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问一个关于古代中国文化时代的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文化遗址

果要将中国文化划分时代的话,中国文化大抵经过起源文化时代、家文化时代、阶级文化时代,现在正进入公司文化时代。

以时间来划分,自黄帝始(约公元前2600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止,共约2400年时间,为中国的起源文化形成期。它成熟于第二次农业革命时期,代表着农业游牧状态进入农业文明的最高水平。人类由游牧状态进入农业文明的第一次技术进步,是发明粮食种籽制作和存储技术。姜子牙分封800诸侯时,中国人已能广泛使用种子。第二次农业革命则是发明青铜冶炼技术,并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普遍使用的水平,技术也十分精湛,汉朝以前的系列出土文物已证明了这一点。

家文化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有新生文化现象的本质。从时间上看,它起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后约2000年时间。从生产力方面看,该阶段初发生了第三次农业革命,即铁器,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礼品供货商!器被广泛地使用,炼铁技术成熟,铁矿开采量大。而农耕技术已完全成熟,在黄河中下游的土地上,完全可以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生产,这为儒家文化的兴盛准备了良好的生产力条件。

还在商鞅改革时,秦国便提出分解大部落、大贵族、大氏族的方法,要求青年男子年满16岁,必须从原有的组织分离,单独建立一夫一妻制家庭,单独纳税,违法者要按律惩处。秦国统一中国后,这个政策推广到整个黄河长江流域,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经济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展开。

家文化兴起以后,阻止了中国起源文化中其它文化方向的运动,它有一定的封闭性。所以,尽管中国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却没有发明蒸汽机,没有产生工业革命。

阶级文化存在的时间则大抵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78年中国推行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前后不到150年时间。

公元1769年,瓦特在英国发明蒸汽机,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人类生产力技术发生质变的新里程碑。从14世纪初兴起的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终止的启蒙运动,前后也是500年时间,与中国起源文化兴起用时550年(春秋战国)相当。东北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56987.html?wtp=tt

夏家店下层文化

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表现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工具有磨制的石铲、石刀和打制的石锄等。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块垒砌成的地面房。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别,反映出当时居民已有贫富与等级的差异。该文化的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另有金耳环等。居民盛行占卜习俗。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云纹,用红色勾勒填地,有些纹样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相似。

http://baike.baidu.com/view/320880.htm

山东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这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大部份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气。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化有相当的联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65.htm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良渚文化源于崧泽文化,由于北进失利及水患,良诸文化主体很快衰落。良渚文化中文字和城址已露端倪,从社会形态特征来说, 良渚文化第三期已进入原始文明社会。良渚文化刺激了中原地区原始文明的极大发展,并产生剧变,最终形成了中国繁荣的早期文明,夏商文明礼仪制度中的琮、钺和神人兽面纹即来自良渚文化因素。

发现和命名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的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文化。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著区别。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于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武进寺墩,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青浦县福泉山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6.htm

石家河文化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此地有一个规模很大的遗址群,多达五十余处。该文化已经发现有铜块、玉器和祭祀遗迹、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已经进入文明时代。陶器大部分为黑色,不过也有不少红色的陶杯和陶塑,是该文化的一大特色。

陶塑个体均很小,有狮、象、虎、鸡、鱼、龟,还有人像。这些小塑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有祭祀的味道。在埋小孩的瓮棺中,往往出有不少玉器,造型丰富,有人面、飞鹰、猪龙、蝉、璜、管等,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http://baike.baidu.com/view/9771.htm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历史的主流,但是近年来,在长江下游一代却不段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首先,是和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在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遗址 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和菌米与藻类植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但由于该地是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htm

马家浜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南至钱塘江,西抵茅山;北边可达长江北岸一带。年代约为距今7000~6000年。

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在吴县草鞋山出土了葛麻纤维织造的纬线起花罗纹编织物,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发现多处房屋残迹。当时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泥为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 (或称 炉箅)是该文化独特的炊具。死者埋入公共墓地,各墓随葬品不甚丰富也不很悬殊。在常州圩墩和吴县草鞋山发现用陶器覆盖人头骨或把人头骨置于陶器中的特殊葬俗 ;还发现几座死者年龄相近的同性合葬墓,属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该文化的后继者是崧泽文化。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559.htm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余件。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 7000 年前已经成陆,现在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崧泽于 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 1961 年和 1974 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 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 6000 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崧泽遗址于 1962 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族文化和以余姚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崧泽于 6000 年前,人们谋生已由极为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了。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进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转为以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从发现的出土稻谷和稻叶看来,崧泽 6000 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籼稻,这时可以制造多种形状、多种用途的陶制鼎。

