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中国人的名、字、号的使用有什么讲究

乐乐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别号居士

古代的“名”和“字”是不同的。根据古代礼俗,婴儿出生3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要取“字”,而有成就或有身份的人还有不同的“号”或尊称。比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或孔仲尼甫;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说,古人的“名”相当于现在的“小名”、“乳名”,所以只有父母或长辈才能叫;“字”则相当于现在的“学名”、“大号”,是同辈之间叫的;“号”则相当于现在的“笔名”,同辈或后辈都可以叫;尊称则一般是晚辈对长辈或后辈对前辈的称呼。关于名的由来,《说文》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天黑以后,彼此之间看不见、认不出,所以每人都给自己取一个“名”,作为互相称呼的标志。这就是个人取名的最初动机。很快,人们体会到了使用“名”的便利性;所以,取名的习俗便逐渐流行起来。并且,人们对命名也逐渐讲究起来。号是指一个人名、字以外的称谓,是一个人的美称,或是对某人的尊称。也称别号、雅号、尊号,又称别字。《周礼·春官·大祝》郑玄注曰:“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取号或称号的习惯也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就有太昊号庖羲氏、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轩辕氏之类的说法。但是,文人取别号的习惯,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还不是很流行,一直到唐代以后才开始广为盛行。号的命取,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自取别号,二是他人赠号。自己取的别号,大多是本人旨趣抱负或心志愿望的一种体现。比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并在《六一居士传》中解释道:“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他人送赠的雅号,则多含有尊敬、称颂之意。比如北宋词人张先,因为他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3句带“影”字的名句,因此词坛上称他为“张三影”;宋祁则因其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又曾任过尚书,因此被人称为“红杏尚书”。别号的命取原则,大致有5个标准:其一,以旨趣抱负为号。比如唐寅恃才自傲,故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二,以居住环境为号。比如苏轼因居于黄州“东坡之肋”,因自号东坡居士;苏辙因居于颍水之滨,因自号颍滨遗老;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因称汤临川;蒲松龄因居于满井(即柳泉)村,因称柳泉居士。其三,以个人特征为号。比如元代赵孟生于甲寅年,因自号甲寅人;明代祝允明因生有枝指,因自号枝指生;蒲松龄因拙于言辞,因自号拙叟或朴拙翁。其四,以官职或封爵、谥号为号。比如杜甫曾任左拾遗,因称杜拾遗;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因称诸葛武侯;岳飞谥号武穆,因称岳武穆。其五,以名篇名句为号。比如张炎因《孤雁》一词,被人称为张孤雁;以及前文所说的张三影张先、红杏尚书宋祁等。宋代以后,文人之间喜欢以号相称,因此造成了别号、尊号盛行,而真实名字反遭冷落的局面。比如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号;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也以号行世。同时,因为号既可以自取,又可以人称,随意而取,任意而改,所以,有些文人取了很多号,甚至多达几十个或上百个。比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词奴、前周往史、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绿衣馆主人、无碍居士、可一居士、茂苑野史、詹詹外史等;近代文人鲁迅,一生共用过140多个名号。

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区别?

名字号的区别与使用如下:

1、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2、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3、“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4、“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5、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6、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7、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

名,字,号分别指的是:

中国人的名、字、号的使用有什么讲究

1、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2、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3、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名:一般就是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中也写得很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可见,古人的名字中,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由此可见,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独有。举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白香山。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也就是说,步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因为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是文化意蕴,生活情怀的体现,所以古人在取名、字、号时如此讲究也就不足为奇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