②3岁以内或智力较差的小儿均需专人在一旁看护,并协助用手扶托住体温表。

③万一小儿不慎咬破体温表吞下水银时,不要惊慌失措,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一般均能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中毒。

读值时要在_度凸形弯月面的最大切线方向载入,眼光注视。

一手拿住电子温度计尾端,即避开水银柱的一端,使眼与电子温度计维持同一水准,再渐渐地旋转电子温度计,从正脸见到太粗的水银柱时就可读取相对应的_度值,看标尺和数据正中间的三棱的地区;三棱的地区便是起个变大的功效。二根手指头捏紧电子温度计上方轻轻地的晃,就看见一条金属丝。

读值时留意千万别拿手碰电子温度计的液态水银端,不然会危害水银柱而导致精确测量禁止,水银体温计应与被测蒸汽参数流动性方位相竖直或呈歪斜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