在崧泽发现的两口 6000 多年前的马家家族文化水井,均为直筒,井壁光滑,水源丰富,遗有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井。工艺也较先进,其形制沿用至今。

不少墓地陪葬品质精量大,丰富多彩,这都表示 6000 年前的崧泽人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已达到一定阶段。

http://baike.baidu.com/view/416015.htm

太姥山的奇石写作文

山西太原有天龙山、崛山围山好玩的地方。

天龙山既是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又是山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山势险峻,奇峰兀立,沟壑深邃,山路回转,松柏相拥,葱郁苍翠,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风景十分秀丽,气候凉爽宜人。其人文景观,除天龙寺和天龙石窟外,还有漫山阁、龙潭灵泽、高欢避暑亭、石刻题字、观音塔等。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晋藩靖安王题有天龙八,即重山环秀、佛阁停云、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石洞栈道、高欢暑宫、柳跖旗石。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风景名胜地。

崛围山景区位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的汾河西岸呼延村一带。山势磋峨高耸,山峰曲折迂回,上山要弓背环绕而行,古称“屈围”,今称“崛围”。崛围山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崛围红叶”是旧阳曲八景之一。

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太原文物古迹有晋祠园林、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祭孔文庙、晋阳古城遗址以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天龙山石窟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森林公园3处。太原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晋剧被誉为山西的“省粹”,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青年宫、太原市文广中心等都常有传统的晋剧演出。

太原八景指太原旧时的八个景观,也称“古晋阳八景”。这八景是:汾河晚渡、烈石寒泉、双塔凌霄、巽水烟波、崛围红叶、土堂神柏、天门积雪、蒙山晓月。

1. 三年级写福鼎太姥山的作文350字

太姥山峰岭层叠,怪石嵯峨,处处是景,步换景异。山峰一般集中在500到1000米高度之间,峦岭交错,谷深壁陡,洞穴遍布,云雾缭绕。山上有很多奇花异树,如空谷兰、云雾草、相思林、五色杜鹃、绿雪芽茶等,为山景增色不少。

瞧,那一块块石头高耸入云,在每条山道上,几乎都有几块怪模怪样的石头。看,那金猫张牙舞爪地扑向那只小老鼠,小老鼠被追得东逃西窜,名为“金猫扑鼠”;河马张开大嘴,对天怒吼,这就是河马啸天。特别是“九鲤朝天”、“二佛谈经”这组景观尤为奇绝,“九鲤朝天”石酷似九条鲤鱼跃向太空,“和尚讲经”石活像一个和尚身披袈裟坐在经坛上捧着经书面对东海说法。这组景观绵亘千余米,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实为壮观。从山脚仰望,太姥山云雾飘渺、如临仙境,透过薄雾,你可见奇峰异石,层层迭立。各种各样的石头形态如真,令人赞叹不已。

2. 太姥山的作文

太姥山一向以“山海大观”著称闻名于世。

她位于福建省的福鼎市,主峰的海拔是917.3米,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然屹立怪石嶙峋。太姥山有许许多多的怪石。

这些怪石千姿百态,引人注目。有相亲相爱的“夫妻峰”,有栩栩如生人“金猫扑鼠”,还有朝天怒吼的“河马啸天”。

但最令人百看不厌的是那一块巨石,名叫“九鲤朝天”,它们酷似九条鲤鱼跃向湛蓝的天空。看到这一块块勾起人无限暇思的巨石,几乎所有的游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美——真是太神奇了!太姥山不仅有奇形怪状的巨石,更有蔚为壮观的水景。

这些水汇集成了各种飞瀑和暗泉。有的溪水潺潺,有的飞瀑直泻,还有的苍海茫茫。

最使游人驻足的是那“叮当叮当”的流水声。听那水声有的如同琵琶慢拨,有的如同古筝轻弹,有的“沙沙”作响。

有的“哗哗”吟唱……听着这些美不胜收的流水声,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对了,太姥山还有众多曲折深邃的岩洞。

这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岩洞一共有一百多个,遍及整个太姥山。听导游说单单要游完所有这些岩洞,就得耗时28天,令人惊奇的是居然有的岩洞一进一出就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你看,这些洞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有向低处延伸的,有向上扩展的,有两岩陡立的,还有的终年积水……。

