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让和划拨地有哪些区别
房屋土地性质分为出让和划拨的,那么这两种性质的土地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新购房者都不了解,我们在购房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分开。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一起来看看吧!
出让和划拨地有哪些区别?
1、性质不同
出让地是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了土地出让金之后,国家将土地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使用者使用的,可进行转让和抵押等行为。划拨地是交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无偿取得的,没有设定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但有限定条件,如不能转让、出租和抵押等。
2、取得方式不同
出让地是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有偿方式取得的,而划拨地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才交付给其使用,划拨性质的房产要转让时,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还要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3、权利义务不同
出让地使用权人可在法定规范内对其处置,可以将出让性质的房屋进行转让、抵押和出租。而划拨地不能进行转让、抵押和出租,所以,出让地和划拨地之间的权利义务有所不同。
4、期限不同
国家法律规定出让地的使用年限分别为40年、50年和70年;而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除了法律和法规另外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
5、房屋类型不同
出让土地一般用于建筑商品房,而划拨土地一般用于经济房、回迁房和公益事业等建设用地。使用出让地和划拨地在房屋类型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出让和划拨地有哪些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关注齐家网。
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的区别
具体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划拨土地是在交纳补偿后无偿取得的。出让土地是国家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与土地使用者。
2.取得方式不同:土地划拨是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出让是建设用地原则上应该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有偿方式取得。
3.权利义务不同: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可进行转让。
划拔土地和出让土地的区别在于:
1、性质不同;
2、取得方式不同;
3、权利义务不同;划拨的土地不得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人具有法定规范内的处置权,可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
4、期限不同,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出让土地的年限一般分40年、50年、70年。5、房屋类型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三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