3. 太姥山游记作文

国庆长假,和朋友一起,到福建闽东的太姥山去看山,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制造出众多的神奇和惊叹。太姥山,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 “山海大观”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七闽山多灵气钟,武夷太姥高穹隆”,古人视武夷太姥两山为昆仲,可见太姥山地位并不在武夷之下。太姥背负群山,脚踩东海,山与海构成的“山海大观”在我国名山中独树一帜。

我们乘当地的车进太姥看山。一种神往,一种热爱。山哪,总是那么顽强地烙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太姥山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观赏面积92.0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拥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瑞云畲寨、冷城古堡、翠郊古民居三处独立景点。旅游资源有武夷、雁荡山水之秀丽;有黄山、泰山云雾之奇幻;有崂山、三亚海景沙情;有普陀、武当佛踪道迹。游人就近便可登山、探洞、戏水、游岛、漂流……寻觅古刹幽远,领略畲寨风情,一举多得。

太姥是一座有个性的山,峰险,石奇,洞怪,云幻。进入山中,五十险峰巍峨峥嵘,一百怪洞诡异神秘,千万奇石肖人肖物,其壮美无比。太姥是一座传奇的山,一处景观就是一个优美的传说。“童子拜观音”、“金猫扑鼠”、“十八罗汉赶斋”……,大自然的造化与人间的传说竟然如此和谐,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而感叹。

我们看山,看一种似与不似,看一种动与不动。相似的是,太姥山也是一部博大的诗,一轴磅礴的画,一支雄性的交响乐。不动的是父亲一般的深沉,流动的则是那看不见的血脉在我们的躯体内奔腾不息。双眼已变得模糊,太姥山的种种景观一掠而过,此刻,只要有山,只要依然坐拥山中,我们还能有什么更大的奢望?站在山中,我们也是一座山啊。

短短一个下午,根本不能进入太姥的内部,但我只想说,能看上太姥一眼,即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恩赐。站在太姥主峰之颠,一览那群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犹如远处大海翻腾的波涛,那山啊,还有那山水之间所包容的万千意蕴,怎能不激起我们百般的遐想与流连。太姥山,她把自己的秀美留给了人间。

4. 太姥山游记作文300字

寒假里,我和妈妈、叔叔来到太姥山游玩,第二天清早便开始了游太姥山的登山活动。

来到太姥山脚下,远远便看见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像宝石似的镶嵌在悬崖峭壁上,好像一阵微风拂过那块土**的宝石便会滚落下来。再往上走便看见一个湖——龙潭湖,在这块儿碧绿的翡翠中发现了一些杂质,原来是一些小鱼儿正在抢着东西,湖中心荡起了一阵涟漪,仔细一瞧,原来是几只小鱼儿在玩闹嬉戏,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咦!之前还是小宝石,现在为何变得如此庞大,回头一看便明白了,我已经在半山腰了。再往上爬,我发现了一位菩萨正在和一支千年鳄鱼精争锋相斗,它们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只见千年鳄鱼精张开血盆大口,仿佛在向菩萨示威;菩萨也不甘示弱打开阵势,好似在向千年鳄鱼精发起挑战。正要开打,妈妈便打断了我的思路:“别发呆了前面还有几块巨石,要不要去看看!”妈妈拿着手机打算拍照。站在这块大石头上,我吓得腿都软了,下面可是万丈深渊呐!差点儿没哭出来,“万一这块大石头掉下去了……”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嚷嚷着要妈妈带我下去,但妈妈正忙着拍照叫我等一会儿,我实在害怕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深吸一口气试着将脚伸下去,一骨碌跑到了平地,我那颗怦怦直跳的心才平静下来。

太姥山怪石之险,湖水之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重重地刻在

5. 游太姥山作文(主要写山)

问一个关于古代中国文化时代的问题.

当游人进入太姥山,就象进入当代世界雕塑艺术大师的大型博览厅,数千百副巨型的雕塑品,各具匠心,有的肖人,有的肖物。

如“十八罗汉岩”、“仙人锯板”、“夫妻峰”、“金猫扑鼠 ”、“玉猴照镜”、“九鲤朝天”、“二佛谈经”、“金龟爬壁”、“韦陀把天门”。

等三百六十景,真是“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 特别是“九鲤朝天”、“二佛谈经”这组景观尤为奇绝,“九鲤朝天”石酷似九条鲤鱼跃向太空,“和尚讲经”石活象一个和尚身披袈裟坐在经坛上捧着经书面对东海说法。

这组景观绵亘千余米,巍峨秀拔,气势雄伟,实为壮观。若是一阵雷雨之后,江山如洗,水光潋滟,波平如镜的大海托出这一组深沉垂直的群峰,一明一暗,对比强烈。

群峰背后曲折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起伏绵延的山峦和变化多姿富有韵律的梯田,增强了悬崖峭壁的力度和垂直感,组成巨幅水印木刻似的“山海大观”图,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刻。 “夫妻峰”在不同角度看起来不一样! 又因众峰迭立,群石矗峙,登高一呼,山回谷应,故有“回音谷”、“三声应”、“七声应”等奇景,给游人增添了无穷兴味。

太姥由于特殊的地理,不仅石奇,而且有很多曲折深邃的岩洞。经有关部门普查有各种各样的洞一百多个。

若想将这么多的洞走一遍需时二十八天,有的洞一进一出就需花一整天,这些洞各具特色,有向低处延伸,直通到海面,曰“通海洞”;有向上扩展,可达“九鲤朝天”石顶,曰“通天洞”;有两岩陡立,上夹附石,曰“七星洞”;有削壁夹巷,见天如线,曰“一线天”;有终年滴水,曰“滴水洞”;有乱石垒叠,洞顶崛岩高低,游人进入需弓腰折背而过,曰“三折腰”;有洞中套洞,神奇莫测曰“神仙洞”。

有洞中可观日,洞内可望海,洞穴存井,洞里有龙潭,小的只容儿人小憩,大的可容千人,可以建楼、台、亭、阁。每逢夏日洞中空谷兰盛,暗香浮动,时有时无,令人心醉神怡。

如将军十八洞,是十多个洞组成的洞群,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洞中可望海、观日,怪石似骆驼、似玉笋,千姿百态,有的似螺旋向下旋转,有的夹壁直立,石径遥通,不但有“一线天”,还有“三线天”,暗泉多处,清沏见底,水声潺潺,每当阳光射入水中,反射于洞壁,就象流霞在飞舞,奇妙的光与色将游人带入幻觉世界。由于气流的活动有的洞寒风习习,有的却暖气融融,奇妙的是站立一处,伸开两手,冷暖感觉不同。

有的地方,更有太古藤蔓为争阳光,争雨露,争生存,顽强地盘旋曲折,沿着洞壁延伸,编织着富有生命力的“赞歌”。这个“将军十八洞”,一进一出需花二个小时,游人要以各种动作行走,时蹲、时爬、时蹑、时侧,有人将这些动作喻为“太姥健身操”,姿态各异,一路欢声笑语,乐在其中。

“云横断壁千层险”是太姥奇峰的真实写照。太姥有覆鼎峰、新月峰、笔架峰、仙药峰、莲花峰等四十五峰,这些山峰都在五百米到九百米之间。

尤其上天门岭过牛背石,上陀九岭过天桥更是奇险,有些人非摸爬而过不可,有些人却偏要在这险处探胜。过了险峰,极目千里,气象万千,确有无限风光之感。

覆鼎峰因状如覆鼎故名,福鼎县名也由此而来。晴朗之日登上峰顶,东望海天茫茫,无边无际,大小岛屿,历历在目。

新月峰又名观日峰,晨可观日,暮可赏月,是观赏月上日升的好所在。“披衣起看扶桑影,日观天门未足云”,在太姥山上观日可见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地从海中三跃而升的奇景,这是其他风景区观日所少有的,陈仲溱太姥山记:“尝看日于泰山日观台华顶,所见各异,而遥天旷海,此为第一”。

夜间赏月,山色朦胧千岩黑,又是另有一番情趣. 游太姥的人常说太姥缺水景,其实不然,太姥山,山衬海,海托山,素称“海上仙都”,既看山,又观海,互相映衬,蔚为壮观。太姥山多狭谷、山洞,地面积水少,一场大雨后,约二个小时,地表水就流入洞中,汇成各种暗泉和飞瀑,流水潺潺,滴水叮当,如琵琶慢拔,如古筝轻弹,游人可在洞中默听泉声,欣赏水趣,兴味无穷。

山涧暗泉多处,由于洞中回音作用,游客在不同位置和角度,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水声,有的沙沙作响,有的哗哗作唱,妙不可言,它可洗去你胸中一切烦愁。还有东折瀑、西折瀑、九鲤溪等水景分布太姥两侧,国兴寺后龙潭洞处已建成龙潭湖,“九鲤朝天”、“十八罗汉岩”映入水中,湖光山色,供人尽情游赏。

有几外从花岗岩缝隙或泉眼中涌出的矿泉水,甘洌爽口,因此说,太姥并非无水,洞中之水比地面之水更为奇妙。 太姥临海多雾,一年三百六十天,雾季达一百多天,古人赞美太姥山:“云雾多变尽奇观”。

山有云雾便有灵气,太姥山石奇、峰险、洞异、水玄,又时有轻云薄雾,这就使太姥群峰更富于神秘感;有时碧纱披体,更添秀丽;有时深存于云雾之中,呼之欲出;有时大雾弥天,唯闻白云深处钟磬声,使人如入仙境。..春夏之交或雨后初晴,山岚弥漫四合,汇成茫茫云海,直展天际,眼下群峰出没于万顶波涛之中,时隐时现,时浮时沉,恰似凌波踏浪。

尤其春冬两季,海雾一来,更像波涛奔腾,激浪滚滚,一时整个山峰都隐沉于云雾之中。秋日。

6. 太姥山的作文仿写黄山奇松

中国四大名山是庐山、龙虎山、黄山及九华山。

[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濒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风光奇特秀丽,“匡庐奇秀甲天下”。方圆302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16个大自然奇观,474处景点,风光秀丽,美不胜收。

[九华山]: 九华山在皖南青阳县境内,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登上九华山后,对其赞叹不已,认为天下名山均不能与九华山争长。

李白曾三上九华山。九华山的特点是山奇峰秀,佛寺众多。

早在东晋年间(401年),山上就开始建寺庙,以后历代都增建、扩建,形成“三里一小庙,五里一大庙”,庙宇遍布全山,据说兴盛时期多达300余座,僧众几千人。现在保存完整的寺庙尚有五六十座。

[龙虎山]: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据说东汉中叶时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

龙虎山景区有99峰、24岩、108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左右,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龙虎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广东的丹霞山也属这种地貌。

明净秀美的泸溪河从山中流过,如一条玉带由南向北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点串连在一线上,从上清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而下的20里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黄山]: 黄山四绝 久有“震旦国中第一山”之誉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奇松 松树满天下,非黄山仅见之物,黄山松树之多,无以尽数,又因何以“黄山”来命名松树呢?据黄山志载: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句话将黄山奇松做了很精炼、很准确的定义。

黄山到处都是花岗岩,坚硬的花岗岩,被我们用以做基石、砌路面、建桥梁。黄山以花岗岩为集体,却能做到“无石不松”,这可谓之一奇。

黄山松的种子能被风送到花岗岩的缝隙中,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这种钻劲,可谓一奇。 黄山松的生长环境非常艰苦,生长速度异常缓慢,根部一般要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一棵不足一丈的黄山松,树龄往往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著名的“迎客松”,树龄就达千年,其它的黄山名松还有送客松、蒲团松、探海松、接引松、连理松、团结松等等。

怪石 黄山峰海,无处不怪石嶙峋,据说命名的就达1200多块,如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都、童子拜观音、飞来石、喜鹊登梅、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等。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已故元帅刘伯承1957年游黄山时留下的碑刻。

黄山自古就有黄海之称。明代著名史学家潘之恒就着有《黄海》一书,有史料说:黄山的四绝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见,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

黄山每年平均有255、9个雾日,一般来说,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尤其是雨雪天之后,逢日出及日落之前,云海必现并且最为壮观。 温泉 黄山温泉又称灵泉,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

温泉每天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

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 玉屏楼 位于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之间,海拔1716米。

峰前有巨石平台,称文殊台,上有陪客松;峰前左有青狮石,文殊洞和迎客松;右有白象石,立雪石和送客松。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后,叹为观止,他在游记中写道:“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四顾奇峰错列,岩壁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7. 作文太姥山的三处寺庙300字

太姥山险峰又奇石 蓝天白云海茫茫 更有植物常年青 连绵群山大小寺 有名最数平兴寺 无名有如蛤蟆洞 五百罗汉也励志 本是香山一住持人 怀揣梦想苦渡重洋 终感天动地感女王 赠缅甸国宝汉白玉 其艰辛不亚西游记 回国便建罗汉大堂 积劳成疾上天西去 流芳千古人已成佛 位数第一乃一片瓦 昔日太姥娘一道观 今日已成大寺院堂 旁边悬挂纯铜佛殿 锦上没有添花却添堵 堂堂山中有名院寺 且是太姥娘娘修行地 怎忍耐寺门叫卖声 正殿大门三小贩子 太阳欲东便有声起 日落 西山下方声息 天天如此年年不绝 此乃山中一绝景色 捣乱庙中僧人无事 惊扰太姥娘娘罪大 小贩子不是不请自来 是山中唯权者安排 怒其无知恨其无德 游客惆怅此景奈何 唯有满腔不解满腔疑 白云古寺倒是清静 四野空旷无人居住 上是蓝天旁是田野 出门见山低头是地 自有慕名游客前来 归时皆恋恋难舍回 欲说太姥山中寺庙 不是列举三个三百字 三天三夜述不完也。

8. 太姥山的云雾作文

朋友,你到过太姥山吗?太姥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过美好的印象。

太姥山有许多山峰,你们看那只猫正挺直身子、瞪大眼睛、伸出利爪扑向一只老鼠,那老鼠吓得贴地而逃,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猫扑鼠”;一抬头又可以看见两块紧紧拥在一起的岩石,像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靠在一起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他们是坚贞不移的爱情象征,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夫妻峰”;还有一只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的大乌龟正在爬石壁,石壁上还有两道深深的爪痕呢,那就是“金龟爬壁”;还有······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太姥山的云和雾。云几朵云从远处的山峰飘过来了。

最前面的是一只性格温柔。可爱的小绵羊,后面紧紧跟随着一只爱大鸣的大公鸡,它俩被一只没有尾巴却有一对翅膀的怪兽追赶着,样子显然有些惊慌。

一只小骏马在一望无边的草原上飞快的奔跑着,跑了一会儿,爱奔跑的小骏马好像跑累了要休息,便在草原上一边散步一边吃新鲜的青草,吃草的时候还顺便看看人间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雾太姥山林海多雾,一年四季,有大半时间浸漫在缥缥缈缈、变幻莫测的云岚海气之中。走在蜿蜒石径,那团团片片的云雾,总是在身旁脚下缠绕,流荡,耳鬓厮磨,让人生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游走间,忽然觉得那浓浓淡淡、忽凝忽动的雾气,有如高超的丹青妙手,勾勒出奇岩怪石的曲线,勾勒出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剪影。而清亮的鸟啼声,流水声和嚓嚓的脚步声,依旧从白茫茫的雾障背后不断地传来,如梦如幻,海生生演绎出一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

所以古人赞美太姥山:“云雾多变尽奇观”。山有云雾便有灵气,太姥山石奇、峰险、洞异、水玄、又有轻云薄雾,才酿造出太姥山虚幻缥缈、朦胧神秘……这就是海上仙都-----太姥山。

9. 作文太姥山的三处寺庙300字

太姥山险峰又奇石 蓝天白云海茫茫 更有植物常年青 连绵群山大小寺 有名最数平兴寺 无名有如蛤蟆洞 五百罗汉也励志 本是香山一住持人 怀揣梦想苦渡重洋 终感天动地感女王 赠缅甸国宝汉白玉 其艰辛不亚西游记 回国便建罗汉大堂 积劳成疾上天西去 流芳千古人已成佛 位数第一乃一片瓦 昔日太姥娘一道观 今日已成大寺院堂 旁边悬挂纯铜佛殿 锦上没有添花却添堵 堂堂山中有名院寺 且是太姥娘娘修行地 怎忍耐寺门叫卖声 正殿大门三小贩子 太阳欲东便有声起 日落 西山下方声息 天天如此年年不绝 此乃山中一绝景色 捣乱庙中僧人无事 惊扰太姥娘娘罪大 小贩子不是不请自来 是山中唯权者安排 怒其无知恨其无德 游客惆怅此景奈何 唯有满腔不解满腔疑 白云古寺倒是清静 四野空旷无人居住 上是蓝天旁是田野 出门见山低头是地 自有慕名游客前来 归时皆恋恋难舍回 欲说太姥山中寺庙 不是列举三个三百字 三天三夜述不完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